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LED不同光质对洋桔梗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LED不同光质对洋桔梗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切花洋桔梗组培苗为试材,在不同配比的LED光质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对叶片进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复合光(1RB)处理的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4.314 3 mg/g;红蓝绿光(RBG)处理的组培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8.106 3 mg/g。红蓝复合光最有利于洋桔梗组培苗可溶性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炼苗技术。[方法]以洋桔梗带芽茎段离体培养的组培苗为供试材料,在不同基质、温度和幼苗根长条件下开展组培苗的成活率、根系和茎叶生长研究。[结果]洋桔梗组培苗炼苗的最适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2∶2∶1(V∶V),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根长为4.0 cm。[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LED不同光质对紫皮石斛组培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W2光源处理下,叶绿素a和b含量均最高,W1光源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RBW光源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B光源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最高,W1光源处理下,多酚氧化酶活力最高,1RB光源处理下,根系活力最强。光质对紫皮石斛组培苗生长代谢影响明显,LED光照系统可以成为紫皮石斛组培苗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组培微环境中NAA、蔗糖、活性炭、矮壮素及光照/黑暗条件等因素对‘青岛百合’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青岛百合’鳞茎的膨大影响较大,添加60g/L蔗糖溶液时,鳞茎长势最好;黑暗处理或添加3g/L活性炭可创造根系生长的最佳黑暗微环境,有助于促进根原基的分化,能提前生根2~3d;2g/L矮壮素有助于鳞茎干物质含量的增加累积,提高增强组培苗抗性;1/2MS+0.1mg/L NAA+60g/L蔗糖溶液+3g/L活性炭或进行暗处理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组培苗;1/2 MS+0.1mg/L NAA+60g/L蔗糖+2g/L矮壮素+光照培养可获得健壮的组培苗.  相似文献   

5.
以韭莲组培苗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小鳞茎增殖培养基:MS+6-BA O.5 mg/L+NAA 1.5 mg/L+蔗糖50 g/L.将诱导得到的小鳞茎苗转入添加了不同激素和蔗糖浓度的1/2MS培养基上,得到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蔗糖15 g/L,移栽成活率100%.利用RP-HPLC法测定组培苗和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韭莲组培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分别为204.83μg/g,98.7μg/g;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舍量分别为225.36 μg/g,63.72 μg/g.组培苗鳞茎中加兰他敏的含量是野生苗鳞茎的1.55倍.  相似文献   

6.
以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普通荧光光源为对照,研究LED光源对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色红光(R)处理下株高、叶长、干重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促进生根;(2)2RB处理下总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光源处理下差异显著,红蓝白复合光(RBW)照射下,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单色蓝光(B)处理下,叶绿素a/b比值最高;(3)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组培苗可溶性糖合成;LED白光光源(W)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LED不同光质对组培苗生长影响明显,综合比较各项指标,LED红蓝复合光(2RB)可作为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桃组培苗生根率低、生根不稳定等问题,以桃杂种单株2-7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对桃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试管内培养出的桃健壮新梢,接种于1/2 MS大+0.5 mg/L IBA培养基中10 d后转入1/2 MS大培养基中光/暗(12 h/12 h)周期下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90.60%。  相似文献   

8.
以兰花‘霞光’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R)、蓝光(B)、绿光(G)和白光(W)等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光对组培苗进行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兰花‘霞光’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红蓝绿复合光(RBG)、单色红光(R)和红蓝复合光(1RB)对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数、根长、根数等有影响,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1RB处理下植株的干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在白光光源(W)下,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霞光’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之下,LED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的‘霞光’组培苗长势最好,可替代普通荧光灯光源,作为‘霞光’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草莓组培快繁的适宜微环境,本试验研究了草莓组培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MS+蔗糖20 g·L-1+BAI.0 mg·L-1+IBA0.1 mg·L-1温光条件23℃±2℃,14 h光照/10 h黑暗为草莓继代培养的最佳微环境.1/2MS+蔗糖20 g·L-1+NAA0.1 mg·L-1,温光条件25~20℃,14 h光照/10 h黑暗为草莓生根培养的最佳微环境.适宜的组培微环境既有利于组培苗的快繁又可降低繁苗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以韭莲组培苗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小鳞茎增殖培养基:MS+6BA0.5mg/L+NAA1.5mg/L+蔗糖50g/L.将诱导得到的小鳞茎苗转入添加了不同激素和蔗糖浓度的1/ZMS培养基上,得到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蔗糖15g/L,移栽成活率100%.利用RP—HPLC法测定组培苗和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韭莲组培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分别为204.83μg/g,98.7μg/g;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分别为225.36μg/g,63.72μg/g.组培苗鳞茎中加兰他敏的含量是野生苗鳞茎的1.55倍.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不同育苗方法对洋桔梗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漂浮育苗法和施用N∶P∶K=18∶9∶18的烟草育苗专用肥,可以缩短洋桔梗育苗期,提高秧苗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对不同光温条件下洋桔梗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洋桔梗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分别置于不同光温条件下进行栽培,观测洋桔梗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200-800 mg/L范围GA能促进洋桔梗幼苗茎伸长、增粗,叶面积增大。在同浓度GA水平下,光强1 800 lx、日长24 h、温度25℃条件下洋桔梗幼苗的生长状况比光强600-800 lx、日长13 h、15-17℃条件下好,并以浓度200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洋桔梗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洋桔梗高效的快速繁殖体系,为工厂化生产提供可行的操作程序。[方法]以国外进口的洋桔梗F1代种子(品种名称为Polestar yellow)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诱导、单芽增殖、无菌苗生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6-BA和IBA组合对洋桔梗叶片不定芽的诱导效果较6-BA和NAA组合好,叶片最佳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0.6 mg/L+IBA0.04 mg/L,1个月内正常芽平均分化数为8.3;最佳的单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0.8 mg/L+NAA0.04 mg/L,1个月内正常芽的增殖倍数为7.4;无菌苗在含有IBA0.25 mg/L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平均每苗的根数均最大。[结论]该结果为洋桔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萘乙酸对洋桔梗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萘乙酸(NAA)对洋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同浓度的NAA对洋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0.001~1.000 mg/L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能明显提高洋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0.100 mg/L浓度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达到了0.0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NAA浓度0.010~0.100mg/L浸种能显著提高胚轴的伸长;NAA浓度1.000~10.000 mg/L浸种抑制胚根的伸长,当浓度达10.000 mg/L时,对洋桔梗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低浓度的NAA能提高洋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高浓度NAA处理则抑制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寡糖对干旱胁迫下桔梗抗旱作用的机制,以桔梗为材料,采用桔梗种子萌发水培试验和桔梗幼苗盆栽试验,用0、30、60、120 g/L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寡糖(0、5、10、50 mg/L)诱导桔梗,研究寡糖对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萌发以及桔梗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桔梗种子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及芽长)随寡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寡糖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桔梗种子萌发指标达到最佳。而同一质量浓度寡糖诱导桔梗,PEG-6000溶液浓度越大,桔梗种子萌发所受胁迫越严重。桔梗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及芽长之间呈现不同程度正相关。不同质量浓度的寡糖(0、5、10、50 mg/L)分别与30 g/L PEG-6000配施,处理后4~8 d,桔梗幼苗POD和CAT活性、MD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而SOD活性逐渐升高,寡糖质量浓度为10 mg/L时诱导桔梗幼苗抗旱的效果最佳。POD活性与CAT活性呈现出高度显著正相关(P0.001),CAT活性与SOD活性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MDA含量分别与POD、CAT、SOD活性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不同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瓶插寿命及其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能延长其采后寿命的保鲜剂。结果表明,3%蔗糖+50mg/L硫酸铝+0.1%柠檬酸+300mg/L8-HQ(M8)保鲜效果最为明显,瓶插寿命达到了16d,是CK的2倍。该处理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下降,有效延缓切花衰老,为效果最好的保鲜剂配方。在整个瓶插期间,洋桔梗切花的呼吸强度有突然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属跃变型花卉。  相似文献   

17.
洋桔梗秋季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云南花卉研究所引进10个洋桔梗品种,2004年秋季栽培于日光温室中,并对10个品种的生长期和生育期的性状进行调查,筛选出适于天津地区秋季栽培的切花品种,并总结秋季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不同浓度的奥普尔、赤霉素对洋桔梗切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00~600倍液的奥普尔或25~50mg/L赤霉素使植株高度增加10.1~16.1cm,茎粗增加0.2~0.6mm,花冠直径增大2.4~3.3cm,茎长60cm以上的切花比例达到63.1%~92.0%,明显地提高洋桔梗切花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