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源是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对地处西部农林院校而言,尤为关键.近年来,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造成西部农林院校生源渠道单一、生源质量提高缓慢等现状.这些问题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如何吸引优质生源成为西部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招生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了加强宣传、改革招生方法等四项基本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改革以多样化课程结构、"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工科建设对生源知识广度、深度、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而新高考改革在具体规则宣传上力度不到位,造就了逆袭的独立院校,难以实现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匹配;在科目设计上,可能导致功利化选择取向,带来新工科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的问题;在评价指标上,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新工科建设生源选拔机制与高考考核制度上还存在难题;在统招统考背景下,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行为不规范,招生自主权落实不到位。通过规范试点专业(类)及高校自主招生行为、增加主体对高考考试规则和高校招生规则的知晓、加强新工科生源在接受基础教育时的学业生涯指导规划,以及健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考试机制,以完善新工科建设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改革实行“专业(类)+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学生填报志愿时更注重专业的选择。同时,同一所院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增大,导致农林类高等院校涉农林传统优势专业招生困难,生源质量降低。建议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科专业社会影响力,合理设置选考要求,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设置绿色通道、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多种路径,来提升农林类院校招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林院校正逐步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工作。选取排名前十的农林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制度的报名条件、报名材料和选拔流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申请—考核"制使招生院校对申请者的选拔更加谨慎、增强了申请者与导师的交流等共性的改革特点,对完善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72-274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地方农林类院校农学类研究生招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源数量严重不足、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复试有效性削弱、研究生培养缺乏个性、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针对这些新问题,国家应加大对农学门类学科的投入,扩大农林院校推免生的推荐比例;学校应努力加强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出台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和广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推免政策的核心在于切实保障考生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这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推免制度的完善和院校的发展,但也直接影响了行业性院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行业性院校要注重打造特色,彰显优势,吸引优质生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三全"育人,培育优秀生源;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体制,甄选优质生源。宏观政策上需要消除院校等级,保障院校的平等竞争权利;实施补偿计划,扶持关键行业和学科发展;增加院校自主权,鼓励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竞争背景下农林类院校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农林类院校在高校竞争背景下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农林类院校在生源竞争、资源竞争和地位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挖掘了导致农林院校竞争力低下的深层原因,针对农林类院校发展提出明确自身定位、寻求特色发展、拓宽投资渠道和创新招生就业机制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易芳  朱乐红 《甘肃农业》2006,10(4):219-220
众所用知.为国家建设选拔高级人才是高校招生担负的主要功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由形式到内容自上而下的改革。如今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能否和谐地推进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高校招生计划的制定、高校招生模式的改革及学生评价体系等几十主要方面出发。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需要的招生改革之路。实现高校的和谐招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杨春雷  布都会  邵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95-9097,9099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在研究生生源方面存在的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学科专业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林院校研究生优秀生源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