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杂交籼稻新品种内5优8015和Y两优689的适宜移栽秧龄期,本试验进行了不同秧龄移栽处理,研究了不同移栽秧龄对两个杂交籼稻新品种在齐穗期和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5优8015移栽秧龄为6叶期、Y两优689移栽秧龄为5叶期时,籽粒产量最高,分别为644.7kg/亩和658.2kg/亩。此处理齐穗期和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内5优8015品种6叶龄移栽、Y两优689品种5叶龄移栽时,叶面积指数适宜、叶片功能期和光合产物生产能力较强。因此,杂交籼稻新品种内5优8015和Y两优689的最适移栽秧龄分别为6叶期和5叶期.既可显著提高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又可获得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杨慧菊  蔡双元  陈勇  晏丽慧  张忠林  海梅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07-13308,13369
[目的]研究湿润育秧过程中不同移栽秧龄对滇杂35(Oryza sativa L.)秧苗素质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索滇杂35移栽的最佳秧龄,为其合理栽培及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湿润育秧不同移栽秧龄(30、35、40、45、50、55、60 d)对滇杂35的秧苗素质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增加,滇杂35苗期白根减少,大田期分蘖增长渐缓,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适当的秧龄移栽有利于滇杂35的生长发育,以40~45 d的移栽秧龄为最佳,其分蘖能力最强,生育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无早穗现象,能够获得高产。秧龄过小(30~35 d)或过大(50~60 d)都不利于生长发育,不利于产量提高。[结论]在昆明,湿润育秧移栽时,滇杂35的最佳秧龄为40~45 d。  相似文献   

3.
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移栽秧龄试验表明,在秧龄11-27d内,移栽时秧龄越小。越有利于前期分蘖的发生;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减少,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产量以秧龄11d处理最高,随着秧龄增大产量下降,但11d与15d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故生产中应用秧龄以11—15d为宜,不宜超过19d,在适宜范围内以尽早移栽为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移栽秧龄对2个单季稻品种的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单季稻品种比较,甬优6号的平均产量水平明显高于两优培九。不同移栽秧龄比较,甬优6号的移栽秧龄以21d处理产量最高,两优培九的移栽秧龄以17d处理产量最高。品种和秧龄的互作显著,不同品种应在其对应的适宜秧龄移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编织布资源丰富,取材容易,育秧成本低廉,采用编织布育秧不但秧苗健壮,且能显著提高水稻免耕抛栽立苗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秧龄移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最佳移栽秧龄为3.5~4.5叶.在此秧龄内移栽,水稻抛栽后不但立苗快、低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高、节本增收,而且低碳环保.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d、30 d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d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d左右,感光性晚稻20d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返青分蘖期是指水稻栽秧到幼穗分化前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水稻生长随着气候、品种、栽培条件等不同而有异,一般春稻(5月1日之后插秧)为50~60 d,麦茬稻(5月下旬之后)为30 d。早返有利于早发分蘖和壮蘖,延长营养生长期,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水稻早熟,正常情况下,可提前插秧2~3 d,提前收割1 d。一、生育特点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水稻的营养器官生长加速,根系迅速扩张,逐步形成健壮根群,新叶不断生出,光合作用随之增  相似文献   

8.
超高茬麦套稻是为进一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采用不耕地整地、不育秧栽秧,在麦茬内套播浸种露白后的稻种,麦子收割时留高茬。既缓解夏收夏插时的季节矛盾,又使全部秆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2004年我区建立了7hm^2。以上的超高茬麦套稻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平均亩省工2~4个、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高效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丁涛  秦玉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37-3338
研究了水稻几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效益和生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套稻的产量水平略低于机插秧,与常规手栽秧相同,但高于直播稻;而效益是4种稻作方式中最高的。麦套稻生育特性与常规手栽秧不同,主茎总叶片数比手栽秧少1张,苗期出叶速度慢;茎蘖动态表现为分蘖起始叶龄迟,且分蘖发生后急增骤降,高峰苗出现比手栽迟;干物质量拔节前较小,拔节期至抽穗期显著加快,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高,占最终总干物量比值大。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分蘖是水稻的一个重要生育特性。分蘖发生的早迟,节位的高低,对分蘖成穗的多少影响较大。因此,了解和研究水稻分蘖的消长规律,是制订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一九七三年,我们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农场工人师傅的辅助下,进行了“中茬口早稻分蘖特性观察”试验,以期摸索中茬口早稻不同品种、不同栽秧本数、不同栽秧深度的分蘖成穗规律,为“油、稻、稻”三熟制早稻选用适宜品种和科学的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的播种量和移栽秧龄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播种量和移栽秧龄,筛选出适宜的播种量和长秧龄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10 g播量处理不利于壮秧培育,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影响;LAI与播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产量与播期和播量间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2013年3~7月在兴国县高兴镇进行了早稻秧龄和育秧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适宜育秧方式为塑盘育秧,适宜移栽秧龄为20~25d。  相似文献   

13.
麦茬少免耕直播稻生育特性及栽培策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据1997年以来试验、调查结果表明,麦茬少免耕直播稻生育期较移栽稻短20~2.5d,总叶片减少1.3张,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低。低密度栽培比高密度栽培易获得高产。生产上应以提高每穗粒数为主要增产途径,通过提早控苗、加大后期用肥量可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期直播稻的分蘖发生速度、高峰苗数均明显大于手栽秧和机插秧,这是直播稻有效穗数大于手插秧和机插秧的重要原因,而分蘖成穗率直播稻显著低于手栽秧和机插秧。直播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大多显著小于手栽秧和机插秧。不同播栽方式水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机插秧、手栽秧、直播稻,直播稻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产量。从经济效益看,机插秧的经济效益最高,直播稻虽然投入的成本较少,但由于其产量较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通过适当早播,提高直播稻的产量,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麦茬稻精种高产栽培技术是根据鲁东南气候特点和麦茬稻生长发育特性于90年代初试验、研究成功的麦茬配套高产技术,该项栽培技术具有节种、省工、高产、稳产等特点。目前,临沂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7万公顷,主要技术如下:一、旱育多蘖壮秧1.选用适宜的品种一般要求品种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抗倒伏且穗大粒多,如中部67、豫粳6号、圣稻301、济宁9407等。2.提早育秧,加长秧龄鲁东南地区一般要求在移栽前50天~60天播种。3.超稀植旱育秧秧苗单株营养面积的确定主要依据秧龄和品种特性,对于一般品种,若在75叶龄~8叶…  相似文献   

16.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发生特点及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根  刘金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73-1573,1608
观察不同移栽叶龄对分蘖发生及成穗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各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关系,明确了移栽叶龄增加1叶,分蘖叶位提高1个;各蘖位分蘖数也有所不同,成穗率以1次分蘖为最高,其次是2次分蘖,3次分蘖成穗为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和氮肥运筹对杂交稻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主推品种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35、50和65d3种移栽秧龄,副区为总施氮量的0%、20%、40%以及60%4种穗肥比例运筹。【结果】随着移栽秧龄的延长,一、二次枝梗及其颖花分化和现存数逐渐增加,二次颖花退化数极显著降低。由穗基部至顶部,各处理水稻二次枝梗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呈双峰曲线趋势,二次枝梗分化数逐渐减少而退化数则先降后升;二次颖花退化数在基部第2位点最多,第6位点退化则相对较少。50d和65d秧龄下,40%穗肥的处理最不利于水稻二次枝梗和颖花的分化;35d移栽秧龄下,穗肥比例为40%或60%时,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较多;就产量而言,随着穗肥比例提高,产量逐渐增加,且施用穗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无穗肥处理。【结论】为获得更多的枝梗和颖花,促进大穗的形成,在50d和65d移栽秧龄下不应采用40%穗肥比例这种运筹方式,35d移栽秧龄下则应重施穗肥。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阐述了夏玉米无土育苗方法,并结合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总结了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的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选用中晚熟品种、培育壮苗、移栽苗龄不宜太大、移栽适宜密度7.80~8.25万株/hm2,最佳氮肥施用量为施纯N150.0-187.5kg/hm2,以期指导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稻满仓是一种水稻高效返青壮秧增产肥,具有预防水稻坐蔸僵苗、防止旺长倒伏、促进返青分蘖的功效。 使用方法:水稻秧苗移栽前5~7天,667平方米(1亩)苗床用稻满仓200克与肥料或细土适量拌匀撒施:水稻移栽或抛秧后5。7天,秧苗活棵后667平方米用稻满仓200克拌尿素15~20公斤均匀撤施,也可与水稻大田除草剂拌匀后撤施。  相似文献   

20.
水稻直播技术就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播于大田的种植方式,与移栽稻相比,免去了育秧、拔秩、栽秧等环节,播种后无缓苗期,表现为苗数足,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具有高产、高效、省工、省力、省本的优点.为达到高产、稳产,需做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