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2CO3——为碳酸钠,因此本文将青稞种子为实验材料,以青海省常见的青稞品种为例,采用不同浓度的Na2CO3分析,对青稞种子发芽以及幼苗的生长影响。对不同青稞品种的耐盐性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表明Na2CO3浓度为0.1%时,对于青稞的发芽以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Na2CO3浓度超过0.5%时,种子的发芽以及发芽成活率等显著下降。当Na2CO3浓度为1.0%时,青稞种子将丧失发芽能力。因此,分析青海省常见的青稞品种,表明“喜拉22”耐盐性极佳,其次,为“藏青320”、“藏青2000”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玉树地区青稞“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藏区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 m左右冷凉地区唯一能正常成熟的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稞常年播种面积近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青稞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青稞一直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目前,青稞正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但长期以来,玉树地区的青稞生产技术落后,施肥水平不高,成为制约青稞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树县安排青稞“3414”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水平下青稞产量特征,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地区青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稞是栽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浅山及脑山地区多以青稞为主粮。全省青稞播种面积10667hm~2左右,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3%左右。因地制宜发展青稞产业,种好青稞,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发展地方国民经济,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地区稳定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门源县青稞产业的发展现状后,分析青稞产业发展的问题,并对未来青稞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青稞是高海拔地区的优势作物,也是迭部县主要农作物,是该县三大作物(小麦、青稞、蚕豆)之一。青稞产品是藏族群众的传统食粮、酿酒原料和重要的旅游餐饮食品。全县常年播种面积在2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总产量为0.57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33%。据测算,全县每年食用、饲用、酿酒需用青稞0.8万吨,而目前年产仅0.57万吨,缺口达0.23万吨,供需矛盾突出,而且随着甘南州内青稞酒厂的兴起和州外对青稞保健系列产品的开发,对青稞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前景很好。因此,掌握青稞丰产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四川省烟叶播种面积的年际动态规律和驱动因子,统计分析了1999—2018年四川省烟叶和烤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并从四川省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税收收入等3个宏观经济指标,粮食、油料、棉花、麻类和糖料作物播种面积等5个农田土地利用指标中,筛选出了显著影响烟叶播种面积的指标体系。结果发现:(1)1999—2018年四川烟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1999—2018年烤烟播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晾晒烟播种面积占比逐年下降。(3)1999—2005年四川烟叶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升,之后一直维持在2 t/hm2的水平。(4)烟叶播种面积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呈正相关,而与棉花播种面积、糖料作物播种面积呈负相关。(5)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AIC最低的回归方程为S烤烟播种面积=-564.100+0.005×GDP人均+0.169×S农作物总播种面积-0.129×S粮食播种面积+0.164×S油料播种面积+5.166×S麻类播种面积-4.469×S糖料播种面积-0.178×S蔬菜播种面积-0.616×S茶园面积-0.323×S果园面积。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四川省烟叶播种面积将综合受到经济发展、作物播种结构等多方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稞作为最能适应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作物和藏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口粮作物,也是海南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0年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9.19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29.54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3.27%。青稞主要种植区分布在2800-3400米的高海拔地区,大部分地区种植规模比较大,青稞田人工除草难度大,化学除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1青稞简介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生长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m的青藏高寒地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在甘孜州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是其他粮食作物不可替代的,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第一位。目前,甘孜州青稞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8%,总产量接近50%,全州除了泸定县  相似文献   

8.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 — 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系)中,甘982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4 700 kg/hm2,居第1位;甘961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600 kg/hm2,居第2位,以上2个品种(系)可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09YN-04折合产量为4 300 kg/hm2,居第3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9.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系)中,甘982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4700 kg/hm2,居第1位;甘961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600 kg/hm2,居第2位,以上2个品种(系)可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09YN-04折合产量为4300 kg/hm2,居第3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0.
共和县塘河地区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种植作物单一、多年连作,导致施肥增多,病虫害严重。针对连作和"油菜—青稞"常年轮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蚕豆—青稞"轮作的减肥增效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蚕豆—青稞"栽培模式比"油菜—青稞"栽培模式增收明显,农药残留对二次栽培的作物药害低。"蚕豆—青稞"栽培模式具有节本、增效、增收的优点,在塘河地区乃至青稞种植区域推广应用该技术是今后藏区粮食栽培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万亩,1977年全区冬麦单产达到400斤。麦类作物千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如江孜县农试场(海拔4,040米),1975年1.78亩冬小麦“肥麦”平均亩产1,611.3斤,1977年又在1.32亩土地上获得亩产1,673斤;日喀则地区农科所(海拔3,836米),1975年种1.14亩“叶考拉”品种春小麦,亩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影响程度,完善青稞GP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GPC的环境响应。【方法】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青稞GP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GPC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和南高北低的态势,并形成了2个青稞GPC高值区。其中一个是介于东经100.0°—102.5°、北纬35.0°—37.5°,以青海共和、贵德、门源、同德和甘肃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3.1163±0.5939)%;另一个是介于东经86.0°—92.0°、北纬28.0°—29.0°,以西藏贡嘎、拉孜、尼木、扎囊、聂拉木、堆龙德庆、桑日、康马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2.8715±0.6609)%;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青稞GPC呈现出"倒N"型分布格局,即从海拔3 000 m以下的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650±1.8600%))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在海拔3 000—3 300 m达到低值区。在海拔3 000—3 3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增加,在3 600—3 900 m达到最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937±2.0719)%。此后,又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影响青稞GPC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结论】影响青稞GPC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因子,其次是气候因素,地理因子无明显影响。影响青稞GPC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气候因子主要是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青稞GPC含量随着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随着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青稞新品种黄青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品种来源 青稞新品种黄青1号原代号9640,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以甘青1号为母本,90-19-14-1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品鉴试验,2004年参加品比试验,2005—2007年参加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07—2011年进行甘南州青稞生产试验示范,2009—2011年参加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同年9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4.
青稞是甘南州的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各类农作物之首,但在青稞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青稞条纹病发病症状,提出播前晒种、浸种、药剂防治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稞生产在甘南州的技术应用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优势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万公顷左右,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占全州粮食总产的35%.作者通过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生产现状,从加强农牧民适用技术推广与适用技术培训;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改进播种技术,提高青稞播种质量;推广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四个方面阐述了甘南州青稞种植综合技术措施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浓度“麦草光”除草剂对青稞产量、主要性状的影响及除草效果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每公顷用 30 0 0~ 315 0ml的“麦草光”除草剂效果最佳 ,青稞产量可达 2 10 6 3~ 2 2 5 3kg/hm2 。  相似文献   

17.
西藏青稞品质改良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稞,又称作裸大麦,是西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更是一直高居西藏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榜首。藏族人民主食糍粑就是用青稞为原料,磨成粉后制作而成的,家喻户晓的青稞酒也是以其为原来酿制而成的。青稞还是藏族人民制作饴糖、爆米花等特色小吃的原材料,甚至也作为牲畜饲料。随着现代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青稞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青稞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甘南青稞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高寒阴湿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甘南州常年播种面积为1.5万hm2左右,居各类农作物之首.2000年以来,在我区推广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中,有的品种易感大麦散黑穗病,感病后通常对产量造成5%~10%的损失.为了更好的发挥青稞的增产潜力,我们对青稞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迭部县是甘南州青稞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达3万亩左右。青稞是当地农牧民制作民族食品和酿酒的主要原料,其副产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料,同时青稞也是一种医用保健作物,据研究,青稞对糖尿病、高血脂、胃炎、贫血、肝硬化、哮喘、过敏均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其酿造的青稞酒具有舒筋活血、御寒增力、强身健体的功效。近年来,由于品种混杂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7个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目前藏民族饮食习惯变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青稞生产新品种缺乏、对青稞生产重视程度不够,青课总产低、人口基数大,对青稞的需求量大的分析,认识到当前青稞生产的危险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应加大对青稞生产的投入,稳定青稞播种面积,提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建立激励农民种植青稞的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和藏族群众的培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来保证青稞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