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大力发展乡土阔叶林的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我省乡土阔叶林造林树种选择和主要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乡土树种枫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枫香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优质乡土树种和亚热带阔叶林中的优良先锋树种,目前在我国南方已广泛种植。本文主要介绍枫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包括生物学特征、多目标育种、生长规律、育苗造林技术及其在针阔混交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祥全 《热带林业》2004,32(3):34-38
乡土树种是当地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生物、水分等生长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利用乡土树种造林,既是符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又是保护、恢复和发展我省热带森林的有效途径。发展乡土树种造林,苗木是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乡土树种的采种、育苗以及苗圃管理等技术,以供大家参考,对今后苗木的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既适宜零星栽植,又可成片造林。目前,樟树已成为城乡绿化的优良树种,被广泛栽植,用于美化和观赏。而在皖南地区,则是人们最喜爱的乡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优点,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最佳保障.然而我省在以往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着选择树种较少,大量使用外来树种等弊端,因此建议开展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加强科学研究,搞好乡土树种繁育;制订优惠政策,推行乡土树种造林.  相似文献   

6.
几种阔叶树种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南方林区林种、造林树种的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对阔叶材和优良阔叶树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阔叶林又有较好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等功效,阔叶树种造林已成为人工林造林的首选。然而,生产上大部分树种的培育还是以普通种为主,种子品质差,尚未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
浙西南丘陵地八种乡土阔叶树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类繁多的乡土阔叶树种资源,在提供林产品、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木材加工业和香菇业的过量发展,近几年来,浙西南地区天然阔叶林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这不仅造成林业产业的资源危机,更严重的是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保护天然林,加速发展人工阔叶林,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80年代初,在龙泉市境内采集了具有一定用材和观赏价值的8种乡土阔叶树种子进行育苗,并在城郊的丘陵地上设置造林试验,旨在筛选优良造林树种。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供生产单位参考。1 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位于浙西南…  相似文献   

8.
白桦是额尔古纳市乡土树种,又是呼伦贝尔地区急需造林的阔叶树种。建立白桦采种基地,采取间伐方式,保留生长健壮母树,对其进行管护,促进母树结实优良种子,满足呼伦贝尔造林绿化生态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9.
滇朴为榆科朴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m以上,具有树形优美、材质细腻、经久耐用、生长快、适应广、喜光、耐瘠薄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我省优良乡土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而大量种植。  相似文献   

10.
昆明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物种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较强适应性、协调性和代表性的优良乡土树种.但是长期以来,昆明地区的荒山绿化树种基本上是松柏类、桉树,荒山造林树种单一、景观单调、生态功能较差,不能充分体现昆明优越的自然地理特色,与云南"植物王国"的美誉极不协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关部门对本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育苗、造林技术不过关,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等.本试验通过对乡土树种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效果对比试验,旨在为昆明地区乡土树种造林提供配套技术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高山乡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老岭林场开展了北亚热带三峡地区高山造林树种生态调查[1]。依据调查结果:1981年选择玉兰、银鹊、鹅掌秋、鄂枫杨、漆树、大叶杨、山桐子、桦榛、白辛、檫木、珙桐、香椿、亮叶桦、水曲柳等阔叶乡土树种和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柳杉等针叶乡土树种开展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26 a(2004)调查表明:26 a(2004)生现实遗传增益银鹊比11个阔叶树种材积提高26.8%,比其它10个阔叶树种材积提高32.0%;日本柳杉比4个针叶树种材积提高36.5%,比其它3个针叶树种材积提高48.8%。银鹊,日本柳杉最适宜三峡山区生长,营造银鹊、日本柳杉工业用材林,可大力提高新造林分生产力,现实遗传增益15%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巧珍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47-49,58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针阔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为最大,马尾松×闽粤栲混交异龄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大。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将为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混交模式的选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章古台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选择造林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地,开展了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针叶树以樟子松、彰武松,其次是油松、东宁赤松的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比较高;阔叶树以白榆、怀槐、刺榆、暴马丁香、桑树和色木槭的抗性比较强,生长比较快。  相似文献   

14.
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景观生态学及林相改造的相关理论,对千岛湖森林的原生植被、林地类型、目的阔叶树种丰缺度和立地质量等4要素进行了调查,以地带性顶级群落及进展演替中期的森林植被类型为目标景观林分,提出了林相改造11种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亚热带天然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庆元林场千岗坑林区选取6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杉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程度直接受到群落类型、优势种类优势度、群落发育阶段及郁闲度等方面的影响;从植物物种多样性保存出发,应大力提倡营造多树种常绿阔叶林或杉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结合次生林经营发展珍贵用材树种的战略利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个动态、稳定、优质的全国森林生态大系统, 是培育自然财富, 提升国家实力的战略举措。我国的天然林正在国家保护下走向恢复, 速生丰产林在面积上已稳居世界第1, 但质量有待提高。现在的一个关系更大全局的问题, 是要在持续扩大造林的同时, 重点提升一般森林的质量, 这是培育国家自然资本的根本战略。特别是对于在面积上占主体地位的低质次生林, 要采用乡土用材树种进行"补植", 即推行"近自然育林"。文中认为, 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 特别是以乡土用材树种"转变"低质次生林, 用30~40年的时间, 就可以建立起一项总价值约为800万亿元的国家自然财富(仅立木), 比现在的价值大133倍  相似文献   

17.
AHP法在区域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区现有森林资源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五个层次的林种,树种结构层次分析调整模型,其中既有完全层次也有不完全层次,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用AHP法对林种,树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林种,树种结构得到改善,用材林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它林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针阔叶比从现有的1:5.87调整1:1.68,树种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等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层表土呈酸性,石砾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4.0%、1.11 g/cm3、58.01%、37.73%和20.28%;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96.02,442.95,321.38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5.99-8.20 cmol(+)/kg,电导率为57.87-97.44,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88 g/kg、105.20 mg/kg、0.19 g/kg、2.22 mg/kg和130.53 mg/kg。(2)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最大持水量、土壤p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林的石砾含量与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有显著差异(p=0.003,p=0.009,p=0.01),全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5),碱解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8),速效钾与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12);毛竹林pH值和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6,p=0.030,p=0.035)。(3)从土壤理化性状来看,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和肥力要比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总结以往千岛湖林相保育与改造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千岛湖的林相富含时代特色,建设美丽中国就有必要加快阔叶化、彩叶化、珍贵化林相的保育与改造步伐,进而提出新时期千岛湖区林相特色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