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复合膜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油脂透过率、透光率、氧气透过率和溶水时间为参数指标,分析了普鲁兰多糖、明胶、乳酸和油茶粕提取物的添加对复合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其组分含量组成为(质量比):1.5%普鲁兰多糖,5%明胶,15%油茶粕提取物。最优工艺下保鲜复合膜抗拉强度预测值为107.22 MPa,实际值为113.21 MPa,断裂延伸率为15.48%,水蒸气透过率为189.21 g/(m2·d),氧气透过率为0.14 m L/(m2·d),透光率为87.21%(600 nm),溶水时间为22 s,未检出油脂透过率。结果表明,明胶和油茶粕提取物对膜的抗张拉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有机粘结剂在商品有机肥造粒上的应用优化,为颗粒有机肥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香蕉、菠萝茎叶堆肥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粘结剂在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都能将香蕉、菠萝茎叶有机肥粉料团成颗粒,其中,酵母废水浓缩液、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浓度分别为70%、6%和2%时,造粒效果最好,成粒率可大于97%,返料率低于7.93%。通过颗粒性能的分析比较,3种有机粘结剂中以2%的聚乙烯醇最适宜,其所造有机肥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抗压强度达7.4 N、吸水倍率达到2.97、平衡水含量也达到76.98%。6%玉米淀粉和2%聚乙烯醇粘结剂所造颗粒崩解率低,可作为缓释肥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香蕉菠萝废弃茎叶制备颗粒有机肥的粘结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粘结剂在商品有机肥造粒上的应用优化,为颗粒有机肥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香蕉、菠萝茎叶堆肥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粘结剂在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都能将香蕉、菠萝茎叶有机肥粉料团成颗粒,其中,酵母废水浓缩液、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浓度分别为70%、6%和2%时,造粒效果最好,成粒率可大于97%,返料率低于7.93%。通过颗粒性能的分析比较,3种有机粘结剂中以2%的聚乙烯醇最适宜,其所造有机肥肥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抗压强度达7.4N、吸水倍率达到2.97、平衡水含量也达到76.98%。6%玉米淀粉和2%聚乙烯醇粘结剂所造颗粒崩解率低,可作为缓释肥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羧甲基马铃薯渣为基料,辅以增塑增强等改良助剂,研制一种新型羧甲基马铃薯渣基可食性包装膜,通过食性包装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速溶性能以及封合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食性包装膜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羧甲基马铃薯薯渣添加量2.0 g,壳聚糖的添加量0.2 g,海藻酸钠1.2 g,甘油1 mL,硬脂酸0.2 g,所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膜厚为90±3μm,抗拉强度7.88±0.03 MPa,速溶时间25±1 s,水蒸气透过系数仅0.218±0.006 g·mm/(m2·d·kPa),氧气透过系数仅2.011±0.007 cm3·cm/(cm2·s·Pa),透油系数0 g·mm/(m2·d),封合强度高达7.47±0.01 N/15 mm。可食性包装膜质地光洁均一、细腻耐折,可用于食品调味料及粉剂等可食性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5.
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鼠尾草酸可食性米糠蛋白复合膜,并研究其物理性能、结构及抗氧化活性。以米糠分离蛋白为成膜基质,添加鼠尾草酸制成复合膜,通过检测抗拉强度测试其机械性能,通过测定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通过扫描电镜等手段阐明其组织结构,并通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判断其抗氧化性,研究和探讨鼠尾草酸米糠蛋白复合膜的理化性能。鼠尾草酸添加量在0~0.8%(W/V)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透明度升高,颜色逐渐加深变为墨绿色,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距离均先升高后降低;0.5%鼠尾草酸添加量下米糠蛋白复合膜具有最大抗拉强度(984 g)和最长断裂距离(5.89 mm)。添加鼠尾草酸的米糠蛋白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比未添加对照组有所提高,可见该膜具有较好的组织结构。添加鼠尾草酸的米糠蛋白复合膜,随着添加量的增大,该复合膜的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提高,该复合膜的抗氧化活力(p0.05)显著提高。结果显示,所制备的鼠尾草酸米糠蛋白复合膜具有抗氧化性能,可应用于包装行业。  相似文献   

6.
以羧甲基马铃薯渣为基料,辅以增塑增强等改良助剂,研制一种新型羧甲基马铃薯渣基可食性包装膜,通过食性包装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速溶性能以及封合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食性包装膜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羧甲基马铃薯薯渣添加量2.0 g,壳聚糖的添加量0.2 g,海藻酸钠1.2 g,甘油1 mL,硬脂酸0.2 g,所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膜厚为90±3μm,抗拉强度7.88±0.03 MPa,速溶时间25±1 s,水蒸气透过系数仅0.218±0.006 g·mm /(m2·d·kPa),氧气透过系数仅2.011±0.007 cm3·cm/(cm2·s·Pa),透油系数0 g·mm/(m2·d),封合强度高达7.47±0.01 N/15 mm。可食性包装膜质地光洁均一、细腻耐折,可用于食品调味料及粉剂等可食性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7.
以怀山药粉为基料,采用挤压膨化工艺,设计正交试验,研究玉米粉、大米粉、木薯淀粉添加量对怀山药米果L*值、b*值、水溶性、容重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优选出以怀山药粉为基准(100%)时,最佳配料比为玉米粉添加量40%,木薯淀粉添加量25%,大米粉添加量15%;此配方得到的产品L值为58.83,b值为14.21,水溶性指数为32.55%,容重为100.73 g/L,产品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摘 要:以初始平均体重(2.04 ± 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氮和磷贮积率,显著降低氮和磷排放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但对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气调保鲜包装(MAP),并且在常温下(25℃)评价了其对鲜枸杞的保鲜效果。新型气调保鲜包装由两种功能薄膜拼接而成,其中一种功能薄膜(OPF)具有高氧气透过性和高水蒸气阻隔性,另一种功能薄膜(WPF)具有高水蒸气透过性和高氧气阻隔性。由这两种功能薄膜组成的气调保鲜包装(T-MAP)中,OPF能够调节包装内氧气浓度,而WPF能调节包装内相对湿度(RH)。根据鲜枸杞的呼吸耗氧量、设定的包装内适宜的氧气浓度和OPF功能薄膜的氧气透过率(OTR)可以计算出OPF薄膜的面积;根据鲜枸杞呼吸时水分的生成量、设定的包装内适宜的相对湿度和WPF功能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WVTR)可以计算出WPF薄膜的面积。两片功能薄膜粘合后制成盖膜,热合在果盒上形成T-MAP包装,包装内形成一个低氧气浓度(5%左右)和高RH(95%左右)的环境条件,常温下可以将枸杞鲜果的货架期由对照组的2 d延长到6 d,且最大限度维持了枸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研制及在切分西瓜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膜为基材,蜂蜡、甘油为改性剂,研究新型生物保鲜膜的制备及其对切分西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和甘油的改性作用可提高SPI膜的抗张强度(TS)和表面接触角,降低水蒸气透过率(WVP)和断裂延伸率。其中,蜂蜡和甘油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和40%,WVP值(200.9±13.18)g.m-2·d-1,比未添加蜂蜡的对照膜降低28.9%,TS值(4.27±0.48)MPa,比对照提高54.7%。应用改性的大豆蛋白膜包装的切分西瓜在4℃保鲜3 d时,失重率仅1%,并可有效保持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鹰嘴豆淀粉的最佳膨化状态,以膨化率为指标,用SLG35-A型双螺杆膨化机对鹰嘴豆淀粉进行处理,然后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原料水分含量、温度、主频(螺杆转速)、喂频(喂料速度)等4个工艺参数,最终确定膨化率的最优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挤压处理对鹰嘴豆淀粉吸水性指数、溶水性指数的影响,确定最佳膨化率的工艺参数为主频27 Hz,喂频24 Hz,水分含量16%,温度85℃,此时鹰嘴豆淀粉的膨化率为1.35%。结果表明,鹰嘴豆淀粉经过挤压膨化后,膨胀率、水溶性指数(WSI)和吸水性指数(WAI)都随着膨化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绿豆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制膜原料,通过考察二者复合比例对可食性绿豆淀粉基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可食性绿豆淀粉基复合膜的最佳复合比例,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该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对青脆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豆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比例为2∶1时,绿豆淀粉基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膜性能,此时溶解度、水蒸气透过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8%、1.2×10-5 g·mm·cm-2·h-1·Pa-1、35 MPa和21.4%。与绿豆淀粉膜相比,该复合膜组分间的相容性较好,且表面更平滑、均匀。在常温贮藏期间,用该复合膜涂膜的青脆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优于未涂膜组,可作为青脆李的保鲜膜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其他淀粉(马蹄淀粉、慈姑淀粉、玉米淀粉)和添加剂(瓜尔豆胶、复合磷酸盐),对菱角粉皮的品质进行改良,以断条率、煮沸损失和膨润度等作为质量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马蹄淀粉40%,慈姑淀粉20%,瓜尔豆胶0.1%,复合磷酸盐0.7%时,复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面制食品的品质与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关系密切, 糯质和非糯质小麦籽粒淀粉组分有明显差别。本研究比较了糯小麦(宁糯麦1号、扬糯麦1号)和非糯小麦(扬麦16、中国春)的淀粉与面粉的黏度特性、热力学特性、膨胀势、溶解度等参数, 旨在阐明小麦籽粒淀粉与面粉的理化特性差异。4个品种籽粒淀粉粒均以C型淀粉粒(粒径<2 μm)为主, 占96.14%~97.36%, 糯小麦C型淀粉粒的比例高于非糯小麦。籽粒淀粉中破损淀粉含量低于面粉中破损淀粉含量; 籽粒淀粉的膨胀势、透光度、热焓值和回生度高于面粉, 溶解度和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最终温度低于面粉。与非糯小麦相比, 糯小麦面粉具有较低的破损淀粉含量、黏度参数特征值和淀粉回生度, 较高的溶解度、膨胀势、透光率和热焓值。外源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 面粉中α-淀粉酶活性、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蔗糖和氯化钠均影响面粉的糊化特性, 是造成淀粉与面粉理化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高粱、绿豆、糯玉米、小米、苦荞等杂粮为材料,分别对其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析水率、糊化特性和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杂粮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在90℃时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可达到63.92%和85.71%,绿豆淀粉的透光度可高达27%,小米仅有5.2%;绿豆的析水率为53.26%,苦荞的析水率15.14%;糯玉米淀粉糊化温度70.9℃,苦荞淀粉的糊化温度83.2℃。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都明显高于其他杂粮淀粉,绿豆的透光率较好,苦荞具有优良的抗冻融能力,糯玉米的糊化特性较好,电镜观察发现绿豆淀粉颗粒较大,小米的淀粉颗粒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抗性淀粉是一种优良的新型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为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具有保健功效的抗性淀粉挂面,以挂面的感官品质、烹饪损失以及熟断条率为试验评价指标,研究抗性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对挂面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挂面的最佳配方为抗性淀粉添加量8%,食盐添加量2%,谷朊粉添加量3%,海藻酸钠添加量0.3%。验证试验得到的面条色泽、口感良好,与普通挂面相比,面条烹饪损失率降低了32.2%,熟断条率降低了53.3%。  相似文献   

17.
以豆渣、变性淀粉、食品级CMC、山梨醇和单甘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明确变性淀粉、食品级CMC、山梨醇和单甘酯对豆渣基可食用一次性餐具吸水率和吸油率的影响。按照Box-Behnken设计试验方案,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阶多项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据模型,以吸水率为指标优化豆渣基可食用一次性餐具配比,确定变性淀粉、食品级CMC、山梨醇和单甘酯的添加量,探索豆渣基可食用一次性餐具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豆渣基可食用一次餐具的添加比例为变性淀粉添加量20.5%,食品级CMC添加量27.0%,山梨醇添加量16.5%,单甘酯添加量5.0%,优化后验证试验的吸水率均值为2.21%(n=3),与软件预测值(2.19%)较为接近,偏差为0.91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陈京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68-272
以初始平均体重(2.04 ± 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消化酶活性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P<0.01)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没有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胡萝卜与芹菜添加量和添加比例、淀粉添加量、肥瘦比例、卡拉胶添加量对胡萝卜芹菜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胡萝卜与芹菜的添加比例1∶1,添加量10%,淀粉添加量8%,猪肉肥瘦添加比例2∶8,卡拉胶添加量0.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香肠肠体紧密、色泽均匀、风味独特,具有胡萝卜与芹菜的清甜。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植酸为抗氧化剂制备安全可降解复合膜。以复合膜厚度、水溶性、不透明度、水蒸气透过系数、机械强度为指标,确定植酸添加量并分析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4 ℃储藏的鲈鱼片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复合膜对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当植酸添加量为0.06 g/100 mL时,复合膜的成膜效果最好,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4%,该复合膜可以降低鲈鱼片pH、TVB-N值、汁液流失率的上升速度,能有效保持鲈鱼片的品质,延长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