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为了研究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10日龄羔羊(湖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相同母乳的基础上,分别补饲以纯木薯(CS)、玉米(MS)和豌豆淀粉(PS)(直/支链淀粉比分别约为0.11,0.27和0.44)为唯一淀粉来源的开食料。试验期间,每天4:00-19:00将羔羊抱入补饲栏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的开食料,并且在6:30,10:30和15:30将羔羊抱回母羊舍哺乳1h。羔羊自由饮水,单栏饲喂,自由采食燕麦干草。56日龄时屠宰采样,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瘤胃乳头形态测定,采集瘤胃上皮样品提取RNA测定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S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P=0.001)高于PS组。对瘤胃上皮各层厚度统计显示,CS和PS组羔羊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显著高于(P0.001)PS组;CS组羔羊瘤胃上皮棘基层厚度和总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qRT-PCR结果显示: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显著影响羔羊瘤胃上皮CDK2和CDK6的mRNA表达量(CSMSPS,P0.001);CS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胞cyclin A和CDK4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12)低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IGF-1R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PS组。上述结果表明:较高支链淀粉比开食料与较高直链淀粉比开食料相比,在瘤胃中较易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促进瘤胃上皮IGF-1及细胞周期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有利于断奶前羔羊瘤胃上皮的发育。研究结果对制订羔羊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食料补饲日龄对羔羊瘤胃和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开食料补饲日龄对羔羊瘤胃和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选用72只体重接近的湖羊初生公羔(双羔,初生重3.51±0.52 kg),随机分为2组,7或42 d补饲开食料,每组36只羔羊。分别在14,28,42,56,70和84 d每组各屠宰6只羔羊,采集瘤胃和小肠组织样品。结果表明:42 d时7 d补饲组瘤胃背囊和腹囊乳头高显著高于42 d补饲组(P<0.05),42 d时7 d补饲组瘤胃腹囊乳头宽有大于42 d补饲组的趋势(P=0.053),42 d时7 d补饲组背囊肌层厚显著高于于42 d补饲组(P<0.05);28和42 d时7 d补饲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长均显著高于42 d补饲组(P<0.05),42 d时7 d补饲组回肠隐窝深显著低于42 d补饲组(P<0.05),42 d时7 d补饲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长和隐窝深比显著高于42 d补饲组(P<0.05)。结论 7 d补饲有利于瘤胃组织形态发育和42 d前小肠粘膜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发育以及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补饲日龄和羔羊日龄两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41±0.27)kg)接近的78只双羔湖羊,0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72只湖羊分为7d补饲组((3.36±0.15)kg)和42d补饲组((3.44±0.44)kg)。7d补饲组的羔羊从7日龄补饲开食料1,42d补饲组的羔羊42日龄补饲开食料1,两组羔羊56日龄断奶,60日龄时开始逐步换开食料2,过渡期10d。分别在14、28、42、56、70和84日龄从两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迅速采集瘤胃腹囊,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并制备切片以观察瘤胃发育。试验结果表明,7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但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7d补饲组羔羊瘤胃上皮IGFBP3表达量显著低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瘤胃上皮IGFBP5表达量显著高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7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与瘤胃上皮TGFβ1和IGFBP3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1;R=0.444,P0.001;R=0.465,P0.001;R=0.299,P=0.011),与瘤胃上皮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1;R=-0.447,P0.001);42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7,P=0.018),瘤胃乳头宽度与瘤胃上皮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05;R=0.293,P=0.002)。湖羊羔羊7日龄补饲开食料能促进瘤胃乳头发育,瘤胃乳头生长相关基因调控其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断奶前补饲粉状精料和颗粒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整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颗粒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8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在其12日龄时与母羊分离,饲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羊奶粉(羊奶粉:水=1:10)。经过3 d适应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9)和试验组(treatment group,n=9):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粉状精料,试验组羔羊自由采食颗粒料。两组羔羊每只每天均给予相同的奶粉量(600 mL·d-1),所有羔羊自由饮水。试验过程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于晨饲前称量羔羊体重。羔羊42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称量胃肠道各部位重量,采集胃肠道各部位组织样品进行上皮形态测定。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羔羊第6周龄(P=0.047)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羔羊第4(P=0.030)和第5周龄(P=0.019)的平均日增重。早期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第4(P=0.048)、5(P<0.001)和6周龄(P<0.001)的羔羊体重。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无显著(P>0.05)影响;显著增加羔羊瘤胃乳头的长(P<0.001)、宽(P<0.001)和上皮吸收面积(P=0.038),但对瘤胃上皮乳头个数(P=0.230)无显著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胃肠道上皮结构,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P=0.027),但对瘤胃上皮角质层(P=0.577)、棘基层(P=0.153)和上皮总厚度无显著影响(P=0.486)。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0)。补饲颗粒料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0)、对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增加的趋势(P=0.087),但对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258)。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2),但对回肠隐窝深度(P=0.761)无显著影响。两组羔羊盲肠上皮(P=0.266)和结肠上皮(P=0.526)厚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促进了羔羊瘤胃上皮和小肠上皮的发育,但对后肠上皮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旨在筛选出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科学合理的补饲料,改变牧区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甘肃高山细毛羊2.5岁才能配种的饲养方式。试验选择甘肃高山细毛羊(12月龄)48只,随机分为试验a(1号料)、b(2号料)、c(3号料)组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90 d放牧补饲试验。结果表明,1)瘤胃pH试验a组和b组差异极显著(P<0.01)、c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瘤胃氨态氮、蛋白氮、总氮浓度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VFA)试验a组和b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乙酸和丙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和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乙/丙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瘤胃纤维降解菌和原虫数目试验组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补饲均能正向影响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瘤胃代谢参数及瘤胃微生物数量,以1号料补饲效果最优,2号料也能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长期或短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奶山羊瘤胃上皮组织氧化应激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实验选用17只健康的经产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饲喂低精料组(对照组,LC,n=5);长期饲喂高精料组(HL, n=7),19周饲喂期;短期饲喂高精料组(HS,n=5),4周饲喂期。实验结束后采集瘤胃组织,用PBS反复清洗,于液氮中速冻后置于-80 ℃冰箱保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L和HS组山羊瘤胃上皮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2和CD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HS组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GPR41和GPR4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HL和HS组山羊瘤胃上皮组织促细胞凋亡基因Casepase9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HS组抗凋亡Bcl-2/Bax mRNA表达比例呈下降趋势(0.050.05);HS组瘤胃上皮组织中胆固醇含量下降达显著水平(P<0.05),且HL组呈下降趋势(0.05+ ATPase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NHE2蛋白表达升高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与HL组相比,HS组山羊瘤胃上皮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且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短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可加快泌乳期奶山羊瘤胃上皮组织的更新,提高组织总抗氧化能力;而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未引起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显著变化;饲喂高精料日粮可以加快瘤胃上皮组织对VFA的转运。此外,饲喂高精料日粮引起瘤胃上皮组织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显著上调,提示其对瘤胃上皮组织更新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谷物日粮对山羊瘤胃上皮形态结构及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MCT)和钠钾ATP酶mRNA表达的影响。将10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阉割公山羊随机分为饲喂全粗料日粮的对照组(Hay,0%谷物,n=5)和饲喂高谷物日粮的处理组(HG,65%谷物,n=5),试验期为7周。试验开始后,于每周晨饲后的0、2、3、4、6、8和12 h连续采集瘤胃液监测瘤胃pH值的变化,收集其中第0、3、6和12 h的瘤胃液待测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浓度。试验的第50天,屠宰采集瘤胃上皮用于形态学及基因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全粗料组山羊相比,高谷物组山羊瘤胃pH值、乙酸浓度及乙丙比都显著下降(P<0.001),而瘤胃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及其他VFA浓度都显著升高(P<0.001);高谷物日粮组的瘤胃乳头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瘤胃乳头宽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是两组间的瘤胃乳头表面积并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长期饲喂高谷物日粮导致瘤胃上皮细胞线粒体发生降解;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谷物日粮显著升高了MCT1(P<0.001)和钠钾ATP酶(P=0.00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了MCT4的mRNA表达量(P=0.041),但对MCT2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305);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pH值和VF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CT1和钠钾ATP酶的mRNA表达量与瘤胃pH值和乙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总VFA、丙酸、丁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MCT4的mRNA表达量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总VFA、丙酸、丁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提示:高精料引起的瘤胃pH值下降和VFA的变化可能与瘤胃上皮MCT和钠钾ATP酶表达量的变化相关。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高谷物饲喂引发的瘤胃功能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过瘤胃谷氨酰胺对饲喂高精料的奶山羊瘤胃上皮屏障的保护效应。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头健康奶山羊随机分为高精料组(n=6)和高精料添加谷氨酰胺组(n=6),谷氨酰胺添加量为50 g/(d·头)。谷氨酰胺处理4周后,每组各选取4头山羊进行屠宰。HE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法观察瘤胃上皮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瘤胃上皮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谷氨酰胺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丙酸浓度(P<0.01),有降低瘤胃乳酸、提高丁酸浓度的趋势,但对瘤胃液pH、乙酸、异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组织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添加过瘤胃谷氨酰胺可维持瘤胃复层扁平上皮各细胞层的完整性,保护角质层,减少细胞凋亡;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组织中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但对IFN-γ、IL-1β、IL-6、IL-10、claudin-1、claudin-4和ZO-1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高精料日粮下添加过瘤胃谷氨酰胺可降低瘤胃上皮的炎症反应,改善上皮紧密连接,从而维护瘤胃上皮屏障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择60只初生重[(3.14±0.05) kg]相近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10日龄开始补饲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与淀粉比例分别为0.50 (Ⅰ组)、0.70 (Ⅱ组)和1.00 (Ⅲ组)的开食料,35日龄断奶,至56日龄屠宰,研究开食料NDF与淀粉不同比例对羔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Ⅱ组的瘤胃乳头高度、网胃初级皱裂高度、皱裂宽度以及肌层厚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 <0.05),Ⅲ组的瘤胃乳头高度极显著高于Ⅰ组(P <0.01)。2)Ⅱ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 <0.05),肌层厚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 <0.05),Ⅲ组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Ⅰ组(P <0.01)。由此可见,NDF与淀粉比例为0.70的开食料有利于羔羊消化道发育,该结果为羔羊开食料的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日粮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择60日龄健康湖羊公羔(22.9±1.2) kg 120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分别以玉米秸秆(CS)、玉米芯(CC)、葵花籽壳(SH)和油菜秸秆(RS)作为粗饲料来源,添加比例均为20%,4组精料配比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在饲喂的49~55 d,每组选择5只羊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氮(N)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15只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瘤胃微生物DNA,对瘤胃细菌进行绝对定量。结果显示:1)CS组湖羊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RS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CS和CC组湖羊DM和ADF消化率显著高于RS组(P<0.05),且其OM和NDF消化率显著高于SH组和RS组(P<0.05);SH组湖羊N消化率显著高于RS组,其ADF消化率与其他3组湖羊差异均不显著(P>0.05)。3)CS组和CC组湖羊瘤胃中白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数量均显著高于RS组(P<0.05),而SH组湖羊瘤胃中两种细菌的数量与其他3组湖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CS组和CC组湖羊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SH组和RS组(P<0.05),4组湖羊瘤胃中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葵花籽壳组日粮和油菜秸秆组日粮,玉米秸秆组和玉米芯组日粮不仅可以确保育肥湖羊的生产性能,并且有利于纤维分解菌的生存,可促进纤维素在瘤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对不同日龄羔羊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选取48只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初生公羔,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组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分别为0.12(木薯淀粉组)、0.23(玉米淀粉组)、0.24(小麦淀粉组)和0.48(豌豆淀粉组)。试验全期共77 d。于羔羊21、35、56和77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1只羔羊屠宰,采集瘤胃液样品。通过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测定分析羔羊瘤胃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精料组的羔羊于21、35、56和77日龄时,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1日龄羔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35日龄(P0.05),56和77日龄羔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但在数值上仍低于21日龄羔羊。DGGE回收的条带多属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56日龄的小麦淀粉组羔羊瘤胃内牛单胞月形菌含量较高。由此可见,不同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精料未影响羔羊瘤胃优势细菌的结构,但饲喂小麦淀粉饲粮可促进56日龄羔羊瘤胃内牛单胞月形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4种不同添加剂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发酵品质以及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添加剂。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薯渣和玉米秸秆混贮水分含量控制在70%(混贮比例为1∶2),设置了对照组(CK)、微贮博士组(处理1)、青贮邦组(处理2)、拉巴克思复合添加剂组(处理3)以及亚芯组(处理4)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贮存期60 d。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及半体内试验测定第60天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和对照组(CK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经过发酵品质分析测定,4种添加剂处理均改善了薯渣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处理4组的乳酸含量最高(P<0.01),pH和氨态氮含量最低(P<0.05);各添加剂处理均提高了薯渣混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其中以处理4组效果最佳(P<0.01),有氧稳定时间为162 h,比CK组延长50 h,其次是处理2组(P<0.01)、处理3组(P<0.01),处理1组改善效果不明显;在瘤胃中培养48 h后,处理组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处理4组的NDF瘤胃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处理3(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的NDF瘤胃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3组和CK组(P<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1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比CK提高2.83%(P<0.01),其他各处理组间淀粉的牛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添加剂处理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等均有改善作用,其中以亚芯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赵栋  郑琛  李发弟  李冲  李廷福 《草业学报》2014,23(4):285-292
选用4只体重28 kg左右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羯羊[萨福克(Suffolk)♂×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yang)♀],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葡萄渣单宁对绵羊养分消化代谢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葡萄渣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0.00,0.85,1.70和2.25 g/kg DM。结果表明,葡萄渣单宁对绵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绵羊氮表观消化率和存留率(P<0.05);显著降低绵羊瘤胃液总氮和蛋白氮浓度而显著提高尿素氮浓度(P<0.05),对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显著提高绵羊瘤胃液丙酸摩尔比而显著降低丁酸摩尔比和乙丙比(P<0.05),对绵羊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及其他酸摩尔比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此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25 g/kg DM含量的葡萄渣单宁,能够提高绵羊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滩羊羔羊瘤胃和小肠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的断奶滩羊公羔,屠宰后采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和小肠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十二指肠样品Chao1指数高于瘤胃、空肠和回肠,瘤胃样品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其他部位,但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丝状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中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相对丰度与瘤胃相比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空肠和回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瘤胃中的未鉴定菌属(Unidentified)、理研菌属_RC9(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密螺旋体属_2(Treponema_2)、瘤胃球菌属_NK4A214(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普雷沃菌属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肠中Family_ⅩⅢ_AD3011_group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滩羊羔羊瘤胃中细菌的多样性更丰富,瘤胃微生物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细菌区系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日粮精粗比对湖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4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且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各试验组羊分别饲喂精粗比70:30(A)、60:40(B)、50:50(C)和40:60(D)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试验B组的氨态氮、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D组(P<0.05)。2)4组共产生875个OTU,其中共有OTU为725个,占总OTU数量的82.86%,试验A和D组分别含特有OTU为6和1个。试验A组的细菌门数量和香浓指数显著高于试验C和D组(P<0.05),而辛普森指数则显著低于试验B和C组(P<0.05)。试验C组细菌多样性与试验A和B组差异显著(P<0.05)。3)在门水平上,试验A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菌门(Spirochaet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C和D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A组毛螺菌科_ND3007(Lachnospiraceae_ND3007)、密螺旋体属_2(Treponema_2)、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未培养瘤胃杆菌属(Uncultured_rumen_ bacterium)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D组(P<0.05),而毛螺菌科_XPB1014(Lachnospiraceae_XPB1014)和未培养拟杆菌目_BS11(Uncultured _Bacteroidales_BS11)的相对丰度则分别显著低于试验C和D组(P<0.05)。综上所述,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提高湖羊瘤胃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瘤胃的发酵。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饮水温度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瘤胃组织的显微观察研究不同饮水温度下瘤胃结构的变化,筛选冬季适宜的育肥羊饮水温度。选择135只体重相近的健康育肥后期羊,随机分成3组:2 ℃水温组、8 ℃水温组和20 ℃水温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羊。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2 ℃水温组比较,饮用8和20 ℃水可使羊的日饮水量显著增加(P<0.05);虽然不同水温组羊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但饮用20 ℃温水相比2 ℃水显著提高了羊的饲料利用率(P<0.05)。2)从血清理化指标看,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2 ℃水温组比较,饮用8和20 ℃水显著提高了血清GLU含量,分别比2 ℃组增加了1.39和1.14倍,且20 ℃水显著降低了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血清尿素氮、总蛋白和血清3种内分泌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含量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3)从瘤胃的显微结构可看出,与2和8 ℃水温组比较,饮用20 ℃水显著提高了羊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及其表面积(P<0.05),且20 ℃水显著降低了瘤胃肌层厚度(P<0.05),提高了黏膜下层厚度(P<0.05),但各组间瘤胃黏膜上皮厚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4)随着饮水温度增加,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P和NDF,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育肥羊冬季饮用温水有助于提高其饲料利用率,改善瘤胃功能,并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