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素英 《畜禽业》2012,(11):36-37
<正>断奶仔猪的培育是养猪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但由于断奶时期,断奶仔猪缺乏母源抗体保护和受断奶应激的影响,极易受到各种病原的侵袭,造成断奶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导致许多养猪场损失惨重。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会减轻断奶仔猪应激带来的损失。1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及消化特点仔猪在出生后的几周内,其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发生很快的变化,各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1)
应激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产生的反应,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是指仔猪断奶时因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免疫力低下、腹泻、水肿、成活率低,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等。文章从发生原因及防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7)
介绍了仔猪早期断奶之后常见问题的表现,深入探讨引发这些问题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唐突 《畜禽业》2011,(11):26-27
<正>仔猪断奶,是猪一生中继新生后第二次生理大转变期。但此期即是旺长期,也是仔猪多发病的危险期和最大应激敏感期。因此,此期必须给断奶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以减轻和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控制仔猪的贪食,防止仔猪下痢、水肿病等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发生。仔猪的早期断奶是一项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断奶仔猪是指出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断奶是仔猪出生后遭受的第二次大的应激。仔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断奶应激和营养应激等,在不当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各种应激直接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可使断奶后的仔猪生长停滞。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各地广泛采用早期断奶技术,断奶后一周的饲养是整个断奶仔猪饲养的关键,它的生长速度直接影响以后的增重和上市的饲养天数。因此,饲养场(户)如何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减轻断奶仔猪应激带来的损失尤为重要。本文就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作论述,以帮助饲养户降低断奶后仔猪的腹泻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猪断奶是一个复合应激,包括仔猪与母猪隔离、新群的形成、从吃母乳转成吃饲料、环境小气侯改变等因素。断奶的应激较强,常伴有消化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腹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给生产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大量深入的研究表明,早期断奶应激(EWS)能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上升及淋巴细胞数下降、抑制仔猪细胞免疫能力及合成特异性抗体的能力[1]。由于断奶应激造成仔猪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对外界病原菌抵御能力降低,容易造成严重腹泻。  相似文献   

7.
陈训银 《畜禽业》2000,(4):37-38
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手 段之一,也是切断母猪疾病感染仔猪,减少仔猪疾病的有 效途径之一。但不同断奶日龄及营养水平对仔猪产生不同 程度的应激,直接影响仔猪断奶后的存活率和日增重,为 确保早期断奶技术的应用效果,应根据实际条件,尤其是 营养水平来确定适宜的断奶日龄。  相似文献   

8.
仔猪28~35日龄断奶后发生腹泻(PWD)水肿症(OD)内毒素休克(ES),我们称之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引起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内毒素(肠毒素可引起腹泻,内毒素可导致水肿病和内毒素休克),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电解质不平衡,断奶后营养和环境应激等。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3)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是目前养猪生产中防控疫病,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就会有许多仔猪断奶后绝食、消瘦、腹泻。这是当前养猪场实行早期断奶仍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  相似文献   

10.
张剑锋 《畜禽业》2006,(10):31-33
从初生到20k阶段的仔猪,是一生中相对生长最快的时期。在仔猪从哺乳期过渡到保育期断奶时,由于仔猪生长发育快、消化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遭遇心理、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应激.临床表现为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低、腹泻和死亡、生长差甚至体重下降等仔猪断奶综合症,其中断奶营养应激是最主要的。近年来,国内外集约化猪场逐渐采用隔离式早期断奶(Segregated early-weaning.简称SEW)仔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以防止疫病传染、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母猪繁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症显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不但从改良品种、生产环境设施、饲养管理技术方面考虑.动物营养学家也在仔猪日粮配合及营养技术、原料选择、生产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1)
本文重点分析了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消化生理的影响,并对几种主要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余德谦 《畜禽业》2001,(11):31-31
我国目前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一般在3~4周龄断奶.断奶是仔猪生活中的一次大转折.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的饲料由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此时断奶仔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时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又不够强,日粮剧烈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变化,对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仔猪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等,这就是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部分仔猪因此变成僵猪.配制适合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的饲粮是克服早期断奶综合症的有效方法.但环境因素对仔猪断奶应激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创造一个条件适合的小环境可以缓和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3.
王丽  王大进  陈辉  吴敏  杨智 《畜禽业》2012,(8):16-17
<正>现在养猪生产基本普及了仔猪断奶技术,但断奶仔猪由于受生理、心理、环境、营养应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仔猪腹泻等病理现象。断奶仔猪腹泻易发生在断奶后3~10d内,常常是同群仔猪整窝发病,形成了粥样或水样腹泻,如不及时发现并采  相似文献   

14.
仔猪断奶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14,(9)
断奶是仔猪出生后最大的应激因素,仔猪断奶综合症主要源于仔猪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后腹泻、水肿和内毒素休克等疾病,是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被称之为仔猪断奶综合征。综述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仔猪饲粮中应用酸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现代养猪生产中已普及早期断奶,即3—5周龄断奶,但是由于早期断奶仔猪抗病力低、消化道与消化腺发育尚未完善、胃酸分泌不足等生理特点,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精神状况不佳等,Liebbrendt和Ewan(1975)、Lecee等(1979)、Armstrong和Clawson(1980),统称为早期断奶综合症。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制剂不但能改善仔猪饲料利用率、提高日增重、减少应激、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而且与高铜、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促进生产性能的功效。为此,本文围绕着不同类型酸制剂的应用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早期断奶应激对犊牛小肠主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3头中国荷斯坦犊牛,(40±1)d一次性断奶,研究了早期断奶应激对犊牛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断奶应激引起犊牛小肠吸收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化养猪生产要求仔猪断奶日龄由传统的56d提前至28~35d或21d,这项技术已逐渐被人们认可,然而断奶后仔猪营养、环境、心理上的应激易发生"断奶仔猪综合征",导致仔猪生长受阻、腹泻、甚至死亡,特  相似文献   

18.
杨金宝  陈波  王捷 《畜禽业》2007,(2):18-20
<正>我国目前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仔猪一般在3~4周龄断奶。仔猪断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的饲料由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或颗粒料,此时断奶仔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时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又不够强。日粮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  相似文献   

19.
复方抗应激制剂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新荣Ⅰ系35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探讨复方抗应激制剂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血清总蛋白含量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血清皮质醇、血清葡萄糖下降(P<0.05).血清无机P、CI-、Na~+、K~+含量升高(P<0.05)。表明该制剂可通过这些途径或方面对仔猪断奶应激产生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养猪生产中,规模化猪场已逐步采用仔猪超早期断奶(SEW)或早期断奶,国外有的提前到5-10日龄,而我国较多是4周龄断奶。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年生产力,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然而仔猪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强、饲料转化率最高,同时也是死亡最高、饲养管理最复杂的阶段嘲。主要是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酶系统和胃酸分泌量不足,正常的消化道微生态系统还未完全建立。断奶应激往往导致仔猪食欲减退,消化能力差,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