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揭示了农科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择业心理问题的时策:(1)加强农科大学生择业意识教育,确立正确的择业观;(2)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综合素质;(3)切实采取措施,为农科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4)加强农科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构建择业心理咨询网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科大学生就业情况因受专业特点、工作特征、农业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就业难问题。其中,农科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问题是造成这一群体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农科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实施全学程就业指导、加强...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42-24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而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更难。从社会环境、高校方面、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个人四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能够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及取向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很大.课题组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及就业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呈多样化,期望值较高与自信心不足并存,就业取向与社会现实差距较大等特点,对如何提升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国家和政策、社会和学校、基层和单位、家庭和个人4个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冲击下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国家和政策因素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显著影响,基层和单位因素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家庭和个人因素与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社会和学校的引导机制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事关我国科技化、现代化、精品化农业发展,更影响“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文献研究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利用926名农科类大学生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四个角度,分析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行为,探讨影响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较高,愿意进行返乡创业的农科类大学生占比为57.45%;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对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均有着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教育和家庭因素,而社会因素对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最小。因此,高校应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返乡意识;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推动创业意愿;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返乡创业打好思想基础;增加资金来源、完善保障体系,进而引导农科类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从而增加其返乡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不少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良心态,直接影响着择业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对农林院校大学生不良择业心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塑造农林院校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取向发展轨迹, 剖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取向的内在冲突, 阐明了通过择业观念、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创业教育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9.
邓勿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227-229
农科大学生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学农不择农"的就业偏向,这就造成农科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矛盾。通过对农科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我国农业和基层发展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探求影响学生择业偏向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做好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理论上分析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意愿的因素。分析得到六类变量:个体基本特征与偏好、家庭基本特征与偏好、专业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就业考虑因素和政策认知,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六类变量均对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意愿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个人基本特征与偏好对就业考虑因素影响最大;第二,对"重要的他者"的态度的态度,即农科大学生是否考虑父母期望,对自身就业地域选择意愿影响最大;第三,父母对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意愿上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子女的社会层面思考,而不是经济层面。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文章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以专业承诺为理论基础指导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从专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以及规范承诺四个维度,针对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农科类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中国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专业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科类毕业生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对于推进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高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拓宽农科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巨大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改善农村社区教育短板等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可以凭借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政策优势、专业技术优势、情感优势、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在农村社区职业教育、农村社区文化教育、农村社区网络教育、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四个方面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执行力不强、学校职业指导服务体制不完善的现状,从农科大学生自身、高校职业指导中的局限性及社会环境3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加强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科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农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性别、年级、城乡差异。这些心理障碍主要以神经症为主,也有少量的重性精神病个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四个方面。作者建议,农科院校应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抓紧落实心理教育机构的设置工作,开设心理卫生课程,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以提高农科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环境条件、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科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部分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部分涉农专业就业压力有加大的趋势。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被闲置,这无疑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对影响就业的社会经济制约条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深化体制改革,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理顺用人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人才信息库;各地、市、县成立专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过渡时期,对农科毕业大学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学校应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加强毕业生择业指导;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择业市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等对策以缓解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科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储备力量,其对涉农专业的专业认同感直接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当前部分学生存在专业兴趣不足、专业认同不强、学习热情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通过分析不同层面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原因,旨在探讨通过高度重视主流引导、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加快提升学生认知等方式,多方合力,不断提升农科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新农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经济与心理的双重贫困日益成为高校、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通过立足于农科类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学业和生活因素、家庭、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压力源,并具体分析了应对压力的策略,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并为农业院校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948个农科大学生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认知与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学校层次越高、家庭所在地条件越差认为就业形势越严峻,且女生认为就业形势更严峻;英语水平越高,对就业困难了解越多;家庭所在地条件越好的学生就业目标越清晰。具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更倾向于体制内工作;学校层次较高的学生倾向于在学校所在地和家乡就业;男生相对于女生更愿意从事涉农职业和农村基层就业。根据研究提出下列建议: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就业发展保障及就业待遇,二是从政策层面加大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有针对性地选拔农村基层就业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由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深入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对农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教育、创业途径开拓与教育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