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乐紫皮大蒜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出现了病毒逐年积累的现象,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通过采用气生鳞茎繁殖,达到自然脱毒的目的,使大蒜生长势增强,植株生长茂盛,平均株高增加13.4%,蒜薹产量增加10.6%。蒜头产量增加10.7%,且对其商品性的提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可食用部位的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成熟采收期干物质积累量达最大;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则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积累量达最大,后期降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发生转移,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在生长前期鳞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分配比例上升;而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在蒜薹伸长期达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大蒜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茎叶部位,蒜薹采收后干物质主要分配并转移至鳞茎部位。  相似文献   

3.
秋播大蒜采收蒜薹后,鳞茎(蒜头)生长进入旺盛时期,而植株生长却走向衰退,大蒜咆根茎叶都在逐渐衰老,鳞茎需肥水与器官衰老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因此,要取得种蒜的最佳效益,就必须科学地加强提薹前后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 传统的大蒜生产是通过无性繁殖完成的,即春种一瓣夏收一头。由于长期种植,大蒜体内的病毒逐年积累,出现种性退化现象,其表现是品质变劣、植株矮小、叶色变淡、蒜头变小、小瓣蒜和楔子蒜增多、产量减少。大蒜通过有性繁殖在配子体世代交替过程中能够自然脱毒达到复壮目的。方法是:用蒜薹结的蒜珠做种,当年大多形成独头蒜,翌年用独头蒜做种,即可形成大的蒜头。到第三个生长周期,与相同品种传统种植的大蒜比较,表现出品质提高、生长势强、植株  相似文献   

5.
硒硫配施对大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蒜3号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硫酸钠对大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浓度200 mg/L、硒浓度20~30 mg/L的溶液,能显著提高大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提高光合参数值、改善光合性能;同时,对大蒜鳞茎和蒜薹积累营养物质、提高品质的效果最佳。喷施硫浓度100 mg/L、硒浓度20 mg/L的溶液,大蒜鳞茎和蒜薹的产量及外观品质达到最大值,单蒜头鲜质量、蒜头横径、单蒜薹鲜质量及蒜薹长度比对照分别提高37.3%、30.3%、47.0%和45.7%。  相似文献   

6.
<正>大蒜是百合科葱属1~2年生草本植物,其幼株、鳞茎、花茎均可食用,是群众喜食的蔬菜之一。天水市的大蒜以春播为主,栽培面积较大,但长期以来品质退化严重,蒜薹及蒜头产量低,商品性差,经济效益不高。随着大蒜全膜覆盖越冬栽培技术在当地的试验成功,不仅提早了蒜薹上市时间,提高了大蒜产量和品质,而且使天水  相似文献   

7.
宋霞  兰承兴 《农技服务》2009,26(4):43-43
调查各处理出苗时间、抽薹期和蒜头采收时间,为发展大面积沼肥大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沼肥可提高大蒜的蒜头和蒜薹产量;缩短生育期;增加农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济蒜1号属中早熟品种,鳞茎紫色,植株健壮,抗叶枯病、锈病,单产达25 350 kg/hm2,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等大蒜主产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应用。本文作者从播前准备、播种时期和技术、田间水肥管理、农业和化学措施防治病虫草害,以及蒜薹、蒜头采收和贮藏等方面阐述了济蒜1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大蒜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大蒜气生鳞茎繁殖蒜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蒜气生鳞茎,俗称蒜珠、天蒜、空中鳞茎,是大蒜有性繁殖产生的。由于在孢子体和配子体的世代交替过程中,均有自然脱毒的作用,因此,利用大蒜气生鳞茎提纯复壮大蒜,可显著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是解决生产上大蒜品种退化、恢复优良品种原有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1]。利用大蒜气生鳞茎繁殖趋向于选择单株气生鳞茎数为20-30粒、平均单粒重0.3 g的大蒜品种[2]。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大蒜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于湖南省洞庭湖区栽培的加工型大蒜品种,开展了大蒜品种引进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牟大蒜的生长势强,假茎和叶片生长旺盛,适于作蒜苗栽培;无心大蒜的抽薹率高,薹体大,蒜薹单产6 765.8 kg/hm~2,鳞茎的个体大,鳞芽少,蒜头单产26 562.9 kg/hm~2,适于蒜薹蒜头兼用型栽培。此外,假茎高与单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鳞茎重与蒜头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假茎横径与叶片数,株高与鳞茎高,薹茎长与薹基部横径,鳞茎横径与鳞茎重、蒜头单产呈显著正相关;叶长与薹茎长、薹基部横径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多项农艺性状指标,有利于选出宜栽大蒜品种。  相似文献   

11.
如何防止大蒜“二次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蒜二次生长是指大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植株内层或外层叶腋中分化的鳞芽或气生鳞芽因延迟休眠,继续分化次级植株、次级蒜蓥、蒜头的异常现象,有的又称复瓣蒜、分叉蒜、马尾蒜、又头蒜等,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严重影响着这蒜薹和蒜头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新疆紫皮大蒜、河南中牟紫皮大蒜及河北白皮大蒜4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育期中,4个大蒜品种鳞茎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均在成熟采收时达到峰值,且其值均明显高于根、假茎、叶等器官;乐都紫皮大蒜和新疆紫皮大蒜的鳞茎可溶性糖含量呈“W”型变化,河南中牟紫皮大蒜和河北白皮大蒜呈“V”型变化。研究发现,除乐都紫皮大蒜的根及假茎中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在生长初期是先降后升外,其他变化趋势一致,均呈“M” 型变化,且根、假茎、叶等部位的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量及分配比值也因品种不同而异。同一生育期内,4个大蒜品种各器官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为植株生长前期鳞茎>假茎>叶>根,生长后期则为鳞茎>假茎>根>叶,而乐都紫皮大蒜和新疆紫皮大蒜因其抽薹性在萌芽后48~60 d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大蒜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品种‘金乡紫皮’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行株距种植对大蒜产量及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20 cm+20 cm)种植相比,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栽培增加了小区内大蒜植株的叶宽和假茎粗,蒜薹和鳞茎产量也显著提高;3种株距下,随着株距的加大,叶宽、假茎粗、蒜薹性状(薹长、薹粗、单薹重)和鳞茎性状(鳞茎横径、单头重)均增加,而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下降,虽然在9 cm株距时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较高,但蒜薹较细、较短,鳞茎较小,商品性差;在同样行距种植条件下,株距越小,蒜薹和鳞茎的产量越高,但单株蒜薹和鳞茎质量也越差。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种植、11 cm株距为大蒜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反季节蒜薹和蒜头栽植的大蒜品种,选用11个大蒜品种于2003年7月-2004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在鳞茎膨大期测定了不同品种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大蒜鳞茎POD活性高低与其熟性和品种有关;早熟品种鳞茎可溶性蛋白质量总体呈高于晚熟品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蒜,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百合科葱属。在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大蒜是一摘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食疗俱佳的保健蔬菜,因此,深受人们青睐。本文介绍了且末高原大蒜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分为整地作畦、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几个部分,以此为提高蒜头、蒜薹产量.增加菜农收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大蒜生产通常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新疆红蒜瓣数少、繁殖系数低,长期无性繁殖还导致品种退化。用大蒜的气生鳞茎繁殖,可提高繁殖系数,恢复大蒜品种的优良种性,提高品质和产量。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从蒜种选择、整地施基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总结吉木萨尔蒜区新疆红蒜气生鳞茎培育技术和气生鳞茎一代生产技术,以期为复优新疆红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旱地地膜覆盖大蒜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破膜放苗、追肥以及采收蒜薹和大蒜蒜头等内容,以期为旱地地膜覆盖大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蒜的收获分采收蒜薹和蒜头两次进行,季节性较强,采收期集中。收获期不但影响大蒜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贮藏保鲜期的长短和蒜种质量的好坏,适期合理收获对提高大蒜产量、改善品质、增加耐贮性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嘉祥县种植红皮大蒜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针对目前生产中大蒜  相似文献   

19.
以大蒜为试验材料,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控释肥对大蒜生育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能促进大蒜早熟3~6 d,相对于习惯施肥,控释掺混肥对植株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对大蒜蒜薹和产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在等养分施用情况下与习惯施肥相比,蒜薹和蒜头增产幅度分别为15.52%、14.47%,而且在减少20%养分用量的情况下,蒜薹和蒜头增产幅度仍可分别达到13.66%和14.14%,控释掺混肥处理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钾肥不同用量对大蒜干重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蒜917"为材料,采用钾肥基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大蒜干重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鳞茎膨大期与鳞茎采收前大蒜植株干重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K2O施用量262.5 kg/hm~2时大蒜干重达到最高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增施钾肥处理组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大蒜返青期与鳞茎膨大期,增施钾肥处理组叶片SOD活性保持在较高且相对较稳定的水平;大蒜返青后至鳞茎采收前,大蒜叶片POD、CAT活性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以K_2O施用量262.5 kg/hm~2处理组POD、CAT活性最高。试验结果说明,施用K_2O 262.5 kg/hm~2有利于大蒜植株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大蒜生长中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增强植株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