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慧敏  陈斌  任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32-9335
[目的]探讨Dorsal与葱蝇滞育发育的关系。[方法]以葱蝇(Delia antiqua)为试虫,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葱蝇Dorsal的全长cDNA序列;将该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搜寻同源序列,与搜寻到的14个代表性昆虫Dorsal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Dorsal基因在葱蝇非滞育、夏滞育、冬滞育蛹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了葱蝇Dorsal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412 bp,开放阅读框1 974 bp,编码657个氨基酸,等电点PI约8.5,分子量72.9 kDa。与GenBank中的其他14个昆虫代表性Dorsal序列相似性比较和进化分析显示葱蝇的Dorsal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拟暗果蝇(Drosophlia pseudoob-scura)的Dorsal序列相似性最大。半定量分析显示葱蝇Dorsal基因在葱蝇冬滞育、夏滞育、非滞育蛹滞育发育关键期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尤其在滞育后期表达量最高,初步判断Dorsal基因与葱蝇滞育发育相关。[结论]为进一步开展Dorsal基因在昆虫滞育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葱蝇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葱蝇(Delia antiqua(Mesen)]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葱蝇在沈阳地区1年发生3代,并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上旬是羽化高峰期;第1代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下旬是羽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出现,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后6天开始产卵,11天达产卵高峰期;第1代雌成虫出现后4天开始产卵,7天达高峰期;第2代雌成虫出现后4天开始产卵,8天达高峰期。第1代卵的历期3.5天,幼虫历期13.7天,蛹历期14.0天;第2代印的历期3.0天,幼虫历期13.0天,蛹的历期13.5天。各代蛹均有不同程度的滞育现象。各代成虫的寿命分别为:越冬代17.9天,第1代20.8天,第2代25天。各代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越冬代20.5粒,第1代17.3粒,第2代12.6粒。圆葱定植后除前期约20天不受葱蝇为害外,其余生长期都受到葱蝇的为害。第1、2代幼虫皆能使圆葱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光照对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滞育蛹发育历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LD12:12时,滞育蛹第14 d开始羽化,持续86 d,平均历期39.6 d;LD15:9时第18天开始羽化,持续7 d,平均历期40.7 d.25℃时,LD12:12和LD15∶9:00时开始羽化时间相同,均为第8 d;LD12∶12时羽化持续30 d,平均历期21.9 d,LD15∶9时持续27 d,平均历期为19.8 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 h进行2 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前1 d,在第10 d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4 d,为12.8 d;断光4 h后进行2 h光脉冲处理,羽化延迟7 d,第10 d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3 d,为13.1 d.结果表明,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光照不是影响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蚧科昆虫的雄虫形态对其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扶桑绵粉蚧雄虫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补充扶桑绵粉蚧的分类学信息,对扶桑绵粉蚧雄虫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卵为长椭圆形,呈半透明,橙黄色。1龄若虫,浅黄绿色,孵出后即可快速扩散。2龄若虫,初期体表光滑,呈明黄色,背部可见2条黑斑,体缘有明显的齿状凸起;末期可在形态上区分雌、雄虫。雄虫预蛹期1~2 d,身体狭长;预蛹初期分泌白色的丝状物。蛹期的雄虫包裹在柔软的丝茧中,蛹为离蛹,呈椭圆形,虫体表面被有蜡粉。雄成虫,体型较小,身体呈筒状,具有发达的单眼,口器退化致无取食能力,触角细长,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腹部末端有2对白色的长蜡丝。  相似文献   

5.
甘蓝夜蛾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研究了甘蓝夜蛾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夏季高温下培养和在恒温15℃下培养,两之间没有显示CAT活力的差异;(2)越冬蛹在冬季低温下培养和在恒温25℃下培养,在滞育期间两之间CAT活力达到显差异;(3)滞育个体和非滞育个体在幼虫未龄期、预蛹期和化蛹初期,CAT活力未发现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棉钤虫某些生物学特性与滞育诱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那导滞育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幼虫历期及性别与蛹滞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三龄后幼虫历期越长蛹滞育率越高,而雌、雄蛹间滞育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雌、雄蛹质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随幼虫密度增加显著减少;幼虫密度对预蛹期、成...  相似文献   

8.
削茧裸蛹保护野桑蚕的蛹体,对该蛹体的发育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桑蚕蛹期13~44 d,小于茧腔保护的历期32~154 d。根据蛹体颜色、复眼着色、触角着色、体皮松软情况可以分为4级,各级历期依次为:7~32 d、2~25 d、2~10 d和1~15 d。野桑蚕蛹体颜色变化无法精确预测蛹的发育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小亚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184-2186
在室温饲养条件下,解剖观察了南瓜实蝇不同日龄蛹和雌虫卵巢的形态。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日龄南瓜实蝇蛹体形态及附肢分化程度,可将蛹的发育分为5级;根据不同日龄南瓜实蝇雌虫卵巢管及卵细胞发育特点,可将雌虫卵巢发育分为5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的耐旱适应性,我们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了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处理.香樟苗接种80d后再进行60d的强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35%~45%)、中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50%~60%)、轻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5%~75%)和正常浇水(维持田间持水量的80%~90%)的水分胁迫处理.用WinRhizo分析系统测定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水分和菌根真菌的交互作用使香樟幼苗根系形态发生改变,以适应土壤环境.中度水分胁迫能提高根系总长和根尖数量,但是水分胁迫降低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和根体积.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表现为接种处理高于非接种处理.非接种处理的根平均直径在重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显著增强.菌根真菌接种处理的根系,平均直径随水分胁迫增加而有所降低.相同胁迫下的不同菌种处理之间,幼套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较摩西球囊霉和层状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在同一接种处理条件下,中度水分胁迫的香樟幼苗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重度水分胁迫却降低了菌根依赖性.同一水分条件下混合接种和幼套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10年重庆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显著上升,但各区域间的差异仍比较明显;在"一圈两翼"这一空间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空间范围成反比;"一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圈层分布,"两翼"内则出现具有一个弱核的单中心结构.2000-2010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一圈"始终高于"两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主城区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一圈"与"两翼"间经济差异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vis同源性最高,为51%,与其他10种动物的同源性在41%~50%之间.SMART分析显示gal-3蛋白在136-259位氨基酸存在保守的半乳糖结合域.Net Phos预测gal-3在Ser-6和Ser-186有潜在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gal-3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符合传统动物分类学特点.经菌落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确认gal-3的ORF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表明原核表达用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研究其蛋白功能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多湿处理,观察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芽期和幼苗生长期进行多湿处理后,种子发芽率、种子根长、幼芽长、幼苗成活率和幼苗株高均比对照有所下降,品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评价表明,渝苜1号、新疆火焰山和陇东苜蓿等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湿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星、路、圈与完全图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星、路、圈和完全图的多重联图的邻点可区别E-全染色,并给出了它们的邻点可区别E-全色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初步表达.方法:以含有人tPA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含有RGDS-tPA基因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证实为正确的rtPA序列,并将pET28a-tPA转化至菌株E.coli BL21(DE3).用IPTG诱导rtPA在E.coli中表达,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验证.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基因片段tPA的条带约在1 700bp处,鉴定为阳性重组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获得目的蛋白片段rtPA的条带约53KDa,为非活性的包涵体.结论: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首先考虑了Rn中凸体K的i-曲率函数fi(K,.)和Lp-曲率函数fp(K,.)的综合推广,引进了Rn中凸体K的Lp-混合曲率函数fp,i(K,.)的概念,然后研究了对偶Lp-混合质心体Γ-p,iKΓ-p,iL是否必定蕴含Wi(K)≤Wi(L)的类似Busemann-Petty问题,获得了一些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群际威胁与对内群体及外群体支持决策的关系,以农村和城市两个大学生群体为被试,采用准实验方法进行了两个研究,结果发现:①两个研究中,农村组大学生体验到的威胁感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②城市大学生感受到的群际威胁、群体认同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对外群体的支持,产生了外群体厌恶决策;群体认同可以显著预测对内群体的支持,产生了内群体偏好决策;③农村大学生感受到的群际威胁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对外群体的支持,产生了外群体厌恶决策.  相似文献   

19.
以开县7个丰产果园柑橘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营养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P、K、Ca、Mg、S、Fe、Mn、Zn、Cu和B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0±0.06)%,(0.16±0.097)%,(0.8±0.34)%,(4.95±0.17)%,(0.29±0.19)%,(0.3±0.14)%,(124.5±0.18)mg/kg,(31.83±0.24)mg/kg,(11.77±0.15)mg/kg,(8.11±0.34)mg/kg,(40.22±0.37)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以上11种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P与S、B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Mn、Zn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大多数营养成分与果实品质的可溶性固形物呈负相关,而与V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白魔芋等4种魔芋资源为材料,对其裂片及表皮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魔芋裂片披针形,尖端长尾状,钝齿状叶缘,表皮细胞含丰富内含物;花魔芋裂片卵圆形,尖端渐尖,基部左侧偏大,叶缘浅波状,气孔器呈平行型排列;珠芽魔芋裂片椭圆形,皱波状叶缘,基部盾圆,表皮细胞为4种资源最大;甜魔芋裂片卵状三角形,尖端盾尖,气孔器呈不等型排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