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晖  罗旭鹏 《北京农业》2016,(4):153-155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基于此,利用青海省第四次荒漠化土地监测资料对全省荒漠化土地现状的分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就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了解和掌握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化土地防治政策,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地退化是青藏高原严重的渐发性自然灾害之一.青海省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江河源头区、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分析该区土地退化态势的基础上,利用区位指数法探讨了土地退化的基本格局.目前该区形成了以沙化型退化、黑土滩型退化和鼠害型退化为主导,其他类型(冻融侵蚀型退化、毒杂草型退化、虫害型退化、盐碱型退化及水力侵蚀、风力侵蚀等)发育不等的土壤退化体系,具有退化类型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程度的严重性、发展的快速性、危害的长期性、影响的深远性.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土地退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度退化区(玛多、达日县)、重度退化区(曲麻莱、称多、玉树、同德、泽库、班玛县)、中度退化区(治多、杂多、囊谦、兴海、玛沁、甘德、久治、河南县)和轻度退化区(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4个土地退化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天然草地面积分布广、面积大,但受气候变暖、过度放牧、鼠虫危害、水土侵蚀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成为了一种长期而广泛的现象。青海省的草地资源正在经历自然退化+人为封育的过程,虽然封育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草地退化面积仍然很大,针对青海省草地退化的问题,本文基于该区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草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期促进青海省草地封育的成效,科学的治理草地退化,加速生态系统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为主要的草原区域、河源区域以及气候变化区域,其中的草场资源情况,不仅会影响当地畜牧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对土地的覆盖情况、生态环境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文章分析了高寒草场退化的原因,阐述了高寒草场生态重建技术要点,以期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像元为基本单元,研究青海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分析青海省未来植被变化趋势,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省2000-2015年的MODIS13Q1/NDVI为数据源,将反映趋势变化的Theil-Sen Median方法与检验趋势显著性的Mann-Kendall方法结合使用,研究青海省NDVI的变化趋势,并采用Hurst指数方法判断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1)青海省NDVI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2)16年间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增速为每10年1.5%,旱地及草原与稀树灌木草原增速最快,分别为每10年2.7%和2.3%。3)16年间青海省植被覆盖改善区域(60.51%)明显大于退化区域(17.87%),其中植被覆盖明显改善区占全省面积的21.26%,轻微改善占39.25%,轻微退化占15.75%,严重退化占2.12%,基本不变的占21.62%。4)青海省植被覆盖未来改善的区域占整个区域面积的62.23%,其中持续性改善占38.01%,由退化转为改善的占24.22%;植被未来有退化趋势的区域占18.30%,其中持续性退化占7.74%,由改善变为退化趋势的占10.56%;稳定不变的区域为8.43%;植被未来变化趋势不确定区域占11.04%。【结论】青海省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大部分地区植被未来呈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土地退化的概念,总结了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的历史和方法,最后概述了土地退化的监测和退化土地恢复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中国乃至世界防治土地退化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结合新疆土地退化的特点,借助已有的观测资料及土地退化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一套包括农田指标和非农田指标在内的新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和Fuzzy量化法,对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评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预测和评价新疆地区土地退化演变趋势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全球变化的深入研究,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土地退化,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主要驱动因素,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土地退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及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新疆北部博乐、精河、玛纳斯三个代表性农业示范区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状况.[方法]选择监测示范户381户,监测地块单元1 482块,监测面积1 827.159 hm2.采用详细调查的方法,于2011 ~2012年连续两年由土地经营者监测自己的土地退化程度,用10项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示范区的农田土地退化程度稍有加重.各程度的土地退化类型间相互转移,轻度退化土地面积减少6.55;,中度退化土地面积增加11.81;.[结论]适宜、合理、可量化的小尺度指标体系,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监测农田土地退化现实状况和动态变化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广义归纳法和软系统归纳集成法,按照土地退化评价的有关概念和相关领域,收集已有的观测资料、国内外有关土地退化研究和土地退化评价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认真分析搜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聘请新疆从事土地退化研究的专家及新疆省林业厅有关官员11人组成专家咨询组,对已收集到的指标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确定土地退化评价预选指标集。采用德尔菲法对预选指标集进行3轮咨询、改进,最终确定适合新疆土地退化评价的指标体系由2个A级指标、4/bB级指标和22个C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62%是荒漠,生态与环境极其脆弱、由于近几年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新疆土地范围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在生态上由于土地退化造成生态的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及各类生态系统抵御和调控灾害的能力的下降、农民贫困程度加深。在这种背景下、GEF-OP12项目的启动对新疆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方面项目资金可以有力支持新疆防治土地退化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理生态问题的先进方法和全新理念[1]。新疆GEF土地退化防治网以新疆土地退化信息资源为基础,专题研究成果为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土地退化防治网络平台,发布新疆土地退化检测评价信息,收集完善更新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元数据库,建立网上发布系统平台,为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蒋丽  张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81-282
青海高原寒冷干旱,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极其脆弱,是我国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大陆季风气候的主要启动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当地和下游乃至亚洲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阐述了青海省土地退化现状,介绍了其综合生态系统治理的措施及成效,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有关各方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寒冷干旱,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极其脆弱,是我国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大陆季风气候的主要启动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当地和下游乃至亚洲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阐述了青海省土地退化现状,介绍了其综合生态系统治理的措施及成效,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有关各方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地退化(荒漠化)问题倍受人们关注。辽西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土地退化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在影响土地退化的诸多因子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是导致该地区土地退化重要原因。该地区退化的土地主要表现为三化:即土壤的贫瘠化、沙化、干旱化。  相似文献   

15.
李金成  蔺中  林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29-331,418
重点阐述了华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现状和特点,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并针对该地区不同的土地退化类型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防治措施,为规范化、科学化利用整个华南地区土地,促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72-5173
从分析当前宁夏各个层次与土地退化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重要规范性文件来识别当前土地退化的环境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过去的土地退化防治的经验教训,提出解决土地退化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划分了包头市土地退化类型,分析了土地退化原因,从而提示了土地奶穹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包头市土地退化防治对策,为全面控制土地退化,加速土地复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探索四川地区土地退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区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土壤退化、土地石质化、土地沙质化和土地沙石化,全省沙质荒漠化面积达95.14万hm^2。毁林垦殖、滥伐森林、工矿生产污染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埃塞俄比亚土壤侵蚀状况分析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塞俄比亚土壤保持与提高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土壤侵蚀监测与土地地力分类至关重要。本文论述了埃塞俄比亚土地退化状况,分析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生态退化等与土壤退化的关系。通过分析土地退化状况监测手段,提出改善了土地退化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退化土地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1987年5月7日和1998年5月5日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以及2005年4月13日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预处理.根据各地类光谱特征,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剔除非盐碱地类信息,构建土地退化指数模型,获取研究区土地退化等级分布信息并分析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5年,研究区重度退化土地比例由12.7%增加为20.5%;中度退化土地由39.5%降至18.2%;轻度退化土地等级由17.7%上升为40.2%;无退化土地则由30.1%下降为21.1%,总体呈现为重-轻-重的动态变化趋势.提出滨海盐碱土地信息遥感提取技术方法,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