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2种蔬菜移栽机移栽和人工移栽对西兰花生长发育、花球、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移栽的西兰花现蕾比较整齐,现蕾期也稍早,且花球生长也比较整齐一致,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机插单季晚稻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机插单季晚稻配方肥料试验结合经济效益分析探明,施用氮磷钾肥可以促使水稻增产,增施氮肥能显著增穗但不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增施钾肥对增穗增重作用明显,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利于增产。机插单季晚稻的氮、磷、钾肥推荐用量为180 kg.hm-2、24 kg.hm-2和67.5~90 kg.hm-2。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基础。粮食的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国家的稳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进行科学的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移栽秧龄对2个单季稻品种的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单季稻品种比较,甬优6号的平均产量水平明显高于两优培九。不同移栽秧龄比较,甬优6号的移栽秧龄以21d处理产量最高,两优培九的移栽秧龄以17d处理产量最高。品种和秧龄的互作显著,不同品种应在其对应的适宜秧龄移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适应机械化插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杂交组合在机插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甬优9号、甬优12号、春优58组合因分蘖力好,成穗率高,穗型适中,更适应机插,产量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7个米质有明显差别的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度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这些性状中遗传变异则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以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问接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这3个碾磨品质性状之问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整精米率影响起着首要作用的为精米率,其次为整精米粒宽;对垩白率只有糙米率和整精米长宽比起显著作用;整精米粒宽对整精米长宽比影响最大。选择整精米长宽比大的材料对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钵形机插秧盘,在早稻上培育钵形毯状秧苗,与常规毯状秧苗进行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素质略优于常规毯状秧苗,漏插率比常规低1.1~1.4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略低,每穗总粒数增加4.1~7.6粒,结实率与千粒重没有显著性差异,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每667 m2增产13.3~20.4kg,增幅在2.8%~5.0%之间。  相似文献   
8.
早稻简易工厂化育秧及机插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早稻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及配套机插高产、稳产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9.
路桥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形势,解决农村植物病虫害防治难问题,我区自2006年以来,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投入300多万元资金,按市场化运作的方法组建了一批村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工作.目前,全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组织17个,村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320支,拥有高效植保机械2829台.2010年全区水稻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面积达3.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8.2%.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形势,解决农村植物病虫害防治难问题,我区自2006年以来,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投入300多万元资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