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猴头菌是一种食药用价值均较高的食用菌,尤其是近几年来一系列猴头保健产品的成功开发,市场对猴头菌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上,猴头的栽培方式是瓶栽,但瓶栽成本较高、操作不便等弊端限制了生产规模,为适应市场需要,近几年来猴头袋栽发展迅速,且有取代瓶栽的趋势。但在生产上进行猴头袋栽也存在较多问题,如菌丝生长较慢,形成的子实体畸形、无刺,产量不理想等。本试验从不同培养料种类、不同装袋量及不同出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以期为丰富猴头的袋栽技术并解决一些生产上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塑料袋栽培猴头其产量不低于瓶栽,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据我们试验头茬菇,每袋产量在0.225公斤左右,还能出第四潮菇。只要把好关键技术,就能获高产。现将袋栽猴头的栽培要点简述如下。 (一)菇房要求:袋栽猴头一般要求普通瓦房达到保温保湿又有通气窗即可。生产规模大小根据菇  相似文献   

3.
我县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之首,栽培方式历来采用玻璃瓶进行栽培。近年来猴头菇产品十分畅销,玻璃瓶栽培猴头已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为此,1990年我们对猴头菇栽培技术进行了改革,使用塑料袋替代玻璃瓶栽培猴头菇的新技术。为了探索袋、瓶栽与猴头菇产、质量的关系以及管理技术等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进行了瓶栽与袋栽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代料袋式栽培猴头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猴头菇是一种美味食用菌。我们在原瓶栽的基础上,进行了袋栽猴头的高产技术探索,袋栽猴头比瓶栽省工时,管理方便,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生产的猴头个大,优质、高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猴头袋栽技术,我所于1986年10月进行了棉籽壳袋栽猴头试验。共栽培500袋,至87年3月底收菇三潮,生物效率达100%以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猴头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其生产方式多采取段木和熟料瓶、袋栽,成本较高。对此,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棉籽壳生料瓶栽猴头菌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菌株于1982年7月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经反复栽培试验,性状稳定,经再分离后的栽培试验,仍不衰退,抗病力强,现蕾快,周期短。培养材料是油厂机器脱出的棉籽壳,其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地栽培猴头主要以木屑、玉米芯粉、麦麸为原料,用瓶和袋栽,经高压灭菌后栽培。我用酒糟栽培猴头获得成功,方法如下: 用刚出锅的酒糟趁热装入塑料袋(瓶)内,等到袋内冷到20-25度时,在无菌籍里接种。菌种用野生猴头分离的菌种,编号为863。接上菌以后在自然温度下培养30-45天长满瓶袋,菌丝比木屑、玉米芯、麦麸培养基长得壮。菌丝长满瓶袋后用小刀在袋上划四个三角口(边长1厘米),再把菌袋放到5-7%石灰水里浸泡一下,以刺激较快地分化出子实体,同时也起到对菌袋表层的消毒作用。子实体大的能长半斤以上,小的二两(鲜),能收两茬。  相似文献   

8.
袋栽猴头菇     
人工袋栽猴头菇即以塑料袋取代750毫升的玻璃栽培瓶,整个程序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两头接种、发菌、两头采收。其优点是:1.发菌快、出菇早。瓶栽为瓶口一头接种,菌丝从瓶口往底部延伸,发菌期长。袋栽两头接种,菌丝由两头向中间汇总,发菌期短,一般情况从接种到采菇仅需35天。2.质量好,产量高。头潮菇个头整齐,刺短。每个平均重量为75克,最重达108克,生物学效率在82%。3.投入低、产出高。栽培瓶投入的费用是塑料袋的3~4倍。瓶栽猴头仅  相似文献   

9.
猴头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陈一龙 《西南园艺》2006,34(4):61-62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1.Fr.)Pers.]属担子菌纲猴头菌属,其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等功效。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效显著,被誉为名贵的食用药用真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猴头系列保健食品及药品的成功开发,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环保、安全的要求,猴头菇的生产应注意产地环境、生产操作规程、农药化肥和包装材料的使用等规范操作。栽培方式一般以瓶栽、袋栽、段木栽培为主。传统栽培方式是瓶栽,但瓶栽成本高,产量低,操作繁琐。塑料袋立体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索猴头瓶栽的生育规律,我室于1985年9月进行人工瓶栽猴头试验,共栽149瓶,出菇三潮,头潮鲜猴头平均个重47.7克,最大的67克,生物学效率75.6%以上。(一)配料:主料为棉籽壳40公斤,麸皮10公斤,石膏、糖各0.5公斤。辅料为硫酸镁3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酵母100片,高锰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我们试验成功“地沟栽培平菇”的方法,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该法优于瓶栽、盆栽、筐栽、袋栽、块栽、畦栽及柱式栽培、墙式栽培、床架式栽培、塑料袋立体栽培等方法。现简介如下: 一、菌袋的制备 1.原料及配比:棉籽壳100公斤,水130公斤,10%的多菌灵100克,生石灰2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综合利用酒糟资源,变废为宝,发展食用菌生产,我们在试栽平菇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猴头菇的瓶、袋栽试验,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酿制出了低度的猴头补酒。(一)材料与配方:选用稻谷、高粱为酿酒原料的鲜酒糟作栽培材料。酒糟含水量68~70%,酸度0.6~1.0,干物质重30%。配方为97%的鲜酒糟、2%的石灰粉、1%的石膏粉或碳酸钙粉。  相似文献   

13.
酒糟栽培猴头用刚出锅的酒糟趁热装入塑料袋内,等到袋内冷到20-25℃时,在无菌箱里接种。菌种用野生猴头分离的菌种,编号858,接上菌以后,在自然温度下,培养30-45天,长满瓶(袋)菌丝,比木屑、玉米芯、麦麸培养基长得壮,菌丝长满瓶(袋)后,用小刀在...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菇袋栽和不同口径瓶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梅 《食用菌》1997,19(6):35-36
猴头菇的栽培常采用袋栽和瓶栽法,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瓶栽时,口径大小及科面距瓶口高度等因素对猴头菇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笔者通过实验,总结出瓶栽猴头菇的最佳方法,并与袋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袋栽法能有效提高猴头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袋栽猴头菇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用菌》1994,13(4):21-22
袋栽猴头菇新技术采用塑料袋栽培猴头菇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以棉子壳为原料的配方栽培猴头菇技术,经当年一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可供大批量生产实用,现将袋栽猴头技术简介如下:(一)时间安排:秋季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菇栽培主要有瓶栽、袋栽两种方式。袋栽又有长袋、短袋之分,其中长袋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花工少,但长袋栽培往往畸形菇、光头菇较多,产品质量差,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经两年多的试验,摸索出室外层架式栽培技术,1993年春在全县全面推广,仅童游乡徐挡村就栽培了300万袋,产猴头菇干晶120余吨,产品质量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用稻草、棉籽壳、木屑等原料进行袋栽猴头菌试验,结果以棉籽壳栽培的产量最高,每百公斤棉籽壳一般可产干猴头9~11公斤,最高达12.3公斤。现将棉籽壳袋栽猴头菌的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根据猴头菌生长不耐高温和低温的特点,凡日平均气温在20℃时均可栽培。在江苏地区春季以2~5月和秋季以8~11月为宜。  相似文献   

18.
猴头优质高产○○八大技术关键张筱梅(河北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071051)袋栽猴头能否优质高产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外界环境及操作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实践证明,猴头栽培中有八项技术关键。1选择良种首先栽培母种应性状优良,表现为生长快,均匀整齐,在适温...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北方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平菇半地下土窖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一)土窖结构在地势高的坡地或平地上挖土窖,窖宽4~5米,长度不限,深1.2~1.4米。将挖出的土堆在窖边筑成高出地面60~80厘米的土墙,窖内中间加立柱搭棚,棚顶盖塑料膜,膜四周压土。周围开排水沟,窖的一端没门,进口处建一缓冲间,四壁开通风孔.(二)栽培方式半地下式土窖栽培食用菌,可采用墙垛和层架两种方式。前者适用于袋栽平菇、凤尾菇、猴头,后者适用于瓶栽金针菇、黑木耳及砖栽香菇等。  相似文献   

20.
平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栽培技术平菇在中国栽培型式多样。有利用截短的段木进行栽培的(段木栽培);有将木屑培养基装入瓶子或塑料袋内进行栽培的(瓶栽、袋栽);也有用稻草、棉籽壳等材料铺在畦面、床架或箱子中进行栽培的(畦栽、床栽、箱栽)。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瓶栽瓶栽是生产平菇幼菇商品的主要栽培型式,能在人工气候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 1.生产流程:平菇瓶栽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