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核桃果仁微量元素分析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野外调研并采集临安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及对应的山核桃林地土壤.分析山核桃果仁品质和不同母质类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比较了石灰岩母岩土壤和非石灰岩母岩土壤上山核桃品质的差别。结果表明.生长于石灰岩母岩土壤和非石灰岩母岩土壤的山核桃果仁都富含粗蛋白和粗脂肪。经t检验分析.不同土壤对果仁粗蛋白和粗脂肪质量分数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别。果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变幅分别为90-109g·kg^-1和665。694g·kg^-1。山核桃果仁中的微量元素丰富,特别是锌和铁,变幅分别为30.51mg·kg^-1和36~94mg.kg^-1。果仁微量元素量与成土母质、母岩性质密切相关。硒为某些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果仁所特有。表4参13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东省1:1000000SOTER数据库,运用土壤多样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对山东省不同类型母岩上发育的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疏松物质;土壤丰富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变质岩、疏松物质、沉积财和火成岩;不同类型母岩上发育的土壤面积均不同程度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选取三峡库区万州段具有代表性母岩和土壤作为研究样点,测定了土壤和母岩中Si、Al、Fe、K、Mg、Ca、Na等几种风化成土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表明:母岩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Si>Al>Fe>K>Mg>Ca>Na,其中Fe、Ca、Mg、Na、K高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而Al介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之间,Si的平均含量则低于背景值;灰岩区上的土壤中,Ca、Mg、K元素最高,砂岩母质区的土壤风化素含量较低;而碎屑岩类中,泥岩区土壤风化元素相对较高,粉砂岩区土壤风化元素含量介于泥岩与砂岩区之间;母岩的淋失强度为Ca>Mg>Al>Si>K>Fe>Na,Na元素的迁移程度小,是由于母岩中Na元素对土壤的不断补充。因此以土壤中风化元素含量为基础计算的风化指标,难以反映亚热带温暖潮湿地区的成土风化过程,常用的土壤分子硅铝率和硅铁铝率也不能指示所有土壤的风化成土作用程度,只适用于判断风化初期或成土作用早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成土母岩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对16种母岩发育的1 087个土壤样品和对应的1 440个烟叶样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母岩发育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很大,种植的烟叶品质也有较大差异。砂岩以及含砂母岩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低,保肥性能较差;玄武岩发育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凝灰岩发育的土壤氯离子含量低;板岩发育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低;钙质紫色和玄武岩的阳离子交换量高。在玄武岩、凝灰岩、钙质紫色岩上种植的烟叶具有高糖、低碱的特征;在板岩上种植的烟叶具有高钾、高糖碱比的特征。在白云质灰岩种植的烟叶具有高碱、低糖的特征。从感官质量看,板岩种植的烟叶得分最高,凝灰岩、钙质紫色岩、页岩、玄武岩其次;砂岩以及含砂母岩上种植的烟叶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土壤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可氧化有机碳为指标,应用数值综合评价法对8种母岩发育的土壤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得出,土壤的质量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煤系砂页岩第四纪粘土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变余砂岩玄武岩灰质白云岩。土壤质量最好的为煤系砂页岩发育的土壤,质量指数为0.90,土壤质量最差的为灰质白云岩发育的土壤,质量指数为0.038。  相似文献   

6.
贵州母岩(母质)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原始物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贵州母岩(母质)对贵州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归纳总结母岩(母质)类型及其对贵州土壤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可形成不同的土类及亚类,如石灰土、紫色土。同一母质类型亦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页岩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可形成黄红壤、黄壤及黄棕壤。贵州碳酸盐岩母质与非碳酸盐岩母质(砂、页岩)相间带状分布,使贵州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造林地整地规格与母岩和土壤质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台江、江西安远、福建明溪及广西宁明设置马尾松造林地不同整地规格试验林。对试验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马尾松造林地整地规格与母岩和土壤质地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 ,在确定造林地整地规格时 ,应考虑母岩种类和土壤的质地状况。在我国南方山区 ,马尾松人工造林采用块状整地方式时 ,在母岩为板岩及变质砂岩 ,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的地区 ,整地的规格以 40cm× 40cm× 2 5cm的中穴为宜 ;在母岩为花岗岩和石英砂岩 ,土壤质地为砂质粘壤土的地区 ,造林地整地采用 30cm× 30cm× 2 0cm以下的小穴即可。表 4参 1 6  相似文献   

8.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洋毅  周运超  段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11-9313,9317
对贵州省中部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成土母岩(灰质白云岩,石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的抗蚀抗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个指标压缩为3个最佳指标。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岩性土壤抗蚀性为:灰质白云岩(43.42)>石灰岩(5.49)>白云岩(2.72)>长石石英砂岩(-34.49);15°、20°、30°3个坡度下的抗冲性显著不同,随着坡度的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显著差异也逐渐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变化规律与抗蚀性吻合,土壤抗冲性强弱与抗蚀性强弱趋于一致。土壤的抗蚀性与抗冲性与成土母岩的性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清西陵地区土壤养分和酸碱状况,对不同地形及不同母质母岩上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分层采集土样,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中山、低山石灰性母质土壤呈微酸性,有机、无机养分丰富。丘陵区石灰性母质土壤呈微碱性,非石灰性母质土壤呈中性偏酸,土壤养分总体水平偏低,但不同剖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紫色土的特性及改良措施—以武夷山紫色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是武夷山低丘土壤中的重要土壤类型,发育深受母岩的影响。通过典型采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收集野外实地考察的资料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数据,对武夷山紫色土成土过程以及10项理化指标(pH、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进行分析,得出母岩是紫色土发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紫色土存在的如地表破碎化、土壤薄层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是武夷山低丘土壤中的重要土壤类型,发育深受母岩的影响.通过典型采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收集野外实地考察的资料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数据,对武夷山紫色土成土过程以及10项理化指标(pH、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进行分析,得出母岩是紫色土发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紫色土存在的如地表破碎化、土壤薄层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富阳山核桃主产区与临安昌化山核桃基地的主要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因子,如土壤母岩类型、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并结合两地山核桃单果粒重、果仁油脂组成等品质指标差异,发现土壤肥力是同一气候区内决定山核桃生长长势、产量高低及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评价富阳市山核桃产地的土壤环境现状,为富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适生区域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不同果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热带不同类型果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季节动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福建南亚热带地形、母质、土壤类型和种植年限均相同的两种类型相邻果园(龙眼园和枇杷园)设立定时定位采样小区,采用TOC-TN分析、离子自动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分析了果园不同季节和土层深度的土壤SON含量及相关属性,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探讨果园土壤SON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SON平均含量分别占土壤总可溶性氮(TSN)的68.8%和71.1%,枇杷园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SON平均含量分别占TSN的63.7%和70.2%;不同季节龙眼园上下层土壤SON含量均显著高于枇杷园,表明果园土壤可溶性氮主要成分是SON,且不同类型果园土壤SON含量差异明显。两种果园土壤夏、冬季SON含量均显著高于春、秋季,但龙眼园上下层土壤SON含量均以冬季最高,枇杷园则以夏季最高;果园土壤SON含量与其可能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系数大小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蛋白酶活性、温度和pH值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和含水量,表明亚热带果园土壤SON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差异的影响,同时还受不同季节土壤蛋白酶活性、温度和pH值等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入渗产流规律,在四川丘陵山区金凤溪小流域内设置了15个简易径流小区,以无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为对照,对生物埂下水保林(黄柏、柏木)、经济林(枇杷+牧草、枇杷、柑橘)、顺坡耕作(玉米)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埂显著影响土壤的体积质量、总孔隙、非毛管孔隙度,且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渗透性不同,枇杷+牧草结合的渗透性最强,对照的渗透性最差.(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次数和产流率不同,其中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的产流次数、产流率分别比无生物埂+顺坡耕作降低26%和20%.  相似文献   

15.
土壤物理性质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土壤物理性质与杉木、马尾松的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土母岩发育的土壤对杉木、马尾松生长的相关性和影响生长差异的主导因子不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砂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土层厚度、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在湿润的南岭山地,非毛管孔隙度对杉木、马尾松生长的影响远比总孔隙度大,同时林木要求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要适当。  相似文献   

16.
土壤物理性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多元回归、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土壤物理性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认为相关显著,不同成土母岩发育的土壤,对林木生长的相关性和影响生长差异的主导因子不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砂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土层厚度,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在湿润的南岭山地,林木生长对非毛管孔隙度的要求比总孔隙度的相关更显著,同时要求两者比例适宜.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枇杷根皮层中特殊细胞结构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枇杷对逆境的适应机理提供依据。以3 a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嫁接苗新根为试验材料,经土壤干旱及水涝处理后,观察皮层细胞中包括木栓层及phi增厚在内的特殊细胞结构发生规律。与正常和水涝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枇杷新根近内皮层一侧的皮层细胞壁出现显著二次增厚生长(phi增厚,Φ);而水涝条件则加快了内皮层细胞壁的木栓化进程。土壤干旱条件下大量发生的皮层细胞壁phi增厚及水涝条件下尽早出现的内皮层木栓化是枇杷新根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适应性生长。  相似文献   

18.
程东华  叶双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7-14828
对“三潭枇杷”主产地漳岭山枇杷林地不同地点、不同层次土样的石砾重、pH值、N、P、K、有机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其石砾含量超过30%,为中砾质土,土壤为弱酸至酸性,其速效P、K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2%以下,受当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林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建议在发展果林中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东至县地质背景和母岩类型,将成土母质可划分为8个类型.对这8种成土母质土壤中的Hg、Cd、Cu、Cr、Pb、As、Ni、Zn等重金属元素进行取样测试,分析其富集程度,并对比不同母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8种类型母质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表现为Cr>Zn>Pb>Cu≈Ni>As>Cd>Hg的规律,但也有个别例外.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岩类残坡积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西山是全国五大著名枇杷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洞庭山枇杷为天下之最所说.西山青种枇杷是白沙类型中的一个优质品种,由野生枇杷变异而来.西山栽培青种枇杷条件优越,土壤深厚肥沃,目前全镇已拥有250hm2栽种面积,年产量近1000t.近年来,随旅游业发展,游客来西山的人次迅速增加,由此带来了青种枇杷十分好销的态势,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售价也逐年提高,优质果售价达30元/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