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为了正确地评价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131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产量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商豆1310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商豆1310是一个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应在大豆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安康市夏播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豆品种比较试验,鉴定大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高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品种特性,筛选适合安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夏播大豆新品种,客观的评价其应用价值,为大豆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联合方差和稳产性参数分析法研究了南充地区1986年麦/玉/薯地玉米间大豆配置方式中玉米、大豆、甘薯产量差异显著性、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大豆以亩植6000株、玉:豆为2:2、双行玉米两边靠宽行各种一行比对照亩增大豆24.0kg,玉、豆、薯合计增产3.33%,亩产值高24.91元,效果最佳,且对玉米和甘薯均无明显影响。找出了适宣的早、中、晚熟大豆品种,提出了玉米间大豆品种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主要研究大豆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品种特性,筛选适合凤台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大豆新品种,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2014年泉州口岸进口大豆检出杂草的情况,对来自美国等5个美洲国家84艘次转基因大豆的杂草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进境美国大豆,共截获14种检疫性杂草,对进境的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乌拉圭大豆,分别截获13种、9种、4种和4种检疫性杂草。通过疫情数据分析,提出对于进境大豆杂草检疫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农17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2004年度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资料,通过联合方差分析、F测验、新复极差测验、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吉农17号”和其他13个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3—2004年大豆区域试验相同地点的4个品种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吉农17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北方春大豆中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国审大豆新品种‘周豆23 号’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2—2013 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分析‘周豆23 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周豆23 号’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鉴定鲜食大豆新品种新农菜豆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特性,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鲜食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影响及不同品种耐镉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6个大豆品种的水培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叶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大豆幼苗耐镉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使大豆的株高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并积累了大量的游离脯氨酸。6个大豆品种在镉胁迫下表现出的生长特征和耐镉性有明显的差异,根据耐镉性系数的计算,6个大豆品种耐镉性的顺序为:中豆30〉湘春豆15〉湘春豆19〉8157〉早生白鸟〉铁丰29。  相似文献   

10.
大豆耐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涝害是大豆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豆种质资源的耐涝性,探索其耐涝机理,对培育选择耐涝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大豆耐涝鉴定方法与指标、耐涝的遗传学研究、不同时期耐涝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目前大豆耐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大豆耐涝研究的重点应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筛选耐涝的大豆遗传材料,选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2.
杨晓贺 《农学学报》2014,4(7):26-28
为了明确大豆套作大蒜、毛葱对大豆蚜是否具有防控效果,通过棋盘式取样法在大豆单作田、大豆套作大蒜田和大豆套作毛葱田对大豆蚜及天敌种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大豆蚜发生始盛期至大蒜和毛葱收获后两周,每7天调查一次。结果表明,大豆套作大蒜和大豆套作毛葱2种耕作方式中,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大豆单作田。说明通过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防控大豆蚜是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已授权的专利、不育系研究、杂种优势和传粉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豆不育系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快,不仅首先发现了最有利用价值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很快转向实用化研究.同时,在制种技术等研究上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豆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大豆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有5 000年的栽培历史,对今天世界大豆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现在美国等国大豆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对我国大豆育种提出重要挑战。通过对国内外大豆超高产遗传育种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回顾与讨论,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豆在我国广泛种植,它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大豆皂甙是一种很好的药理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质。综述了大豆皂甙的生理功能,并简述了其在动物饲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L-6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海生  李秀珍  吴聚兰  张鑫鑫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26-1028,1039
L-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大豆雄性不育系MSP-287为母本、当地主推品种为父本进行天然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好、综合抗性好,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豆2010002。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 739.8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2 544.0 kg/hm2)增产7.7%。蛋白质含量40.89%,脂肪含量22.13%。抗SMV-SC3,SMV-SC7和大豆灰斑病,适合山西省中部地区春播和晋南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17.
连作大豆土壤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微生物3大类群中,细菌总数在整个大豆生育期内占绝对优势,重茬低于正茬,花期、结荚期尤为明显;放线菌数量总体变幅不大,花期、成熟期重茬高于正茬,而苗期则相反;真菌数量变化很大,重茬高于正茬,花期最为显著。在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有益真菌减少,有害真菌增加。将真菌优势菌群中的尖镰孢菌、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回接大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导致大豆根腐病的发生,花期前后(38~50d)病症明显。3菌株毒素粗提物对大豆毒害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发芽率显著降低,植株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8.
用壮丰安与大豆种衣剂混合拌种,研究壮丰安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壮大安延迟大豆出苗期;(2)壮丰安可以降低株高,增加分枝;(3)壮丰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倒伏;(4)壮丰安可以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甲醛诱变大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浓度的甲醛HCHO溶液和1个对照组,对大豆品种特早50号种子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统计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和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结果表明,大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能作为甲醛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单株英数多等优点.自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大豆种质搜集考察以来,迄今已有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野生大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中简要回顾了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历史,并对最近10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