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绿肥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绿肥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在绿肥季设置了6个处理:(1)冬闲、(2)紫云英单播、(3)毛叶苕子单播、(4)黑麦草单播、(5)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6)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并在水稻季对5个绿肥处理进行减氮30%,冬闲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减氮30%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增加了鲜草产量,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处理鲜草产量最高(31 582 kg·hm-2),同时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种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黑麦草有机质含量提升最大,较冬闲处理增幅11.25%,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播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处理;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利用绿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黑麦草、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种植不仅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且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减施氮肥下仍获得稳产,是本试验区域内最优的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冬季绿色作物覆盖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季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对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能促进水稻增产,比冬闲全年水稻产量分别增产5.3%和6.3%。一个生产周期之后,冬季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一定提高,有较好的培肥土壤效果。  相似文献   

3.
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品种绿肥在红壤水田生地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生地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品种绿肥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在现有施肥条件下,紫云英+黑麦草混播处理在鲜草产量、干物质总产量和氮磷钾素养分总累积量分别达到92 505、26 835和1 099.6 kg·hm-2,均高于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单播处理,是熟化红壤生地土壤首选的绿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单季晚稻翻压蚕豆、油菜、黑麦草和紫云英4种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及酸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2a后,土壤有机质均随年份逐年上升,累积速率表现为紫云英黑麦草油菜蚕豆;耕层土壤pH值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酸化趋势表现为黑麦草油菜紫云英蚕豆。说明单季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缓解土壤酸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数和培育壮苗,我们进行了草莓育苗田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试材与方法 试验在本所水田马肝土(A组)和丘陵旱地黄白土(B组)上进行。土壤基础肥力:A组有机质1.62%,全氮0.119%,速效磷28.1ppm,速效钾80ppm,有效硼1.18ppm;B组土壤有机质1.06%,全氮0.081%,速效磷12.1ppm,速效钾55ppm,有效硼0.34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混播绿肥压青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小区定位试验设计,设置不种植绿肥(对照)、单播黑麦草(Lolium perenne)、单播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混播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混播绿肥压青)4个处理,连续定位2年后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混播绿肥压青土壤的细菌总数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是对照的2.25~3.62倍和1.60~3.11倍,是单播黑麦草的1.31~1.76倍和1.43~2.92倍,是单播光叶紫花苕的1.25~1.88倍和1.08~1.27倍;混播绿肥压青土壤的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大田前期分别为单播绿肥的1.13~2.00倍和1.02~1.93倍,大田中后期均低于单播绿肥;大田后期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烟株不同生育时期混播绿肥压青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也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单播黑麦草和单播光叶紫花苕。由此可知,混播绿肥压青有利于改善植烟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可作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麦秸铺田已成为向土壤投入的主要有机物质之一。为了研究麦秸铺田后,自身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我们在棉田上做了麦秸铺田试验,得到一些试验数据,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黄砂土是,土壤含有机质1.20%,全氮0.0808%,速效磷9.75ppm,速效钾196.5ppm。供试麦秸为1989年的大、小麦秸(存放室内)和1990年的大、小麦秸,以下分别称为陈麦秸和新麦秸。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草莓生产,提供配套技术服务,我所自1985年秋开始,以高产优质为目标,进行草莓施肥技术研究,现将两年来取得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氮磷钾肥料效果和用量试验。试验在本所进行,土壤为宁镇丘陵马肝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4%,全氮0.128%,速效磷16.2ppm,速效钾53.3ppm。试验设空白、菜饼100斤/亩(肥底)、在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对饲草的需求日趋增多。为了提高饲草的产草量,延长利用期,必须进行合理的收割。从1983年秋至1985年冬,我们对适合沿海地区生长的法斯克草(牛尾草)、鸡脚草(鸭茅)、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等饲草的收割次数、时间及肥水管理等进行了观测与试验。 试验在滨海盐土上进行,土壤氯化钠含量在0.1~0.15%之间,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1%左右,速效磷5ppm左右,土质为粉砂壤土。9月中旬播种,每亩用种量,法斯克草2斤,鸡脚草2斤,紫花苜蓿1.5斤,黑麦草2斤。  相似文献   

10.
稻田种植紫云英一般在开花初期产量最高时压绿,而紫云英带籽翻耕则要到水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前后紫云英种子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试验表明,带籽紫云英施用量1875kg/N,当年可使水稻产量增加10.1%-14.1%,有机质平均增5.9%,碱解氮、速效钾增加。而且当年水稻收割后紫云英自然出苗,第二年又会有带籽紫云英1800-2100kg/亩、草籽16.6~22.3kg/亩通过翻耕进入土壤.对土壤来说起到了生态培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 黄陂县百花公社建国大队是个丘陵黄棕壤地区。土质瘠薄,酸性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2%左右,全氮0.1%左右,速效氮34—40ppm,有效磷5ppm左右(奥尔逊法)。全大队有水田540亩,旱地146亩,以水稻生产为主,但由于肥料不足,历年产量较低。为了解决肥料问题,从1963年秋开始试种红花草子(紫云英)绿肥28亩,其中沤青  相似文献   

12.
麦棉两熟是沿海棉区主要种植方式,为了研究连续施用三要素化肥的肥效演变规律和棉花大麦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我们于1981~1986年进行了麦棉两熟十季定位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本所试验场,土壤为粉砂粘壤(中壤)。耕作层土壤肥力:有机质1.41%,全氮0.103%,速效磷15ppm,速效钾275ppm,缓效钾1185ppm,pH(水提)8.2。  相似文献   

13.
通过2年田间试验,旨在明确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对2013年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二者亦无显著的互作效应。稻草还田对2014年早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对2014年早稻产量的互作效应接近达到显著水平(P=0.090)。冬种紫云英显著提高了2014年早稻的产量和生物量,但是对晚稻影响不显著。冬种紫云英显著增加了2014年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2014年晚稻有效穗数的影响接近达到显著水平(P=0.055)。试验进行2年后,冬种紫云英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pH,而冬种紫云英降低了稻草还田对土壤pH的提升效应。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冬种紫云英无显著影响。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原有速效磷高的淮农所淤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迅速提高;新渡沙土原有速效磷含量低,施过磷酸钙150kg/亩时,只提高到8.6ppm(1985年10月)。土壤有效磷库的变化亦与土壤原有供磷水平有关。淮农所淤土有效磷库最高达171.7ppm(ColWell-P),而新渡沙土只有51.7ppm。除淮农所淤土外,其余4种土壤,小麦施磷肥增产14%~59%,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于小麦,水稻利用其残效。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15)N示踪研究花铃肥穴施位置对棉株吸收肥料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便探明最佳穴施位置,为科学施用花铃期氮肥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86年在我院经作所棉田进行。土壤为粘质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1.49%,全氮0.118%,速效磷66ppm,速效钾120ppm,pH6.8。  相似文献   

16.
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棉花对锌、硼等微量元素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我们进行了棉花施用锌、硼肥的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土壤情况:试验设在建湖县冈西乡旗帜村,土壤为岗沙土,含有机质2.2%、全氮0.155%、速效磷10ppm、速效钾242  相似文献   

17.
(一) 钾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参与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过程,影响着作物产量与品质。据测定,年亩产稻麦750公斤,约需K_2O13公斤,其中60%来自土壤。所以土壤含钾状况与供钾强度,对稻麦生产至关重要。我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平均为84ppm。其中在50~100ppm的面积为39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4%;50ppm以下的极缺面积有64.1万亩,占10.6%,沿太湖的荡田地区,青紫泥土、青泥土、小粉土、白土等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0~60ppm;沿江地区的夹沙土和沙夹黄等土种,速效钾含量为60~90ppm。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西峡县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查清土壤肥力衰减的现状及其原因,我们通过对1988—1990年205个土壤样品的化验,参照1983年土壤普查和多年调查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一、土壤肥力衰减现状据化验结果,目前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碱解氮65.6 ppm、速效磷12.9ppm、速效钾177.2ppm。与198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3%、15.9%、28.3%  相似文献   

19.
<正> 1986—1990年通过多点试验示范,探讨了在土壤有效锌含量较低的潮土上,红薯缺锌表现及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试验采用大田小区对比法。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7~1.31%,碱解氮36~89ppm,速效磷3.1~15.6ppm,速效钾96~195ppm,有效锌0.26~0.88ppm。土壤有效锌的测定采用EDPA浸提,用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20.
绿肥对土壤养分平衡和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粮肥轮作条件下,不同绿肥品种及混播方式对土壤养分平衡和肥力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选配绿肥品种及合理施用肥料,自1981年9月进行了为期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如下。 设计与方法 试验在1.0×1.5米的无底水泥池中进行。供试土壤为黄潮土,含有机质0.51%,全氮0.04%,速效磷(P_2O_5)20.2ppm,速效钾(K_2O)80.3ppm。试验处理为(1)苕子,(2)黑麦,(3)油菜,(4)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