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长沙地区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得出男性不育患者体质分布的特点及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常见病因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男性不育的新思路。方法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长沙地区344例不育男性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分析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体质占17.4%,单一偏颇体质占25.6%,混合偏颇体质占57.0%。总体体质类型前10位依次为平和质(17.4%),湿热痰湿质(14.2%),阳虚气虚质(9.59%),湿热质(8.43%),阳虚痰湿质(6.69%),痰湿质(5.81%)、气虚湿热质(5.81%),气虚质(4.94%),阳虚质(4.36%),气郁气虚质(3.49%)。男性不育患者双侧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质、痰湿质在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患者中分布比例较高。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质、湿热质和气虚质是主要单一体质类型;复合类型中各型相对分散,但仍然表现以湿热复合类为主要特征,而阳虚、气虚、痰湿复合类次之的分布特征。湿热质、痰湿质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34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体质分布的特点及其精液质量、睾丸大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常见病因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方法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344例不育男性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思路。结果 344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体质占17.4%,单一偏颇体质(为一种偏颇体质者)占25.6%,混合偏颇体质占57.0%。总体体质类型前10位依次为平和质(17.4%)、湿热痰湿质(14.2%)、阳虚气虚质(9.59%)、湿热质(8.43%)、阳虚痰湿质(6.69%)、痰湿质(5.81%)、气虚湿热质(5.81%)、气虚质(4.94%)、阳虚质(4.36%)、气郁气虚质(3.49%)。结论 从单一体质类型看除平和质外,湿热质和气虚质是不育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复合类型中,虽然各复合型相对分散,但仍然表现以湿热复合类为主要特征,而阳虚、气虚、痰湿复合类次之的分布特征;而总体阴虚质、特禀质、血瘀质及其复合类都很少见;不育症患者不同睾丸体积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随机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3例,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判定患者体质类型,并进行身高、体质量、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记录伤口愈合速率、愈合时间、预后结局等情况。分析中医体质对2型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 DFU患者以痰湿质、血瘀质和湿热质为多。其中血瘀质相对其他两种体质足溃疡程度较重,湿热质感染程度较重。湿热质的年龄最低,血瘀质相对年龄偏大。痰湿质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最大,糖尿病病程最短(P<0.05)。血瘀质伤口愈合速率和时间较慢(P<0.05)。结论 痰湿质、血瘀质和湿热质是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体质,不同DFU患者临床特征不同,血瘀质的伤口愈合较慢,提示不同体质下DFU的预防及治疗应有侧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长沙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于长沙地区工薪阶层的体检人群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抽样调查。结果 1.NAFLD的中医体质分布如下:(1)第一体质构成比:平和质42.9%、痰湿质17.1%、湿热质10.2%、阳虚质9.9%、气虚质6.2%、阴虚质6.0%、气郁质4.5%、血瘀质1.9%、特禀质1.3%;(2)不同性别、年龄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一(P<0.01);2.NAFLD主要中医体质与生活方式存在相关性:(1)痰湿质中保护因素:睡眠较好(Exp(β)=0.432,P=0.023);危险因素:很少运动(Exp(β)=2.524,P<0.01);(2)湿热质中保护因素:偶吸烟(Exp(β)=0.326,P=0.003)、不饮酒(Exp(β)=0.266,P<0.01)、偶饮酒(Exp(β)=0.487,P=0.011)、清淡饮食(Exp(β)=0.105,P=0.002);(3)阳虚质中保护因素:睡眠较好(Exp(β)=0.318,P=0.01);危险因素:很少运动(Exp(β)=4.378,P<0.01)。结论 1.长沙地区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为主,存在兼夹体质;不同性别、年龄的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2.NAFLD中医体质与饮食、烟酒、睡眠、运动关系密切,其中很少运动是体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痰湿质以偏咸及肉荤饮食、常饮酒、常失眠、很少运动为主;其中睡眠较好为保护因素,很少运动为危险因素;(2)湿热质以辛辣饮食、嗜烟酒、很少运动为主;其中少烟酒、清淡饮食为保护因素;(3)阳虚质以清淡饮食、常失眠为主;其中很少运动为危险因素,睡眠较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湖南省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素之间相关性。方法 对15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证素分类辨证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以狭窄程度表示,病变积分以Gensini积分计算,心功能分级采用Killip分级。结果 各证素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 > 阴虚 > 血瘀 > 气虚 > 热蕴,各组间冠脉病变程度与证素无明显相关性,各组间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各组Gensini积分气虚组病变积分较其他组高。结论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以痰浊为主要证素,但含有气虚证素的早发冠心病一般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见五种证型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68例、湿浊内停证37例、湿热蕴结证47例,脾肾两虚证31例以及痰瘀互结证25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占比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 脂肪肝程度从轻到重排序: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轻度脂肪肝湿浊内停证中TC、ALT指标外,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四项生化指标(TC、TG、ALT、HOMA-IR)在各中医证型间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的TC、TG与其它三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与TC(r=0.14,P=0.00)、TG(r=0.13,P=0.01)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ALT升高较其他三证型明显,痰瘀互结证与ALT(r=0.11,P=0.02)有显著相关性;湿热内蕴型HOMA-IR较其它四证型升高明显,湿热内蕴证与HOMA-IR(r=0.14,P=0.02)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患者HGB指标有80%高于正常值,湿热蕴结证有72.34%高于正常值,与其它三证比较占比率上升。结论 脂肪肝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能有效地帮助临床进行分型诊断,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CTNNB1基因表达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患者23例,按胸痹血瘀证亚型诊断标准分成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7例、气滞血瘀证组8例和痰浊血瘀证组8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加减养心通脉方的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服药前后CTNNB1基因表达的变化,观察服药前后血脂血糖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不同证型的患者相比治疗前CTNNB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血糖值均有所下降,气虚血瘀组治疗前后血糖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患者中TC、TG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值均有所下降,3组治疗前后TC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组、气虚血瘀证组TG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HDL、LDLC值在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3个亚型(气虚、气滞、痰浊)CTNNB1基因表达无明显的调控作用,以方测证,说明CTNNB1基因的表达可能不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之一。但该方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血糖及脂类异常,有较好的降脂和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吸毒人员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方法 采集福州市公安戒毒所吸毒人员187例,其中海洛因53例,甲基苯丙胺128例,其他毒品6例。吸毒人员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结果 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舌淡紫与证素肝、肾相关(P<0.05),苔薄黄与证素血虚相关(P<0.05),脉弦与证素脾、湿和气虚相关(P<0.05),脉沉与证素痰和气滞相关(P<0.05),脉滑与证素肾、脾及湿、热、血瘀相关(P<0.05)。结论 1、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而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痰、湿为主;2、海洛因成瘾者与冰毒成瘾者舌象分布均为舌淡紫苔薄黄,而脉象分布,海洛因成瘾者以脉弦为主,冰毒成瘾者以脉沉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小儿热性惊厥(FC)复发的相关性,进而从中医体质角度为热性惊厥复发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32例,对照组64例,填写小儿中医体质类型调查表,分析体质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异,再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平和质、阳盛质、性别因素较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阳盛质在不同惊厥类型FC复发患儿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性别与FC复发无关(P>0.05),阳盛质与FC复发相关(P<0.05),OR为4.256,95% CI为3.262~44.787。结论 阳盛质是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 >气滞 >湿热 >肾虚 >痰湿 >脾虚 >血瘀 >心虚 >气虚 >阴虚 >阳虚。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蛋白残粒(RLP-C)、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差异。方法 筛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航天中心医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90例设为中医组,同时筛选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正常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以及气滞血瘀证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与正常组的血脂水平及其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含量。结果 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54例为痰浊阻遏证,占总患病人数的60.00%,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以及气滞血瘀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血清TG、TC和LDL-C水平要高于正常组,而HDL-C含量要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痰浊阻遏证患者的TG、TC、LDL-C含量高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而HDL-C含量低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水平要高于正常组,且痰浊阻遏证患者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水平要高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为痰浊阻遏证候,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RLP-C及其相关指标差异显著,其中痰浊阻遏证患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湖南地区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TC、TG、HDL-C、LDL-C)的相关性,为冠心病辨证分型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采集299例冠心病患者四诊信息,并按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浊中阻证、气滞心胸证及气阴亏虚、痰热瘀阻证四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30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Hcy及血脂水平,统计分析各指标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D各证型组血浆Hcy水平整体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以气阴亏虚、痰热瘀阻证组为最高(P<0.05)。健康对照组的HDL-C水平高于各证型组(P<0.05)。结论 湖南地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Hcy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气阴亏虚、痰热瘀阻证血浆Hcy水平为最高,CHD各证型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因此血浆Hcy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本地区冠心病中医分型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为RA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且确诊为RA病历资料299例。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RA中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结果 血沉:湿热痹阻证血沉表达水平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类风湿因子:各证型间的类风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湿热痹阻证表达水平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肝功能:RA各证型球蛋白平均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值,白球比均低于正常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关系,血沉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肝肾阴虚证辨证指标,C反应蛋白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指标,但其临床检验效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雅  陈斌  龙远雄  张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1):1234-123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辨证及组方规律,进而探讨其证治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HBV-ACLF患者病例资料,录入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录入数据进行字段提取后,相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社会网络等分析。结果 根据对247例患者病例数据分析,其主证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瘀黄证、湿热内蕴兼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药物频次≥ 12的药物43味,使用频率居于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赤芍、丹参、白术、甘草、薏苡仁、石菖蒲、黄芩、虎杖、滑石,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水渗湿、活血补气药物为主。结论 HBV-ACLF病位主要在肝、脾,证型以湿热瘀黄证、脾虚瘀黄证、寒湿困脾证为主,治疗多以祛湿退黄、化瘀解毒、温阳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