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检测初摘烟叶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择直链淀粉检测波长为462和610 nm,支链淀粉检测波长为516和728 nm。根据标准样品的回归方程,可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直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支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 nm,在烟叶中含量分别为6.34%和20.41%。[结论]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用作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银杏叶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利用淀粉与碘反应的显色作用绘制淀粉紫外吸收曲线,选择直链淀粉检测波长为462、610 nm,支链淀粉检测波长为516、728 nm,根据标准样品的回归方程可得到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银杏叶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可用于工业上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碘为显色剂,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29 nm和463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3 nm和738 nm,并依据回归方程求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的含量在10~60 mg/L、支链淀粉在60~200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双波长法测定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双波长法同时测定谷类和豆类作物籽粒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方法]由直链淀粉-碘、支链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确定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波长对分别为495、565、530和654 nm,将其代入回归方程,可求出样品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直链淀粉的浓度在 0~80 mg/L、支链淀粉的浓度在0~400 mg/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即符合比耳定律.[结论]双波长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吸收池和试剂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准确度高等特点,用该方法测定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多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直链与支链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组成直接影响稻米的品质和米饭的食味。稻米中合适的直链与支链淀粉比例是衡量稻米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酸性条件下,直链淀扮与碘反应,其络合物在630~670nm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而支链淀粉与碘的络合物在530~590nm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吸收峰波长差为△入=40~140nm。由此,利用DU-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建立了多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的方法,此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迅速、简单、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按照双波长测定的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2种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630、480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550、735 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浓度在0~36 μg/mL、支链淀粉浓度在4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比耳定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常用淀粉原料的总淀粉含量在66.51%~83.65%,其中绿豆淀粉和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明显高于其他淀粉原料;糯米粉中的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其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导致吸光值太小而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7.
板栗支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板果果仁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对光度测定的最佳条件和样品前处理进行了详细考察。选择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0nm和695nm,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15nm和475nm。样品测定时应进行脱脂脱糖处理,直链淀粉浓度在5~60μg/mL、支链淀粉浓度在5~140μg/mL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正交试验详细考察并提出蕨麻淀粉分散的最佳条件,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海人工种植蕨麻和野生蕨麻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显示,人工种植蕨麻与野生蕨麻2种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37.00% ~ 42.00%.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蕨麻2种淀粉的含量与野生蕨麻相比没有变化;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橡实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茅栗等9种橡子为原料,提取出橡实淀粉,并分别用碘电位滴定法和Juliano比色法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然后用正丁醇沉淀并经多次重结晶即可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橡实直链淀粉含量均在20%左右,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得率分别为其直实含量的50%和40%左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碘亲和力分别为18.94%-19.19%和0.35%-0.52%,蓝值分别在0.74-1.20和0.14-0.19之间,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600-620nm和550-570nm之间,直链淀粉的纯度基本上都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为玉米淀粉含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玉米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较不同玉米中淀粉溶液参比波长、吸光度和吸光谱,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淀粉颗粒结构,研究影响玉米淀粉含量测定的因素。【结果】高直链玉米、普通玉米和糯玉米中直链淀粉淀粉含量分别为64.8%、25%和1.9%,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32.3%、75.6%和97.1%。乙酸和盐酸处理后,3种玉米淀粉溶液pH值均降低,其中乙酸对高直链玉米淀粉溶液pH值影响最大。【结论】盐酸处理后3种淀粉溶液吸光度值以及吸收峰值均高于乙酸处理的吸光度值,并且直链淀粉吸光度及吸光谱高于支链淀粉。普通玉米淀粉颗粒膨大,表面凹凸不平,呈不规则形状,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结构改变虽有变化,但没有普通玉米剧烈。直链淀粉水溶液没有支链淀粉水溶液稳定。  相似文献   

11.
小麦生育后期施用水杨酸对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在小麦上的增产效应与作用机理。[方法]以大穗大粒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试材,在小麦灌浆期间,即花后5和18 d分别用1.5、1.0和0.5 mmol/L浓度的水杨酸对植株进行叶面喷施,在小麦成熟时测定其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结果]各SA处理均使小麦千粒重有较多提高。花后5 d施用SA的效果高于花后18 d的施用效果,施用浓度均以1.5 mmol/L最佳。SA对直链淀粉的作用大于对蛋白质和支链淀粉的作用。SA提高千粒重的机理是增加了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结论]小麦开花后喷施SA可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提高灌浆速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了籽粒的充实度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对高梁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杂17号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高粱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Ⅳ播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最高,为76.9%,69.1%和8.77;Ⅲ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为8.49%.适时晚播(沈阳地区在5月10~20日)可提高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改善占占质.高粱灌浆期气候因子的温度指标对淀粉积累具有重要影响,灌浆期间适宜淀粉积累的日平均温度为19.5~20.5℃.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失水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设置正常水分(CK)、失水10%(T1)和失水20%(T2)三个处理,对采后烟叶烘烤特性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失水处理缩短了烟叶变黄时间,影响烟叶变褐时间。采后烟叶直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前期(0~18 h),而支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后期(18 h后),失水处理后烟叶淀粉总含量降低。由于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降低(SBE除外),因此抑制了采后烟叶淀粉的合成;而淀粉分解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升高,促进了采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失水处理改善烟叶烘烤特性,增强采后烟叶淀粉降解能力,促进采后烟叶糖含量的增加,以失水10%处理效果最优。烟叶在采后前期(0~18 h)以降解直链淀粉为主,后期(18~36 h)以降解支链淀粉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葛根光合特性与淀粉积累的相互关系,为葛根淀粉积累过程的调控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葛1号和桂葛8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6~12月)测定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及块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计算总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单株鲜重及干物质含量,分析各指标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桂葛1号和桂葛8号叶片的Pn、Gs、Ci和Tr在6~12月呈单峰曲线变化,均在10月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光合参数在整个生长时期总体上表现为桂葛8号高于桂葛1号.两葛根品种块根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6~12月均逐渐增加,其中6~10月快速积累,10月后略有升高或趋于稳定;各生长时期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桂葛1号高于桂葛8号,支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桂葛8号高于桂葛1号;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表现基本一致.整个生长时期桂葛8号的单株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于桂葛1号,两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6~10月缓慢增加,10月后快速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葛根叶片的Pn、Gs、Ci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正相关,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鲜重、干物质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叶片的Pn、Gs、Ci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葛根淀粉含量及产量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大粒种质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大粒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大粒种质31C122、31C125(千粒重近50g)和常规水稻品种吉玉粳、赋育333为材料,对其籽粒中糖分和淀粉的积累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供试材料弱势粒总糖含量高于强势粒,大粒种质总糖含量低于常规品种;强势粒总淀粉含量高于弱势粒,常规品种总淀粉含量高于大粒种质;供试材料各粒位支链淀粉含量高于直链淀粉,大粒种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常规品种;大粒种质强势粒总淀粉积累高峰较常规品种强势粒有所推迟,弱势粒总淀粉积累高峰较常规品种有所提前;大粒种质强势粒总淀粉活跃积累期长于常规品种强势粒。[结论]大粒种质的品质好于常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广东烤烟主产区烤烟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广东烤烟可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光度法等方法测定广东不同生态烟区区域72份烤烟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与巴西烤烟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含量分别为2.74±0.64%、1.80±0.22%、24.15±3.04%、2.28±0.34%、0.3±0.13%,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值分别为9.41±2.79%、0.69±0.17%和9.02±4.57%。氯含量和钾氯比在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其它指标在部位间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广东烤烟上部叶总氮、钾含量显著低于巴西烤烟,中、下部烟叶还原糖含量则显著高于巴西烤烟。韶关和梅州烤烟上部叶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3和0.13,中部叶为0.45和0.32,下部叶为-0.31和-0.56。[结论]广东烤烟的总氮、氯含量明显低于巴西烤烟,而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钾氯比值明显高于巴西烤烟。  相似文献   

17.
李梅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4):19-21,97
[目的]研究快中子辐射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泰国水稻栽培品种JaoHomNin的辐射M4代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结构测定与分析。[结果]快中子辐射可以改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从而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变异个体,也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甚至接近糯稻水平的突变后代,但是快中子辐射对稻米的支链淀粉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影响。[结论]为利用快速中子辐射筛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类消费群体的食味嗜好和不同稻米制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