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正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目前养殖模式有传统网箱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池塘养殖等,最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大黄鱼绿色高效网箱养殖技术,在网箱布局、养殖密度、投喂管理等方面不断调整改进,以期推动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降低养殖污染的网箱养鱼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饵式网箱完全依靠投喂人工饲料,会产生大量残饵、鱼粪等,造成养殖污染,引起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笔者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可降低养殖污染网箱养殖技术,在养殖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在投饵式网箱外设置滤食性鱼类网箱,只对投饵式网箱投喂饲料,利用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残饵等,将投饵式网箱散失水中的营养物质加以利用,以降低养殖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大黄鱼网箱养殖发展迅速,海区网箱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户居家的生活污水、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的不断堆积,造成养殖海区海水污染,各种有害病菌大量繁殖,致使养殖大黄鱼疾病频繁发生,尤其是发病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弧菌病,严重威胁大黄鱼的养殖。作者就大黄鱼感染弧菌的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筛选有效药物与治疗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1.病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2000年7月下旬,宁德三都黄湾某大黄鱼网箱养殖场,养殖业主送来病死及濒死病鱼苗,一种为1999年秋季放养的秋苗,规格15c…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是闽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占福建省的85%以上。随着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已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大黄鱼网箱养殖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害预防的主要措施和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报道如…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国内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依然以投喂鲜饵(冰鲜杂鱼)为主。在高温阶段(7-9月),鲜饵的运输和保存是个大难题,一旦保藏不好使得鲜饵腐败、变质,再经投喂后极易引起大黄鱼急性中毒。现简要介绍其诊断与治疗方案,供大家参考。一、症状鱼体未摄食之前,游动正常,状态良好,当投喂  相似文献   

6.
<正>A.大黄鱼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技术概述:海水鱼网箱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排入养殖区,小同程度地污染了海洋环境;网箱过密布局,造成水流不畅、水质富营养化、底部有机质的沉积,严重污染水质,引发鱼病而频繁施药后,反过来又引起鱼产品和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存在着浪费资源和增加养殖成本等问题。为此,推广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将从源头上解决近岸海水养殖小网箱自身污染严重,病害多,产品质量低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高效评估养殖网箱场内鱼群数量,科学指导网箱养殖,提出了一种基于前视声呐的养殖网箱内鱼群数量统计方法。方法应用时,以声呐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首先以目标网箱内养殖鱼类在消声水池实验室的声学标定结果为依据,对前视声呐测量声图进行单个鱼体的声学图像阈值划分;其次凭借云台控制声呐旋转,对围栏区域进行遍历探测,随后将声学标定结果确定的阈值作为划分依据,将不同角度所测声学图像中鱼类进行划分、统计,估算得到整个养殖网箱内的鱼类数量;最后结合探测角度以及位置信息,得到网箱养殖区域内的鱼类空间分布特征,用于指导渔民进行后续的网箱养殖。此方法在舟山青浜岛大黄鱼养殖网箱中得以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估计得到的养殖网箱内大黄鱼数量与人工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经多次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45%,且实现过程更加高效、便捷。本研究能够有效为养殖网箱提供鱼类数量信息,为亟待进行鱼类数量监管的网箱养殖产业提供科学、可靠的数量统计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浙南海水网箱养殖中推广配合饲料,选择浙南海水网箱主养鱼类品种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黄姑鱼等进行配合饲料、冰鲜小杂鱼投喂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投喂冰鲜小杂鱼的饲料系数为8.22~10.21,投喂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为1.28~2.64;投喂配合饲料养成每千克鱼的平均饲料成本为18.63元,养成每千克鱼的总成本为25.64元;当小杂鱼的价格为每千克2.08元时,投喂小杂鱼和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相同,均为18.64元。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同样能养好海水鱼,冰鲜小杂鱼的价格是配合饲料推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且抗台风能力强,投资风险低。由于大围网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 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饵料成本相对比小网箱低。同时,大围网养殖的大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商品鱼收购价比小网箱的高出2-4 元/kg。近几年福建霞浦浅海大围网养殖大黄鱼长足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是我国海水四大经济鱼类之一,97年福建省科委将大黄鱼人工养殖列为省星点项目,福州市也积极开展了大黄鱼全人工养殖的研究开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得到逐步推广,促使广大渔区群众性入工养殖大黄鱼(网养和地养)得到健康发展。根据福州各沿海县(区)市的有关资料统计汇总,截至今年6同庆为止,海水养殖大黄鱼达4570个网箱.投书3669万尾;“油关殖100亩,投苗10万尾。各地计划在1997~1998年扩大养殖规模,连江县计划新增950个网箱;平潭县计划新增1460个网箱;福清市计划由现有的300个网箱发展到远期1800个…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太阳能灯光诱饵技术在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品质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青岛金沙滩海域的深水网箱中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灯光诱饵设备,通过“灯光诱饵”吸引活体饵料聚集于网箱内,从而为实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真鲷(Pagrus major)提供天然饵料,全程无人工投饵,使其在自然状态下,拟半野生化养殖至上市。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经过5个月的实验网箱及传统网箱养殖后,通过测定其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判断其品质。结果显示,在安装灯光诱饵设备的影响下,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11月3种鱼体肥满度比6月均显著下降(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和真鲷肌肉内粗脂肪含量分别比传统网箱养殖低75.24%和46.81%,差异极显著(P<0.01),鲈鱼差异不显著(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肌肉内DHA含量高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酸含量、棕榈酸含量低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灯光诱饵网箱养殖的3种鱼的肌肉内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呈甘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升高,其中大黄鱼变化最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和呈甘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11.78%、9.17%和19.57%,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太阳能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鱼技术虽然降低了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但可以改善养殖鱼类品质,且养殖投入明显降低,养殖收入显著提高,该方法可显著提升产出效益,因此,可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大黄鱼产量达16.55万吨,居海水鱼类产量之首,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在大黄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大黄鱼的低盐养殖技术,将可能使大黄鱼养殖业能够在内陆地区开展起来,解决大黄鱼养殖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已证实通过缓慢淡化,大黄鱼可在低  相似文献   

13.
海水网箱混养黑鲷技术随着海水网箱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网箱群体密度的增大,养殖海区因残饵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加剧,鱼类病害频繁,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施“海水鱼网箱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星火项目过程中连续两年在数百...  相似文献   

14.
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Larimichth ys crocea (Richardson)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传统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已明显不如野生大黄鱼.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不同的养殖模式(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肌肉来研究其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  相似文献   

15.
, 《中国水产》2012,(9):49-50
技术概述:海水鱼网箱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排入养殖区,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海洋环境;网箱过密布局,造成水流不畅、水质富营养化、底部有机质的沉积,严重污染水质,引发鱼病而频繁施药后,反过来又引起鱼产品和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存在着浪费资源和增加养殖成本等问题.为此,推广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将从源头上解决近岸海水养殖小网箱自身污染严重,病害多,产品质量低等主要问题.该技术已经在闽东部分养殖区推广试验,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Richardson)是一种高值美味,群众十分喜爱的海产鱼类,是我国传统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有"海水国鱼"的美名。由于酷渔滥捕,资源衰竭,海洋捕捞已形不成渔汛,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规模化育苗与养殖技术的突破,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发展迅速,我国大黄鱼已形成年育苗量超30亿尾、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网箱养殖的科学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乐 《海洋渔业》2000,22(1):29-30,19
<正> 大黄鱼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倍受人们的青睐。由于近几年来资源的破坏与衰退,导致产量锐减,人们已将其重点由捕捞转向养殖,大黄鱼的网箱养殖已成为继鲈鱼、石斑鱼、鲷科鱼类之后的又一新型海水养殖产业。但是随着养殖强度的增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浙江沿海水产养殖密度过大带来环境污染的新趋势,国家海洋局宁修仁研究员日前提出:采用混合饲料喂养是渔民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双赢之路。近年来,浙江省水产养殖业较高的经济效益,驱使养殖户投放网箱的数量和密度急剧增加,养殖户普遍用小杂鱼制成的鱼浆进行喂养,其残饵与鱼的排泄物大量输入养殖海湾,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富营养化加剧,由此导致赤潮频繁且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使养殖鱼类病害蔓延。混合饲料是以白鱼粉、小麦粉、鱼油和黄豆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颗粒饲料。根据宁修仁研究员所做的比较实验,混合饲料的成本是7.5元…  相似文献   

19.
大黄鱼 ,俗称黄鱼、黄瓜鱼、黄花鱼 ,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大黄鱼是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 8~ 32℃ ,最适生长温度为 1 8~ 2 5℃ ,水温底于 1 4℃和高于 30℃摄食明显减少。通常栖息于水深 60m以内的近海中下层 ,厌强光 ,喜浊流 ,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 ,白昼或小潮多下沉。大黄鱼为广食性鱼类 ,自然环境中食饵多达上百种 ,成鱼食各种小型鱼类 ,幼鱼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大陈岛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始于 2 0 0 1年初 ,是全国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经过反复摸索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3,(9):44-45
技术概述:海水鱼网箱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排入养殖区,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海洋环境;网箱过密布局,造成水流不畅、水质富营养化、底部有机质的沉积,严重污染水质,引发鱼病而频繁施药后,反过来又引起鱼产品和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存在着浪费资源和增加养殖成本等问题。为此,推广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