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从越冬芽发育而来的第一轮新梢上茶饼病的发生部位与其它季节新梢茶饼病的发生部位是显著不同的。第一轮新梢上47.5%的茶饼病发生在最先发育的叶面上,第二片叶上88.5%的茶饼病在中脉上发生。而秋季第二轮新梢上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发生茶饼病的仅为18.5%和26.6%。秋梢茶饼病发生在中脉上的,第一片叶占16.2%,第二片叶的占5.2%。对越冬芽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由芽发育而来的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中脉部位是真菌感染的唯一部位。  相似文献   

2.
施用沼液对茶饼病和炭疽病田间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异常天气的频繁出现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变,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和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theae sinensis Miyake)成为各茶区主要的病害。前者主要危害茶树嫩叶和新梢,花、果偶有发生。先在嫩叶上产生淡黄色或淡紫色水浸状病斑,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成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嫩梢发病时,常倾向一侧,病部畸形膨大,枝梢易枯萎。后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从叶缘与叶尖开始,最初出现暗  相似文献   

3.
用盆栽的四年生薮北种茶树,研究新梢生育期间的温度对茶树新梢生育的影响;茶树新梢展开度(指新梢成熟,形成驻芽—译注)的进行速度,从萌发期到采摘期的新梢生育天数,判明了新梢生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有效积温。其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新梢展开度的进行速度:气温在25℃以内时,温度愈高展开速度愈快,25℃以上时,温度愈高,展开速度愈缓慢。各茶季的平均温度,头茶为16℃,二茶为21℃,三茶为27℃,在这种平均温度的情况下,各茶季新梢每天的展开速度均在11%左右。  相似文献   

4.
白星病ElSinoeleucosPilα(SPhαclomα theαe)本病在日本静冈县牧之原茶区曾经有过大发生、大为害的记录,最近,分布虽较广但实害不多。主要是第一轮茶的病害,多雨的年分第二轮茶也有发生。被害芽叶伸育不良,叶片不再增大,变黄脱落。此病为害叶和新梢,初期产生褐色小斑点,后形成白色小病斑。混有病叶的原料制成干茶品质差。  相似文献   

5.
在腐殖质火山灰土壤上栽培的薮北种五年生茶园,自头茶萌芽期经采摘适期至新梢硬化期之间,每隔数日采取新梢及其母叶,测定其全氮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的含量。并调查头茶采摘适期采摘新梢的母叶和不采摘新梢的母叶,研讨其新梢着生与否,对母叶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蚜茧蜂对不同味源的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9,19(1):29-34
用“Y”型管嗅觉仪(定向选择)和培养皿(自由选择)法,观测了蚜茧蜂(Aphidiussp.)对茶蚜危害的和非危害的茶树新梢及其不同部位、新梢提取物、茶蚜蜜露和几种非寄主植物材料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只有茶蚜危害的茶树新梢(包括其不同部位)和茶蚜蜜露对蚜茧蜂有显著的引诱力,表现在蚜茧蜂对这些部位的搜索、停留、触角敲打和产卵管刺探等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并且嗜食蜜露,而非危害的茶树相应部位和非寄主植物(如月季、小叶黄杨)则无明显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新梢枯死症是鳞片、鱼叶脱落后的叶痕及其他伤口感染轮斑病菌(Pestalotialongiseta)形成小病斑,再由云纹叶枯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为主的其他病菌共同侵染,使病斑扩大,在新梢成熟期出现嫩茎基部局部坏死,而导致整个新梢缺水枯死的一种茶树病症。日本1973年开始在静冈县中西部茶园发现此病,到八十年代中期大为流行。据资料介绍静冈县1985年调查19717公顷茶园,有9432公顷发病,发病面积占48%,而感病品种薮北的发病面积竟达67%。爱知县1978年发现此病,1986年的  相似文献   

8.
《茶叶》1986,(2)
茶树越冬叶和新梢生长的关系密切。越冬叶通过光合作用贮藏碳水化合物于春季供给新梢生长;在构成新梢的碳素中,大部分也来自越冬叶的生产。有许多事实说明冬季寒干害致使越冬叶脱落或是人为摘除越冬叶,使翌年头茶的新梢生长变差。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福建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于夏梢生长初期在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形成不同虫口密度,测定不同虫口密度与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每百梢虫口数量与产值间的曲线拟合方程为Y=-0.1926X^2+43.337X-1524.7(R^2=0.9844),为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大田县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为每百梢虫口125头。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头茶、二茶和三茶的采摘期分别在4~5月、6~7月和8~9月。相对而言,头茶的新梢生长主要依靠上年储存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营养物质,随着头茶的生长与采摘,贮存的碳水化合物不断被消耗而减少。因此,二、三茶的生长主要依靠光合作用供应营养物质。据此认为,在头茶采摘时留养一批新叶,对保持二、三茶高强度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二、三茶的产量与品质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绿颖防治茶饼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是一种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重要病害。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都曾因茶饼病的流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我国贵州、四  相似文献   

12.
茶小绿叶蝉是我省茶区主要的常发性害虫。该虫集中茶叶新梢叶背吸汁为害,给茶叶生产造成直接的危害。被害芽叶表现为叶脉变红、卷曲、失去光泽、芽叶枯焦,甚至不堪采摘。我所于1979至1981年三年测定结果表明:由于茶小绿叶蝉的为害使茶叶产量的年损失率为12%左右。以第二轮及第四轮茶为害较大,损失率在18至22%之间,第一轮茶防治与否产量差异不大,经济效益不受影响。在严重发生期间可使某批茶损失达51.5%。  相似文献   

13.
茶梢不同节位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茶梢顶芽及1~7节上假眼小绿叶蝉的卵量分布情况,假眼小绿叶蝉喜欢产卵于茶梢的幼嫩部位,各节之间着卵量差异显著,叶蝉卵主要分布在项芽之下的第一至四节间,顶芽及芽下第五至七节的卵量很少。  相似文献   

14.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各部位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系统定性定刃分析已经实现。测定的部位是用于制造高档茶的新梢包括芽、第一、第二叶,以及第三、四叶和成熟叶(第七、八叶)。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总刃随叶子发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说明了在每个部位叶中大约有15种类胡萝卜素。茶是一种热带常绿灌木,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爱好的饮料之一。芽及幼嫩的第一二叶构成茶树嫩梢,用于高档茶的商品,  相似文献   

17.
采摘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新梢一般生育四次。每轮新梢从萌动展叶至出现对夹叶而趋于成熟的变化过程,人们按所采芽叶的老嫩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我所把鲜叶分为五级。不同级别的鲜叶由于老嫩的差别,內含成分高低不一,所制成茶品质自然有所不同,就是同级的鲜叶,因茶季不同,芽叶的有效成分差別很大,成茶品质差距也很显著。本文对不同茶季原料的品质变化暂不进行探讨,仅对鲜叶的级  相似文献   

18.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秀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本省已知的卷叶虫,有茶卷叶虫、茶小卷叶虫、后黄卷叶虫、小黄卷叶虫及三角卷叶虫(即茶细蛾幼虫)等。其中,茶卷叶虫分布最普遍,在闽东北、闽北等茶区常严重发生,是茶季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包卷、咬食新梢嫩叶或梢顶芽叶,阻碍新梢伸育,  相似文献   

20.
茶饼病是茶树叶部主要病害之一,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调查表明,茶饼病在都匀毛尖种植区域发病始于4月初,发病高峰在多雨的5-6月及9-10月。发病程度与茶树品种、种植的环境相关。本文旨在研究茶饼病的发生规律,期望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