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口西南侧潮下带是渤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Osbeck,1765)]重点增殖放流区。本研究于 2020 年 4—12 月采用定点设站结合生产调研对此海域内小岛河河口中国明对虾放流迁移进行跟踪调查, 研究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在放流早期迁移和入海后的分布特点及放流效果, 为优化放流技术策略、提高增殖放流效率提供实践参考。结果显示, 小岛河河口放流虾苗开闸后进入河道, 沿河道向外迁徙, 3~7 d 进入海域, 未发现对虾个体溯河上游; 不同大小的幼虾出闸、滞留放流通道时长不同, 小个体虾出池慢、滞留河道时间长, 大个体虾出池快、入海时间短; 潮下带开阔海区内, 仅在进入放流期后的 6—8 月出现中国明对虾, 且其数量逐月减少, 8 月开捕后中国明对虾分布数量和范围急剧减少至基本不出现。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黄河口西南侧潮下带区现存中国明对虾应来源于当年增殖放流群体, 建议在类似小岛河河口的开阔河口区, 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时选用相对大规格的虾苗, 以缩短开闸放流滞留时间, 获得更高放流效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年在五垒岛湾进行的中国明对虾放流前的本底资源调查及放流后3个航次的跟踪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中国明对虾大、小规格苗种各自的增殖放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殖放流后五垒岛湾中国明对虾资源量明显增大,放流入海的虾苗对五垒岛湾中国明对虾资源起到了明显的补充作用。大规格苗种的阶段成活率和放流群体贡献率明显大于小规格苗种,分别为小规格苗种的2~3倍和2~4倍。8月中旬以前,大、小规格苗种存在明显的体长差异性,8月下旬以后,小规格苗种体长与大规格苗种接近,两者基本能实现同步生长,但大、小规格苗种仍然存在一定的体征差异,大规格苗种的肥满度相对较高,体征状况要优于小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虾增殖放流具有补充和恢复对虾资源、改善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目前对虾增殖放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虾增殖放流规模较小、效果差、渔民受益低、对虾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与获利主体相分离、对虾增殖放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对虾增殖放流问题的对策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放流技术研究、改变对虾增殖放流现行的投入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凡  丛旭日  张孝民 《水产学报》2021,45(8):1384-1394
根据2010—2019年夏季莱州湾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4种大型甲壳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口虾蛄)的优势度、种间联结、空间生态位特征,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4种大型甲壳类的营养级、营养生态位与摄食来源。结果显示,口虾蛄、日本蟳是目前莱州湾夏季甲壳类最主要的优势种,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为群落的重要种;4种大型甲壳类的种间联结性不强,显著正联结主要出现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之间;日本蟳空间生态位宽度最高(2.45),口虾蛄(2.13)次之,中国明对虾(1.92)和三疣梭子蟹(1.93)较低;生态位重叠较高主要发生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3种之间;4种大型甲壳类营养级相近(3.02~3.28),中国明对虾生态位总面积最大,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的生态位总面积相近,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营养生态位重叠较高;摄食来源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摄食双壳类比例更高,其他3种摄食来源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莱州湾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优势度低于口虾蛄和日本蟳,表明增殖放流虽然扩大了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种群规模,但尚未较大程度改变甲壳类群落结构。综合4种甲壳类的群落地位、种间联结性、空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营养级与营养生态位以及摄食来源的研究结果,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竞争相对较小,而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竞争较大。为最大程度发挥增殖效益,建议在确定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时,应着重考虑相近生态位物种对放流物种的竞争和限制。  相似文献   

5.
鳌山湾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相似文献   

6.
浅谈罗源湾长毛对虾放流增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罗源湾1998年至2005年连续8年开展长毛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及回捕情况分析,对虾放流增殖对恢复对虾资源,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增加沿岸渔民的经济收入产生积极作用。现对如何加强港湾放流增殖管理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副省长陈延明6月下旬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文登市小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站视察对虾增殖放流和地方资源增殖工作。陈副省长认真察看了对虾放流现场,还亲自登船放流中国对虾。陈延明同志对于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几年增殖放流的效果是明显的。放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回捕产量逐渐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每年安排六七千艘渔船参与回捕对虾,开辟了新的生产门路,对维护渔区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陈延明强调指出:目前要着力解决好海洋渔业资源枯竭和渔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回顾黄渤海对虾渔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成果是对虾渔获量预报和人工育苗。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和苗种放流增殖资源计划的实施,并成功的将中国对虾移殖东海、南海,且在东海水域初步形成自然种群。但对资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尚未起步。对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9.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生态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腾  张贺  张虎  张硕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4):965-975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0.415,杂食指数为0.174,Finn循环指数为11.4%,平均能流路径为2.8系统尚处于由衰竭状态向恢复状态转变,还未恢复到成熟态。中国明对虾不是本海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明对虾的生物量为0.04 t·km–2·a–1,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为0.846 t·km~(–2)·a~(–1)。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中国明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随着海洋环境恶化,加上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因此,2005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目前,随着山东省增殖放流计划稳步实施,中国对虾增殖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海洋水体环境,丰富了渔业资源,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长江口渔场附近海区中国对虾(以下简称为对虾)、日益减少,加紧探索在长江口渔场附近海区增殖对虾的可行性是完全必要的。为了观察和研究对虾在该水域的河游、繁殖等基本情况,为大规模人工增殖对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一定数量的对虾标志虾放流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谓对虾标志虾就是在对虾脊背上用针线穿挂一个放流标志牌,而标志虾的制作及放流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放流效果,现把一般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进行鱼、虾、蟹、蜇等经济品种的增殖放流是修复渔业资源、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效益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不断增加放流品种,扩大放流规模,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达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今年乳山市的增殖放流数量又创新高,共放流苗种近1.2亿尾(只),其中中国对虾3 200多万尾,日本对虾6 500多万尾,梭子蟹500多万只,海蜇1 200多万只。通过回捕调查,产量提高35%~58%,经专家论证,乳山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潜力巨大,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明年将进一步增加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乳山市增殖放流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提出了对虾前期幼虾的标志方法,论述了放流方法与增殖效果的关系。指出在渤海莱州湾水域放流幼虾的适宜时间、地点和个体规格。可以确认,在渤海放流对虾苗种增殖对虾资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河北渔业》2010,(12):65-66
为恢复近海对虾资源,提高沿海捕捞渔民收入,在近几年连续放流中国对虾的基础上,今年丰南区农牧局继续进行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工作。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共在该区投人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资金180万元,放流体长1.2cm的虾苗3.6亿尾,仅次于2009年的3.9亿尾。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非法捕捞和交尾死亡对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影响,及5种死亡因素和与生长有关的参数引入不确定性对估算生物学参考点(Fmax和F0.1)的影响,基于发展的可应用于研究放流增殖渔业的YPR(yield per recruitment)模型,模拟5种死亡因素不同水平下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变动规律。结果显示,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非法捕捞和交尾死亡水平越高,单位放流资源量和渔获量越少,交尾死亡尤其对累计单位放流渔获量的影响明显;在未引入不确定性时,作用于开捕前的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和非法捕捞死亡的不同水平对生物学参考点无影响,与生长有关的参数及5种死亡因素引入不确定性可能存在低估F0.1和Fmax的现象。研究表明,减小与放流技术有关的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和非法捕捞死亡水平对提高放流中国明对虾渔业效果有明显的作用,交尾死亡发生的时间及死亡水平对放流中国明对虾渔获有直接的影响,当参数引入不确定性时进行放流中国明对虾资源评估,生物学参考点的中位数较均值抗不确定性干扰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齐鲁渔业》2010,(10):60-61
9月初,78万尾牙鲆被增殖放流到胶州湾红岛海域,平均规格达到8cm以上。此次放流是继该区域1.2亿尾中国对虾放流结束后,城阳区实施近海渔业资源修复工程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利于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发展,为沿海渔民增收创造了资源基础,是一项养护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维护渔区社会稳定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此次放流任务指标为100万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搜集了国内外许多资料,简述了国内外对虾放流增殖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开展斑节对虾资源人工增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大亚湾自然环境条件,提出关于大亚湾斑节对虾人工放流增殖的设想与建议。作者的设想与建议对我国开展海洋农牧化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食生态位宽度与三疣梭子蟹接近;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中的8种重要种类都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食物竞争,食物竞争主要源自对双壳类饵料的竞食。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 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4 月在莱州湾进行了 9 次底拖网调查, 其中仅 4 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 算结果表明, 7 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 7 月底至 8 月初达到生长拐点, 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 和分布规律表明, 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 8 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 集中 分布在莱州湾西部, 8 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 9 月初至 10 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 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 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 摄食生态位宽度与三疣梭子蟹接近; 与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中的8种重要种类都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食物竞争, 食 物竞争主要源自对双壳类饵料的竞食。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相似文献   

20.
江苏赣榆站2006年5月19日,400万尾中国对虾苗被投放在位于江苏省赣榆县境内的首个人工鱼礁区内,此举标志着江苏省2006年度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增殖放流效果,修复近海渔业资源,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增殖放流计划。按照计划,今年3以来,经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统一招标后确定的4家苗种供应单位,将陆续在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海域放流青蛤苗500公斤、海蜇苗1000万只、黑鲷苗100万只、中国对虾苗400万尾。四川广元、新津站为了进一步促进鱼类资源增殖,建立环境友好型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