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乳与乳制品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与乳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与保健功能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年来不断发生“毒奶”事件等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指出了影响乳及乳制品安全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危害,提出了乳及乳制品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乳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乳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生鲜乳作为乳与乳制品加工的原料,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本文从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实践,提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食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乳制品在进货、贮存、销售、退市的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乳制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前提是保证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原料乳的安全卫生,所以,原料乳的安全是乳制品生产环节安全的前提。影响原料乳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有害微生物及人为因素等,这些不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原料乳的原料产出、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原料乳是决定乳制品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在乳制品供应链中,原料乳生产位于最上游,其质量控制将直接关系到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也影响到生产和消费市场,只有好的原料乳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本文介绍了中国原料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异味乳、掺杂使假乳、理化指标不合格乳、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乳等。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探讨了提高原料乳质量安全水平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乳与乳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及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乳制品安全相关方面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本文从乳制品源头原料奶生产到乳制品加工再到最终的市场销售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乳制品安全广受人们的关注,而生鲜乳是生产乳制品的原料,其质量安全是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基础。风险评估技术是评价安全风险的系统工具,在评估食品安全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国内外对生鲜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化学危害物与生物危害物的暴露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预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生鲜乳作为乳制品生产的基本原料,其质量和安全控制尤为重要。芽孢杆菌对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造成一定隐患。文章综合分析了嗜冷与嗜热芽孢杆菌对生鲜乳的危害及可能作用机制,总结了芽孢杆菌污染生鲜乳的关键源头,探讨了生鲜乳中芽孢杆菌的防控措施。本文对有效控制生鲜乳中的芽孢杆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全面提升生鲜乳品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乳及乳制品中朊蛋白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蛋白(prion proteins,PrP)是近年来确认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新型蛋白质类传染源,其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存在直接关系到乳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本文对朊蛋白生物学特点、乳及乳制品中朊蛋白的来源和含量以及安全性进行了综述,以便为乳制品加工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乳掺假物质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是人们,尤其是婴幼儿的良好营养物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2008年9月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出现,对中国奶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生鲜乳及乳制品的掺假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生鲜乳及乳制品中的掺假物质。保证乳品的安全、优质生产,重新树立起消费者的信心.已成为限制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更易受到牛奶中AFM_1的损害,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乳及乳制品中存在的AFM_1污染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乳及乳制品中AFM_1的来源与生物学性质、污染与限量标准、检测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9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6号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所称的乳品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由此可见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国家大事,而乳制品质量安全又取决于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只有好的安全的原料乳,才能生产出好的安全的产品,怎样才能把好生鲜乳质量关,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浅谈生鲜乳质量验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国国务院公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乳制品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加大了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监督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体细胞含量与牛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随着我国奶牛业和乳品工业的发展.牛奶和乳制品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优质的乳制品是以优质的原料乳为基础的.没有优质的原料乳.就不可能生产好的乳制品。体细胞含量(SCC)是衡量原料乳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牛奶质量的好坏.而且可以推测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状况及奶牛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广州市乳与乳制品的卫生质量状况,本文对市售的3000份乳与乳制品进行了微生物检测,发现液体乳,尤其是巴氏杀菌乳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婴幼儿配方乳粉也存在问题,其主要问题是阪崎肠杆菌和菌落总数超标;而干酪、炼乳、含乳饮料等的合格率较高。由此可见,控制微生物污染问题是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乳及乳制品出口贸易是个薄弱点。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我国1987~1995年乳及乳制品平均每年出口量仅为3.3万吨,而进口量为6万吨,平均每年净进口2.7万吨,是一个乳及乳制品净进口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我国加入WTO最终必将成为现实,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条款,成员国享受相关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届时,世贸成员之间对外贸易的关税将大幅度降低,国外乳及乳制品将会大量拥进。如果国内缺乏非关税保护措施,势必对我国民族奶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给我国扩大乳及乳制品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16.
乳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常分析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都是目前行业内关注的检测内容,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乳品中关注的元素含量已成为关注的重点。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的元素含量,是有效保证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前提。因此,针对现有国内外标准中乳及乳制品中元素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为实际乳及乳制品中元素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8%,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基本达到100%,可以说乳制品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提升是否认可?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恢复程度如何?什么因素影响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及消费者的乳制品购买行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玉梅。  相似文献   

18.
石翠娟 《中国乳业》2009,(11):62-64
近年来乳制品加工业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乳及乳制品本身所含营养物质丰富,极易滋生细菌。因此,乳制品的卫生质量问题就成为当前我国乳品企业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实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子鼻作为一种基于综合气味信息的气味指纹检测技术,有着快速、无损、便捷、有效、客观等多方面优势,成为了乳及其制品的热门检测技术。与常规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方法结合,电子鼻在乳制品掺假,成分检测,乳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等相关气味信息方面的研究较多,为市场监控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总结了电子鼻在乳制品风味成分鉴别,乳及其制品新鲜度检测,乳制品加工过程监控、掺假检测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电子鼻技术在乳及其制品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旨在为其在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民族乳制品从原料乳开始.加工、储藏及流通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以便有计划地监督管理民族乳制品的卫生和质量.确保其安全卫生和优质品质。为建立民族乳制品监测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