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精油资源与药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草药中挥发性成分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通常称为精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精油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尤以止咳平喘、发汗解表、驱风化痰、抗菌消炎、镇痛、杀虫等效用为强,还可调节精神和情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据有关献资料统计,我国含精油植物资源有300多种,分属于60多个科,170多个属。含油植物较多的有松柏科、木兰科、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属(Cinnamomum)的樟(C.camphora)、阳春樟(C.purpureum)、肉桂(C.cassia)和阴香(C.burmannii)4种植物鲜叶的精油进行提取,并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DS)对精油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111种成分:樟鉴定出4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吉马酮(27.95%)、橙花叔醇(18.94%)和芳樟醇(16.36%),特有成分有26种,占其精油成分的42.54%;阳春樟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33.76%)和苯甲酸苄酯(24.54%),特有成分有21种,占其精油成分的31.19%;肉桂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肉桂醛(62.72%)和香豆素(12.50%),特有成分有15种,占其精油成分的71.50%;阴香鉴定出38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龙脑(40.90%)和1,8-桉叶油素(10.42%),特有成分有17种,占其精油成分的19.86%。4种樟属植物精油中均出现的成分是芳樟醇、橙花叔醇、龙脑和反式石竹烯,表明4种樟属植物精油相同成分较少,种间精油成分差异较大,各植物特有精油成分突出。因此,可根据植物特有精油来鉴别这4种植物,也可为化工产业选择植物和植物器官提取精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8种薄荷属植物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精油含量及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是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芳香植物当中品种最多,利用最广的植物之一。薄荷精油具有清咽润喉,消除口臭的功效,并有舒缓身心的独特疗效。本研究通过水蒸气气提的方法测定8种薄荷属植物薄荷精油的含量,利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对8种薄荷植物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用品种挥发油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葡萄柚薄荷越南薄荷胡椒薄荷日本薄荷留兰香临沂薄荷皖西薄荷凤梨薄荷;胡椒薄荷精油和日本薄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DL-薄荷醇含量分别为39.213%和50.54%,临沂薄荷精油的只要成分为5-甲基-2-(1-甲基亚乙基)环己酮62.086%,凤梨薄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2-(丙烷-2-基)环己酮57.332%,留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香芹酮63.671%,葡萄柚薄荷精油的主成分为芳樟醇58.432%。  相似文献   

4.
细毛樟(Cinnamomum tenuipilum Kostern)系樟科樟属植物,根据精油主成分的不同将细毛樟分为不同的化学型,如细毛香樟(香叶醇geraniol为精油主成分)、细毛芳樟(芳樟醇linanol为精油主成分)等。在引种驯化的过程中发现细毛樟种子苗精油主成分变化相当大,一般解释为遗传分离的结果。本文以细毛香樟和细毛芳樟的种子苗为材料,研究樟叶在生化实验中的一些内源干扰问题,探讨子代精油变异与同工酶的关系,为系统地研究细毛樟精油的生物合成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木本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精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物质,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中分别从植物精油形成机制、植物精油在日用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生物农药领域的应用及其提取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对野生富含精油植物资源的挖掘和研究力度,深入研究精油植物次生物质形成和代谢机制,协调有关植物精油研究过程中的多学科融合和开发植物精油绿色安全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缙云山5种野生乡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进行提取和成分鉴定,分析5种楠木植物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研究和亲缘关系,为野生乡土楠木类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分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代表性原则于7月初在叶片年光合效率最高时采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叶片精油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对缙云山5种乡土楠木资源叶片精油组分进行鉴定与差异分析,用SPSS 19.0软件对挥发性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缙云山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313 5%、0.003 6%、0.096 4%、0.075 3%和0.070 7%,白楠出油率最高,雅安琼楠次之,峨眉楠最低,白楠是峨眉楠的87倍。通过GC-MS鉴定,从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组分187种,其中白楠78种,主要为喇叭烯(2.911 0μg·g~(-1))、δ-卡迪烯(2.043 5μg·g~(-1))和α-杜松醇(1.634 9μg·g~(-1));峨眉楠62种,主要为正十六烷酸(0.230 4μg·g~(-1))、亚油酸(0.076 3μg·g~(-1))和植醇(0.058 6μg·g~(-1));雅安琼楠79种,主要为α-蒎烯(1.687 1μg·g~(-1))、δ-卡迪烯(1.316 0μg·g~(-1))和乙酸龙脑酯(1.249 2μg·g~(-1));贵州琼楠79种,主要为α-蒎烯(1.607 5μg·g~(-1))、δ-卡迪烯(1.448 7μg·g~(-1))和古巴烯(1.393 9μg·g~(-1));利川润楠54种,主要为13-烯十四醛(6.495 7μg·g~(-1))、十四醛(2.375 4μg·g~(-1))和癸醛(0.934 7μg·g~(-1))。从成分种类上看,缙云山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组分以烯烃和醇类为主,此外还有酯类、烷烃类、醛类、萘类、酮类、有机酸类、苯类和其他多种化合物类型;但共有性成分少,仅有7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可明显分为3类,雅安琼楠和贵州琼楠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组成相似,聚为一类;峨眉楠和利川润楠聚为一类;而白楠挥发性组分明显不同于其他几种,单独聚为一类。【结论】缙云山5种乡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组分均以烯烃和醇类为主,但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叶片精油化学分类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学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抗霉菌天然产物,以滇产冬青、蓝桉、互叶白千层、迷迭香和香叶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植物精油,用滤纸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5种植物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冬青油和香叶天竺葵油能有效抑制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也表明它们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冬青油对绿木霉、黑曲霉、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0.13,0.25μL/mL;香叶天竺葵油对绿木霉、黑曲霉、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3,0.50,0.50μL/mL。5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冬青油仅有水杨酸甲酯1种成分,且最小抑菌浓度与分析纯水杨酸甲酯试剂相同;蓝桉油有12种成分,最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占总成分的82.38%;互叶白千层油、迷迭香油和香叶天竺葵油的成分相对复杂,分别为36,38,41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5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性能,可为植物精油和天然抗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四川省的髯毛樟叶和樟叶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髯毛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5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油素36.28%、香叶醛12.16%、橙花醛0.06%、香桧烯10.79%等,从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9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樟脑37.36%、β—橙花叔醇22.28%等.前者为第一次研究,后者可能是樟树的一个新的生化类型.这一研究为植物分类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竹材在人类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较易霉变的性质使得其应用受限。目前主流的物理蒸煮高温杀菌法不能完全防止竹材在潮湿环境下霉变;化学防霉剂虽然可以防止竹材霉变,但由于安全性问题使得处理后的竹材很少应用在家居环境中。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促使研发环保有效的防霉措施变得迫切。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萃取的油状液体,因其天然环保、容易获取并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性,被视为天然的抗菌材料。研究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杂熏衣草、茶树(又称白千层)和蓝胶尤加利精油为研究对象,用GC/MS测定精油的化学成分;使用牛津杯法验证3种精油对竹材致霉菌:黑曲霉、桔青霉和哈茨木霉的防霉作用;并使用国标法验证其对竹材霉菌的防治效力。结果发现,杂熏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10%)是芳樟醇(41.94%)、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31.66%);茶树油的主要成分是松油烯-4-醇(53.06%)、γ-松油烯(20.45%)和P-伞花烃(10.23%);蓝胶尤加利油的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72.58%)、P-伞花烃(15.95%)。3种供试精油对3种所试霉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总体上,抑菌效果依次是茶树熏衣草尤加利,其中尤加利对哈茨木霉的抑制较弱,对黑曲霉的抑制非常微弱。在对竹材霉菌的防治效力试验中,3种精油均表现出卓越的防霉性能。以上结果证明杂熏衣草、茶树和蓝胶尤加利精油能够良好的防止竹材霉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施用方法等性能,从而开发为天然的竹材防霉剂。  相似文献   

10.
樟科植物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林木。樟科植物的根、茎、叶和果皆含精油,且所含芳香油的主要组分类别很多,变化亦大。根据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樟科樟属植物中的樟组(Sect、Camphara Meissn)即使是同种不同植株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研究广西樟科植物精油的化学织成是开发利用我区植物资源的基础工作。广西樟树资源丰富,年产樟汕约1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科4种野生植物资源叶片进行精油提取、挥发性成分鉴定与组成分析,为重庆4种常见樟科植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代表性取样法样品采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片精油、利用GC-MS分离叶片精油组分,并结合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1)大叶新木姜子、粉叶新木姜子、近轮叶木姜子、毛叶木姜子样品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211 6%、0.063 4%、0.258 4%、0.698 2%,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含量最高,粉叶新木姜子最低。2)GC-MS从4种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60种,其中大叶新木姜子78种,主要含乙酸龙脑酯(9.11%)、β-桉叶醇(7.85%)、(-)-4-松油醇(7.58%);粉叶新木姜子65种,以(-)-4-松油醇(8.75%)、长叶烯(7.72%)、β-石竹烯(6.79%)为主;近轮叶木姜子67种,α-香柑油烯(7.72%)、(1R)-α-蒎烯(6.70%)、α-石竹烯(6.58%)相对含量较高;毛叶木姜子67种,主要包括D-苎烯(8.46%)、β-榄香烯(7.66%)、反式-香叶醇(7.01%)。3)大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乙酸龙脑酯型,粉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长叶烯型,近轮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α-香柑油烯型,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β-榄香烯/反式-香叶醇型,4种植物叶精油挥发性组成与含量差异主要由物种遗传背景决定。4)4种樟科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共包括烃类53种、醇类48种、酮类19种、酯类11种、醛类10种、萘类4种、苯类2种、其他13种,4种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组成均以烃类、醇类为主,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是样品叶片精油芳香气味的主要来源。【结论】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野生樟科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组成特征,主要功能性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生物活性显著,样品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的产业化应用价值高,为重庆野生精油植物资源化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金合欢醇的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金合欢醇的主要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金合欢醇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花、叶、茎等部位之中,尤其是在一些中草药植物和香料植物中具有较高含量.金合欢醇型细毛樟、辛夷花、枇杷叶等是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资源.金合欢醇是中草药植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一些重要香料植物精油中的主要香料成分之一,因此,在医药、农药、化妆品和日用化工等需要其生物活性的方面已经得到较多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广东山区的樟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广东山区利用价值较大的5种樟属植物的生境、特性和用途,其中重点介绍了其精油的化学类型和主要成分,并提出对其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薇甘菊、紫茎泽兰和飞机草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精油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7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其中飞机草鉴定出化学成分50种,紫茎泽兰45种,薇甘菊50种。3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3-己烯-1-醇、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柠檬烯、反-罗勒烯、芳樟醇、α-胡椒烯、β-澄椒烯、β-石竹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α-姜烯、双环大香叶烯、荜澄茄油烯醇、橙花叔醇、石竹烯氧化物、库贝醇和马兜铃酮,部分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16.
精油是以挥发油性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其化学组成相当复杂,本文介绍在精油化学成分研究中,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法与在几个方面的应用,阐明精油研究领域中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初浙江等地曾利用杉木来生产精油,但至今人们对杉木的化学组分了解甚少。进行杉木精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对开展杉木的化学利用很有必要。早在1917年,1932年,日本加福均三等就对杉木中的挥发成分进行过研究,并将主要成分确定为柏木脑。1964年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刘铸晋对杉木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1977年台湾谢瑞忠等用气相色谱对杉木精油进行分析鉴定。由于受测定方法及仪器、设备条件所限,上述研究确定出的精油化学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18.
小蓬草鲜叶正己烷提取物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鲜叶正己烷提取物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化学组分中右旋-柠檬烯相对含量(50.09%)最高,其次是(顺,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1-醇(15.71%),再次是顺-3,7-二甲基-1,3,6-辛三烯(罗勒烯)(11.21%)。小蓬草鲜叶正己烷提取物化学组分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占69.89%),右旋-柠檬烯是小蓬草鲜叶正己烷提取物化学组分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柠檬烯是香料,又是具有化感潜力的物质,小蓬草可以作为开发植物精油或植物源除草剂的植物资源,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假种皮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精油中分离出58种组分,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香味成份和非挥发性成份;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中分离出62种组分,其中以挥发性组分居多。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中有11种组分是相同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均为α-蒎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