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木耳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反季节设施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为黑木耳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是向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文我们详细讲解黑木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正>1平山县黑木耳产业基本情况平山县生产黑木耳的历史悠久,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生产记载,并记入蔬菜类目。2018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面积3 000亩,产量1 500 t,产值0.9亿元,已成为西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平山县集成创新了适宜各地发展的黑木耳产业技术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职业黑木耳种植户,扶持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3.
自2014年以来,新疆黑木耳产业开始迅猛发展,2020年生产规模约达1 000万袋,成为南北疆多个县市的主导食用菌产业。为更好地规范黑木耳生产,本文从生产季节、品种选择、菌棒制备、出耳管理、采收与晾晒、二潮耳管理等方面总结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询等方法,对贺州市八步区黑木耳产业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发现:八步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依托产业扶贫政策,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二是采用"稻耳轮作"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三是经营模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农户";黑木耳产业存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带动作用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生产管理,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策,旨为加快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可观.河北省拥有丰富的黑木耳生产原料资源,并且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栽培,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内容为理论指导,结合2005~2007年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阐述了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黑木耳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旨在指导吉林省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最近几年,蛟河市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黑木耳栽培由平面栽培向立体栽培发展,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和推广,并成为当地黑木耳栽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模式。1技术优点1.1单位面积栽培袋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延边州特色产业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边州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现状、栽培技术和方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延边州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方向,为延边州特色产业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索粮食、食用菌、果树、植保等多领域多环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尤溪县黑木耳产业为例,从菌棒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型小农户利益联接机制、品牌化销售、金融政策创新、绩效影响等方面,对构建黑木耳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实践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对推动进“三农”发展[1],助力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食用茵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黑木耳和香菇是该省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生产的双孢菇、杏鲍菇等新品种,已成为食用菌的后起之秀,畅销国内外市场。为配合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推出菇-稻生产模式.以飨农友。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香  苏文 《河南农业》2009,(12):48-48
黑木耳栽培原料来源厂泛,棉籽壳、杂木屑、玉米心、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农副产品下脚料均可作为培养料,因栽培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西华县黑木耳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发展迅速。西华县种植黑木耳达1.1亿万袋,黑木耳已成为西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黑龙江省尚志市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尚志市在黑木耳产业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政府政策优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量逐年提升,产业布局范围广,并且在科研上投入较多,但是黑木耳产业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原料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规模较小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原木进口量、完善市场机制、提高科技水平、促进黑木耳深加工等相应对策,以促进尚志市黑木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五大连池市地处小兴安岭山脉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800平方公里,人口36万,市辖11个乡(镇),36万人口。森林植被率高,降雨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适合地栽黑木耳生产,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一、黑木耳生产的基本情况1.种植情况五大连池市是我省黑木耳生产基地之一,朝阳乡、小兴安乡、莲花乡人工栽培黑木耳已有几十年历史,近几年加快了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2008年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针对几年来所调查过的东北地区的300余个典型村屯,阐述了东北地区黑木耳、灵芝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目前东北地区黑木耳、灵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东北地区黑木耳、灵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正>1平山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平山县生产食用菌的历史悠久,其中黑木耳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生产记载。平山县食用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近几年迅速发展,目前正处于提升阶段。目前已发展建设了三汲乡、大吾乡、营里乡、合河口乡、温塘镇等多个黑木耳生产基地,共推广黑木耳种植专业村50个,带动农户达到2 000多户,平均每个种植户增收2 000元以上。目前,全县黑木耳3 000亩、香菇300亩。黑木耳干耳产量1 500吨,产值0.9亿元;香菇鲜菇4 500吨,产值0.27亿元。合计食用菌总产量6 000吨,产值1.17亿元。其  相似文献   

16.
地栽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的一种技术.是近几年来宜君县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很好地解决了木耳产业和林业发展的矛盾,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通过采取地栽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和产品商品性,经济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浦城县地处福建省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森林资源蓄积量11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1%。近年来,食用菌已成为浦城县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与粮食、烟叶、丹桂被誉为"浦城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探讨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其对生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笔者以黑木耳生产规模最大的乡镇——忠信镇23个村200余农户为对象,剖析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商蓉 《当代农业》2013,(23):6-7
我国是黑木耳生产和出口大国.全世界超过96%的黑木耳都产自中国.黑木耳的消费群体也主要在亚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有营养的黑色类食品如黑木耳等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发展黑木耳种植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毛木耳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灌云县以食用菌产业为抓手,形成集食用菌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效出口外向型农业基地,香菇、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用菌相关产品畅销海外.同时,该县已制定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促进灌云香菇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产业在阿克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巩固提升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