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593),来自日本京都府立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在开花过程中用外源GA4+7和BA+CPPU处理对日本"金二十世纪"梨果实的性状、木质素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总含量和未凝结木质素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均增加,在采收时则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羽绒采收对浙东白鹅绒用性能、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只同批饲养、体重相近的120日龄浙东白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仅在试验末期(45 d)采绒1次,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初期(1 d)和试验末期(45 d)各采绒1次.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羽绒采收可促进鹅羽绒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同时也对鹅机体产生短时间的应激.羽绒采收4 d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钙(Ca)、磷(P)含量较羽绒采收前1 d呈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羽绒采收4 d后基本恢复到羽绒采收前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及转肽酶、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羽绒采收前后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综上所述,120日龄浙东白鹅羽绒采收在生产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应加强采绒鹅1周内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6个品种的桑叶在霜后不同采收时间总酚、黄酮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初步探讨了其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采收的桑叶中总酚、黄酮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且同一品种不同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同。桑叶总酚和黄酮含量在10月26日最高,可溶性总糖在经霜一周后(11月2日)显著下降。三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均与温度及光照时间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2.079),来自土耳其库库罗瓦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亏缺灌溉(DI50、DI75)和全灌溉(FI100)等不同灌溉条件下"赛美蓉"和"卡弗尼亚"葡萄种子氨基酸含量和酶活性的评价。当正午叶水势达到-10 bars时开始灌溉。据此,在浆果着果后开始灌溉,并且每周灌溉一次直到采收。  相似文献   

5.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09937),来自伊朗Shahrekord大学农业学院园艺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菌根对干旱和盐分胁迫下开心果砧木营养摄取和氧化平衡的有益影响。目前对环境有益的管理技术需求迫切,以改善植物营养并克服非生物胁迫,如丛枝菌根真菌(AMF)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10.014),来自墨西哥克雷塔罗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墨西哥克雷塔罗州苹果的成熟期、成熟时间、采收年份和果实特性(总可溶性固形物、酸度、p H值、硬度和色泽)对青霉菌的敏感性。病害发生情况由测量接种青霉菌后的果实在26℃下  相似文献   

7.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17),来自印度比哈尔农业大学的Pushpa Kumari等人研究了采后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荔枝是亚热带水果,极易腐烂,采收1~2 d后就会因果皮褐化、果实品质退化而失去商业价值。研究人员分别用水杨酸(0.5 m M和1.0 m M)、壳聚糖(2%)及两种物质同时共同处理生理成熟的荔枝(帕比)果实。处理方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武威市人工种植紫花地丁与野生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总多糖及香豆素类成分秦皮乙素,评价人工种植紫花地丁的品质,为人工种植提供参考。分别取武威人工种植的在不同季节采收的4批紫花地丁及野生紫花地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及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总多糖及秦皮乙素含量。结果显示,4批人工种植紫花地丁及野生紫花地丁样品总黄酮分别为22.33 mg/g、20.25 mg/g、15.25 mg/g、18.95 mg/g、24.48 mg/g;总多糖含量分别为5.15 mg/g、4.77 mg/g、2.85 mg/g、4.94 mg/g、5.53 mg/g;秦皮乙素含量分别为224.58μg/g、208.52μg/g、98.78μg/g、185.42μg/g、214.33μg/g。与野生紫花地丁相比,春秋两季采收的人工种植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总多糖及秦皮乙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夏季采收的紫花地丁总黄酮、总多糖及秦皮乙素含量差异显著性(P0.05),说明春秋二季采收的紫花地丁可以替代野生紫花地丁。  相似文献   

9.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4.004),来自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有限公司的人员研究了温度对"海沃德"猕猴桃采收前和贮藏期软化的影响。研究人员观察了低温情况下采收前及贮藏期间"海沃德"猕猴桃的软化。"海沃德"猕猴桃采收前和贮藏期的软化模式为S型,是  相似文献   

10.
1 重视采前管理 采收前 6~ 7天必须停止灌水 ,以提高耐贮性。采前 3~ 5天田间喷施扑海因10 0 0mg/L+GA35 0mg/L ,可提高果实的抗病性 ,减少落粒和运输过程中病害。或在采前 3天用萘乙酸 5 0~ 10 0mg/L或萘乙酸 5 0~ 10 0mg/L +GA31mg/L处理果穗 ,可明显减少果实脱粒。2 及时无损伤采收 通常果实九成熟时采收为宜。具体标准是 :果实转为紫红色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 %以上 ,总酸含量 0 6 %左右 ,糖酸比 (2 6~ 2 7)1时采收。选择晴天 ,以早晨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收为好 ,也可在阴天采收 ,雨天、雾天和露水未干时不宜采收。即使是…  相似文献   

11.
开心果是否有助于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开心果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大家都觉得开心果脂肪含量较高,会导致体重增加。鉴于上述问题,有研究人员进行研究,以确定食用开心果对具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的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和胰岛素等的影响。来自北京3个内分泌诊所的90位具有代谢综合症(符合2005国际糖尿病联  相似文献   

1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167),来自意大利橄榄、水果和柑桔作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冷藏对不同塔罗科血橙无性系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16个塔罗科血橙无性系后代的果实进行了长期冷藏期间性状和新鲜水果消费品质的比较。连续两个季度在采收当天(T0)和采收后30天(T30)、  相似文献   

13.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11.043),来自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科技中心(CICYTEX-INTAEX)的Belén Velardo-Micharet等人研究了不同采收时期(H1、H2和H3)、1-MCP处理和不同温度条件(0℃、8℃和双温度0℃和8℃)对Songold日本李长期贮藏的影响。为使  相似文献   

14.
测定分析了超越馨香和福椒六号辣椒品种秸秆不同采收时间(初期、中期和末期)、部位(叶片、侧枝和主秆)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辣椒品种对秸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超越馨香秸秆辣椒素和中期采收的秸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高于福椒六号,但末期采收的秸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福椒六号(P<0.05);秸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明显低于果实,超越馨香秸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平均含量约为果实的11.2%和10.7%,福椒六号约为8.0%和12.0%;全株辣椒秸秆粗蛋白14.79%~16.72%,粗灰分11.20%~11.48%,粗纤维28.55%~33.82%,与苜蓿对应成分含量接近。由此可见,辣椒秸秆含有一定量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营养成分,其含量与品种、采收时间和部位有关,可以作为草食动物的粗饲料来源或提取辣椒素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苘麻叶总鞣质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苘麻叶总鞣质的提取工艺,同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等评价苘麻叶总多酚、不被吸附的多酚和总鞣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苘麻叶总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丙酮浓度70%、液料比15.25 m L/g、提取时间2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采收的苘麻叶总鞣质的含量分别为(1.41±0.05)‰、(1.77±0.03)‰和(1.49±0.03)‰;苘麻叶总鞣质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得出了苘麻叶总鞣质的高效提取工艺,且提取的总鞣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饲喂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饲喂经高温高压处理的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选择15头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组,放牧);低饲喂量组(L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100 g/yak·d)和高饲喂量组(H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200 g/yak·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 g/yak·d油菜籽对牦牛的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没有影响,饲喂200 g/yak·d油菜籽能显著提高乳产量以及各乳成分的产量(P<0.05);(2)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9-C18:1)是放牧牦牛乳脂中含量较高的3种脂肪酸,饲喂油菜籽显著提高乳脂中硬脂酸(C18:0)的含量(P<0.05);(3)N、L和H组中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含量分别是1.23%,1.15%和1.18%,饲喂油菜籽对各组CLA的含量和脱饱和酶指数无显著影响,牦牛乳中c-9,t-11-CLA的含量较高,平均为总CLA含量的98.60%.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采收时期黄花蒿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了3个不同时期的黄花蒿,采用酶提醇沉法制备多糖并测定其含量,通过体外测定其对DPPH·、OH·、·O2-等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评价黄花蒿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显示,不同采收时期黄花蒿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均随多糖浓度增加呈极显著的一...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棚设施栽培对蜜斯蒂蓝莓果实成熟期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地区蓝莓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蜜斯蒂’蓝莓为试验材料,连续2a比较分析其露地栽培、大棚栽培下果实成熟时间及品质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a大棚设施栽培棚内平均温度分别提高3.87 ℃和2.51℃,蓝莓果实成熟期分别提早19 d和16 d。大棚设施栽培蓝莓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74.40、78.21、3.86 mg/g.FW,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52.31、54.60、3.82 mg/g.FW,可滴定酸、柠檬酸含量分别为0.45%和3.57 mg/g.FW,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0.69%和4.70 mg/g.FW,但对其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无显著影响。大棚栽培成熟期中后期采收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12.22%、1.64 mg/g.FW和4.17 mg/g.FW,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以及POD、PPO、SOD活性也均显著高于成熟期前期。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种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1.51、0.92、0.71)对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改变乳脂脂肪酸组成,提高乳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试验选取4只产仔数相同、体况相近的泌乳母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期8 d,乳样于第6、7和8 d采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C10:0、C12:0(月桂酸)、C14:1含量D组高于前三组,分别为5.286 2、3.257 2、0.578 7μg/μl,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D组日粮条件下,总不饱和脂肪酸(T-UFA)含量为7.23μg/μl,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SC:NSC的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UFA/SFA)值、C12:O(月桂酸)和C14:1(豆蔻烯酸)含量逐渐上升;SC:NSC=0.92时,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从而有利于提高乳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10.026),来自土耳其共和国大学的Erdal Aglar等人研究了采前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VG,250 mg/L)和锌(0.3%Zn SO4)处理对杰西麦克苹果采前落果、内源乙烯含量(IEC)、果实重量、色泽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