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茶棍蓟马的预测预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采用I指标、C_A指标、L指标、扩散系数C和K指标等5种聚集度指标,结合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M~*-■直线回归方法研究贵州中部地区茶园茶棍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贵州中部地区茶园中茶棍蓟马成虫及若虫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但成虫表现为个体间相互排斥(Iwao回归方程M_(成虫)~*=-0.419 0+1.559 3■,α0),若虫表现为个体间相互吸引(Iwao回归方程M_(若虫)~*=5.267 5+1.397 4■,α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为平均735头/朵花,而若虫数量在末花期达最大(79头/朵花);西花蓟马成虫在辣椒上部叶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下部,而其若虫数量以辣椒中部叶片最多。运用聚集度指标、Taylor方法和Iwao的M-m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主要集中在辣椒花朵,其成虫、若虫的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茶黄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树的嫩芽部位.茶黄蓟马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喜食茶叶的幼嫩叶片引起.低、中和高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1.006m +0.367)、N=t2/D2(21.509m +1.083)和N=t2/D2(-21.107m +1.223);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0(n)=2n±7.1488、T0 (n)=2n±6.8811和T0(n)=2n±1.8655;当茶黄蓟马成虫的密度为100.0头/叶时,3个不同海拔茶园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9、32和36片.累计虫量达2.4头/叶时,在低海拔和中海拔茶园均应继续进行观察,而高海拔茶园需进行防治.[结论]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均主要聚集在嫩芽部位,累计虫量2.4头/叶可作为高海拔茶园防治茶黄蓟马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线性回归方程对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引起。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N=1/D2(1.3533/m+1.964)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大棚非洲菊不同花期、不同时间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的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回归方程进行了其空间分布图式的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为非洲菊上蓟马优势种,盛花期共数量占蓟马总数的96%,成虫数量随非洲菊开放花朵的增加而增加,到盛花期达最高密度15头/朵,而若虫主要集中在即将凋谢的花朵中,最高密度达36头/朵。5月中旬为蓟马的危害高峰期,且蓟马的总量随温度的增减变化明显。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非洲菊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习性,而若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利用Iwao回归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为田间调查取样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为西花蓟马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云南省弥渡县四季豆西花蓟马的危害情况进行研究,为四季豆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依据。为了更加了解西花蓟马在四季豆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方程对四季豆叶片上的西花蓟马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花期和成熟期以及叶片在绿色和浅绿色两种生长情况时,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四季豆叶片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成虫主要分布在四季豆上部,若虫分布在下部;若虫数量在各个时期均多于成虫数量,成熟期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普遍高于开花期叶片上的种群;绿色叶片上的种群数量要多于浅绿色叶片上的种群数量。四季豆西花蓟马呈聚集分布,在田间防治四季豆西花蓟马时,应该注意对若虫以及绿色叶片上的蓟马进行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7.
昆明大棚月季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蓟马对昆明切花产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西花蓟马近年来已成为昆明切花上蓟马的优势种.本文对昆明市大棚切花月季不同的时间、不同生育期蓟马若虫、成虫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西花蓟马数量随花朵开放增加,最多为花中期16头/朵,西花蓟马在蓟马中所占比例在大棚内6月份可达100 %.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和Taylor幂法则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蓟马成虫、若虫和西花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越聚集;蓟马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此行为与环境(如温度、湿度、寄主养分、杀虫剂施用频率等)共同作用所致,而西花蓟马成虫聚集行为则更多由环境因子造成.  相似文献   

8.
应用频次分布检验法、Taylor幂法则、Iwao的 m -m回归方程及聚集度指标测定和分析了稻象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 ,稻象甲成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普通的负二项分布 ) ,分布的基本成份为疏松的个体群 ,个体群面积为 0 .0 98~ 0 .1 6 3m2 ,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引起的。 3种资料代换公式的效果以Iwao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调查研究了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葱田间蓟马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肃省金昌武威地区,大葱田间蓟马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蓟马聚集受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若虫与成虫的理论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0.
苦豆子是宁夏中部荒漠沙化区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豆荚螟是危害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利用频次分布指标、6种聚集指标以及m*-m回归、Taylor幂法则研究了苦豆子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害虫的分布趋向于均匀分布.Iwao的回归方程m* =0.08513 +0.87461 m(r =0.9694),表明害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lgS2=-0.02854+0.90897lgm(r=0.9915),显示苦豆子种子害虫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苦豆子密度的提高趋于均匀分布.聚集原因分析(λ<2)表明害虫聚集主要是由于苦豆子植株生长状况及环境条件所致.并用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了不同密度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汪勇  朱飞  陆远强  朱强  王志  杨光德 《吉林农业》2010,(12):105-105
茶棍蓟马已成为凤冈县茶树上主要害虫之一,今年发生较为严重。文章通过在永安镇田坝村茶叶基地试验,黄板对茶棍蓟马成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修剪、菜喜、吡虫啉、联苯菊酯等对茶棍蓟马成、若虫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杀虫剂非施用环境中入侵西花蓟马和本地蓟马的种群变化情况,明确主要蓟马种类,对白车轴草、粉花绣线菊和紫苜蓿3种植物上的蓟马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和时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夏季3种植物上蓟马的种群动态出现6月初和8月末2个发生高峰,成虫整个发生期内最高值为白车轴草上达8.3头·株~(-1),若虫为8.8头·株~(-1)。采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函数法则检测3种植物上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发现蓟马成虫在3种植物上均为聚集分布,蓟马的聚集原因主要由自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3种植物上的蓟马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西花蓟马、黄蓟马和棕榈蓟马是3种植物上的共有优势种,且在夏季不同时期内不同植物上的蓟马比例存在差异,以夏初各种蓟马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田是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重要场所,秧苗期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对沿黄稻麦轮作区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运用频次拟合检验、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随水稻秧龄增大从负二项分布向奈曼分布过渡;建立的Iwao回归式为:m*=0.9654+1.1329m,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运用Taylor幂法则得到回归方程:lgs2=0.1371+1.3847lgm;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t2/D2(1.9654/m+0.1329)。  相似文献   

14.
黑蚱蝉是危害柚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观察黑蚱蝉羽化过程并应用5个聚集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黑蚱蝉羽化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可为该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黑蚱蝉若虫羽化垂直分布规律为柚树1~2 m处的羽化虫数占总羽化虫数的48.30%,2 m以上的占34.00%,1 m以下的占17.70%;羽化空间分布型格局的5个聚集指标分别表现为I(丛生指标)0,m~*/m(聚块性指标)1,C_A(聚集度指标)0,C(扩散系数)1,k(负二项分布指标)0,因此,黑蚱蝉若虫羽化在思州柚树上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黑蚱蝉羽化过程包括羽化地点选择、壳裂、出壳、展翅、晾翅等5个阶段,时间大约为4 h。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树绿鳞象甲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绿鳞象甲在茶树上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茶树绿鳞象甲的聚集均数均大于2,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树绿鳞象甲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绿鳞象甲在茶树上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茶树绿鳞象甲的聚集均数均大于2,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对烟粉虱卵在黄瓜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Iwao回归模型α=1.148 2>0,β=1.423 1>1;Talor幂法则loga=0.398 4>0,b=1.517 4>1.表明烟粉虱卵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下降,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个体间相互吸引.采用Iwao方法求出不同卵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用各种聚集度指标及Iwao平均拥挤度(m)=α+β(X)和Taylor幂法则S2=a(X)b 等方法,对水稻纹枯病空间参数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由病害本身习性或环境因子引起.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法和Taylor法得出了其理论抽样数,并利用Iwao法和Taylor幂法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9.
梨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02-0.432 29/n(t=1.96,d=0.2),最大样本数为n=46。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雅美鹿蹄草和鹿蹄草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4种聚集度指标,均匀度法,最近邻体法和Iwao方程对太白山雅美鹿蹄草和鹿蹄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鹿蹄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Iwao方程表明,2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均是个体群,但雅美鹿蹄草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鹿蹄草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