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牛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再加上牛蛙生长快,养殖投资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牛蛙配合饲料问世以来,牛蛙养殖规模逐渐增大。但是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也导致了牛蛙病害的高发,其中腹水病就是严重影响牛蛙养殖业的常见病害。本文根据生产实践,针对牛蛙腹水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对应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牛蛙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见牛蛙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晖 《水产养殖》2009,30(12):42-43
牛蛙(Rana catesbeiana),1959年引进我国驯养,1986年开始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其体大肉肥,蛙皮还可制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养殖面积的逐渐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列出几种常见的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仲春 《内陆水产》1996,(12):18-18
牛蛙冬季塑料大棚养殖技术牛蛙属变温动物,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即冬眠。冬眠期间,牛蛙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蓄积的养料维持低微的新陈代谢,以致身体消瘦、病害增多,尤其是刚变态的幼蛙易造成大批量的死亡。牛蛙冬眠并非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理现象,而仅是...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的牛蛙养殖业可说是已初具规模。养殖场大多出现在养殖业较发达东部地区,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对牛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多还是要靠外运解决。如何打造本地牛蛙养殖品牌,本文围绕水质、饲料、病害等问题,与水产养殖高新技术结合,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牛蛙养殖之路。一、牛蛙的繁殖在牛蛙繁殖季节,把种蛙放进蛙池第一天,  相似文献   

5.
牛蛙既可大面积集约化养殖,也适合于农村家庭饲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但在牛蛙养殖中若缺乏科学管理,盲目引进,则会事与愿违。要想养殖好牛蛙,应特别注意以下五点: 1.注意防治病害:饲养牛蛙应做到  相似文献   

6.
牛蛙红腿病菌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起牛蛙产生红腿病的2种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制备灭活菌苗,同时对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果、菌苗保存期、牛蛙免疫应答的产生期和免疫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牛蛙生长旺季,也是病害高发期,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而使牛蛙安全渡夏,提高牛蛙成活率,已成为许多专家研究的内容,下面结合本人的生产实践总结几点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陆两栖,因夜间鸣声如牛叫而得名。牛蛙1959年从古巴和日本引入我国,因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广泛养殖。近年来牛蛙病害发生频繁,给牛蛙养殖带来一定风险,笔者就2013年对浙江牛蛙胀肚死亡综合征的救治实例情况介绍如下,供爱好牛蛙养殖的专业户参考借鉴。一、养殖状态浙江临海四岔镇养殖户赵老板,养殖牛蛙8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牛蛙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其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牛蛙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1 气泡病:发生在蝌蚪阶段,患病蝌蚪身体膨胀,仰游在水面,肠道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将蝌蚪捞出置于清水中暂养1~2天,不投饵,或投喂些煮熟的麸皮、米糠等。若发病不严重时,可迅速注入清新水。  相似文献   

10.
邱村镇前路村高村组村民李纪要,1990年毕业于邱村中学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全家五口人,生活很艰难。为了摆脱贫困,李纪要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加上自己所学的知识,先走访。了本县风桥乡养殖牛蛙户赵曾斌,向他学习了技术,引了种蛙,后来又参加了宣城第一期牛蛙养殖培训班学习。回来后,1991年就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开挖3亩多牛蛙池,就这样他慢慢地走上了承包养殖牛蛙,和牛蛙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年摸索了经验,第二年掌握了技术,第三至第六年就开始大干,六年共计生产商品蛙0.7万公斤,提供种蛙2000…  相似文献   

11.
牛蛙暴发性细菌性疾病的综合防治牛蛙暴发性细昏性疾病是继牛蛙活饵料后又一个困扰牛蛙养殖生产的严重问题。该病每年5—10月都可发生,主要在牛蛙幼蛙和成蛙阶段。与常见的牛蛙红腿病、烂皮病、胃肠炎病等不同。主要症状是病蛙常群集于蛙池四周及池角,低头伏地,静卧...  相似文献   

12.
牛蛙腐皮病致病菌入侵门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口服、皮下注射、损伤浸泡、非损伤浸泡四种途径,将牛蛙腐皮病致病菌实验感染牛蛙,根据接种后15天期间牛蛙的临床表现、病变及死亡率证明牛蛙腐皮病致病菌是经伤口感染,表现为创伤感染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1993,(6):22-23
近年来,各地人工养殖牛蛙的渔(农)民愈来愈多,但由于缺乏防治牛蛙疾病的知识,致使病蛙大量死亡,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现将牛蛙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引起牛蛙产生红腿病的2种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制备灭活菌苗,同时对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果、菌苗保存期、牛蛙免疫应答的产生期和免疫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鱼塘网箱养殖牛蛙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牛蛙养殖新途径,克服常规土池养殖牛蛙存在的污染环境和疾病严重等问题,笔者自1998年以来,反复进行网箱养殖牛蛙试验,掌握了鱼塘网箱养殖牛蛙高产技术,并于2003年进行生产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长沙、岳阳、常德、湘潭、益阳、邵阳、怀化、永州、衡阳9个测报站,对我省21961hm^2养殖水面的水产病害进行为期12个月的监测,其结果表明:被监测水面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鳜鱼、鲴鱼、鮰鱼、翘嘴鲌、黄鳝、牛蛙、鳖、珍珠蚌14个养殖种类发生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是主要病害,3—10月是主要发病期。  相似文献   

17.
邵闯  秦守旺  朱波  张俊智  戴济鸿  戴振炎  胡毅  陈开健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7-109607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牛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投喂标准,实验分别设置了4种投喂频率(1、2、3和4次/d)与4个投喂水平(4%、6%、8%和10%)饲养牛蛙蝌蚪,以探究牛蛙蝌蚪合适的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表明,投喂3次/d或4次/d的牛蛙蝌蚪在实验周期内的变态率显著高于投喂1次/d或2次/d的牛蛙蝌蚪,且投喂3次/d的牛蛙蝌蚪增重率最大。变态率与投喂量的比值(MFR)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上升,2、3或4次/d显著高于1次/d。投喂频率对已变态牛蛙蝌蚪的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投喂水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牛蛙蝌蚪变态率随投喂水平增加而上升,且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的均重显著高于4%与6%组,但已变态牛蛙蝌蚪肠道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升高而降低。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肝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增多,脂肪沉积现象明显。8%投喂水平组有益菌属暖绳菌属(绿弯菌门)与鲸杆菌属(梭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一定程度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结构。研究表明,牛蛙蝌蚪每日投喂3次,综合投喂水平8%左右,蝌蚪的生长发育性能较优,兼顾了牛蛙养殖生产效益与蝌蚪肝肠健康,促进了牛蛙产业健...  相似文献   

18.
工程鲫     
牛蛙、甲鱼配合饲料及使用技术曾训江(湖南省水产研究所413100)目前,我省的牛蛙、甲鱼养殖发展很快,使用的饵料种类繁多,配合饲料所占的比例还不大。例如甲鱼养殖多以螺蚌、鱼虾、动物内脏等为饵,牛蛙养殖以蚯蚓、鱼虾、蝇蛆等为饵,这类饵料养殖牛蛙、甲鱼有...  相似文献   

19.
牛蛙红腿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红腿病是厦门地区水泥池牛蛙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因其具有暴发快、传染率高、死亡率高(高达80%~90%)等特点,给厦门地区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作者通过在牛蛙养殖场的现场实践管理及病历分析,总结出一套牛蛙水泥池养殖模式下红腿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红腿病一般认为是由嗜水气假性单胞杆菌引发的,属于细菌性疾病。此症在牛蛙各养殖阶段皆有发生,常发生于(1)蝌蚪体质较弱的变态时期;(2)温差较大,pH值易转变的季节交替期(夏入秋)及雨季。由于牛蛙红腿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被病蛙污染过的水源、排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的牛蛙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面积由八十年代末的千余亩扩大到目前的约一万亩,从而成为我省特种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牛蛙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发展过程中,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部分养蛙户因此而受损,挫伤了其养蛙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牛蛙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一状况,笔者于1993~1995年间,对我省主要牛蛙养殖地区的病情开展调查,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防治研究,旨在为当前养蛙生产中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实用、有效的措施,为发展牛蛙养殖业服务。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地区及方法1.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