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3年1月以来,四川达县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现已跌破6∶1盈亏平衡点.为全面了解全县当前生猪产业的有关情况,准确分析猪价下跌原因,科学指导养殖户积极应对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的形势,达县畜牧食品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实地,对生猪生产、加工、销售等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达县如何立足县情,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思考,认为今后五年,达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是;着眼于产业优势化,着重于产业市场化,着力于产业科技化。一、着眼于畜牧产业优势化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就应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达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达县2001年至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定位在:将畜牧业发展成为达县农…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达县如何立足县情,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思考,认为今后五年,达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是:着眼于产业优势化,着重于产业市场化,着力于产业科技化。1 着眼于畜牧产业优势化  根据达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达县2001年至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定位在:将畜牧业发展成为达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使达县由畜牧大县发展为畜牧强县。1.1 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猪产业是云南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生猪产业的发展,对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生猪产业的发展变化,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危机以及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在生猪产业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些实践与探索,得出云南省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即构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大力发展安全、优质生猪生产,依靠科学技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生猪产业升级、增效是云南省新时期发展生猪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达县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达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生猪产业化工程以来,生猪数量、质量和养殖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因此,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6.
达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达县水果产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相应对策,以促进达县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果农持续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在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生猪产业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生猪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富川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生猪产业的思想、目标和路径,以及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以促进富川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保障市场供给。生猪养殖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重要食品。改革开放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和全国一样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夯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健全完善生猪产业保险保障需求,贵州不断优化生猪保险政策,加强产 品创新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阐述了贵州生猪保险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实际推动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生猪保险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1 三台县发展现代生猪产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2007年以来,在国家扶持生猪产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三台县生猪产值和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茅,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生猪大县,加快了由传统生猪产业向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步伐,现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广安市是一个以生猪产业为主的畜牧业大市。从2002年起,该市认真研究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将生猪产业作为广安市的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优先发展,以在全市大力实施生猪换种工程为抓手,努力实施生猪现代养殖工程,强力推动生猪产业大发展,使生猪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猪业科学》2012,29(8)
为加快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日前,南昌市特制定《南昌市“十二五”生猪发展规划》,推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22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2年,我国生猪产业在非洲猪瘟后重回供需基本平衡的常态化,生猪价格波动振幅加大,产业规模化程度、集中度均快速提升,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大幅上涨,增效降本成为行业年度主题,种业振兴进入实施阶段。本文总结了2022年度国内外生猪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对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业》2007,(7):61-61
日前,安徽省召开了“发展生猪产业推进会议”,面对前阶段全国猪肉价格上涨和生猪生产下滑局面,安徽省农委确定,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为突破口,及早实施生猪产业发展“462”计划,全面提升安徽省生猪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信阳市养猪业协会成立于2003年,近期以来,生猪生产出现较大波动,生猪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为保护信阳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市养猪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得力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市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现将经验简介如下,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近年来,四川省达县畜牧食品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建设畜牧经济强县和生态养殖大县”的战略规划,加大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化步伐,使农民养殖得到持续增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在采访达县畜牧食品局局长黎军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进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抓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长江  李军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4):16-17,20
1优质生猪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科学规划.建立生猪产业集群带 根据传统习惯、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生猪发展禁(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布局区域载畜量。用抓工业的理念抓优质生猪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作为我国生猪养殖大省和外调大省,常年生猪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是全国重要的生猪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本文采用波特钻石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分析、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要素对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从生产要素和相关支持产业方面来看,河南省生猪产业竞争力分别位于第2位和第1位,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从产业结构及同业竞争方面来看,河南省的生猪产业竞争力位于第8位,优势并不明显;而河南省的生猪产业竞争力在需求条件方面位于第20位,处于中下游水平;河南省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位于第2位,竞争优势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四川达县立足县情,抓住西部大开发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畜牧品种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计划将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到2005年达县的畜牧业产值应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如何实现这一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杨兴平副书记经过对达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思考后,提出了以下思路:着眼于产业优势化,着重于产业市场化。 着重于畜牧产业市场化 要把畜牧业建成达县的优势产业,关键在于畜牧业产业能否实现市场化,畜牧产品能 否转换为畜牧商品。 瞄准市场调结构。一是狠抓生猪质量工程,提高生猪品质和瘦肉率。二是积极发展优质禽类生产,加快改良本地禽类品种,提高其蛋用、肉用性能。三是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加速发展以兔、羊为重点的草食动物,提高肉牛的品质和老残牛快速育肥水平,做到数、质、效同步发展。四是鼓励支持、引导发展珍珠鸡、宫庭鸡、山鸡、绿头鸭、蛇、甲鱼、蝎子等特种养殖,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要。 看准市场搞加工。要大力发展畜牧加工业,重点发展畜牧精加工、深加工,提高畜牧初级产品的转化程度,提高畜牧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一是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技术改造等办法,盘活现有的6家肉联厂,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在"十五"期间,新建奶品加工厂1个,良种母猪和外二杂母猪饲料加工生产线和番鸭生产线各一条。三是建立畜禽产品基地,实施畜牧业"两线三片"发展战略,实行"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区域化规模生产,为畜牧加工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 盯准市场抓营销。一是转变陈旧落后的营销观念,树立"以销定产"的经营观念、开拓创新的竞争观念、利润至上的效益观念。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信息,科学把握市场走势,超前选择目标市场。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牧商品,创立名、新、特产品。四是实行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既注意开拓城镇市场、本地市场、又要注意开拓农村市场、外地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五是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的建设,鼓励、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协会、专业村社、专业场站、专业市场带动农户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发展,引导和推动农民走产业化路子。 着力于畜牧产业科技化 畜牧产业优势化关键在于畜牧产品的市场化,而畜牧产品的市场化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和保证,来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实现畜牧产业科技化。 建立科技繁育体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在2005年前建成层次分明的"种畜禽场—扩繁场—商品畜禽养殖场(户)"宝塔式优质畜禽生产结构;二是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三是加强种畜禽的管理。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种畜禽品种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畜禽竞价展销制度,提高种畜禽质量。 建立科技防疫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一是要加强兽医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及兽药残留监测系统;二是对动物疫病防制实行社会化、强制化和统一化。对饲养、流通、屠宰、加工等环节实行严格的防疫检疫监督,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开展畜禽产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将畜禽产品卫生质量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禽产品卫生。 建立科技饲料体系。一是大力开发饲料资源,继续抓好农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配合生态工程抓好退耕还草和种草养畜工作,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二是指导、服务、管理好现有的13家饲料生产企业,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饲料的质量和产量。三是加强工业饲料、饲料市场的管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监测,确保饲料安全。 建立科教信息体系。一是要大力引进畜牧高新技术,推广一批畜牧科技项目,尽快缩小达县与发达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差距,二是要加强畜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够接受、运用先进畜牧科学技术的知识型农民。三是尽快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县、市、省畜牧部门之间的算机联网,对畜牧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引导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销售,防止畜牧生产无序和大起大落,确保畜牧业经济持续增长、畜牧业成为优势产业。 着眼于畜牧产业优势化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就应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达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达县2001年至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定位在:将畜牧业发展成为达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使达县由畜牧大县发展为畜牧强县。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05年达县的畜牧业产值应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这样定位达县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基于达县已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坚实的发展基础。达县畜牧业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大县。1999年,达县畜牧业产值为11.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3%,比1978年高出23.3个百分点。 较好的发展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达县具有“春早光照宜,夏热雨水足,秋凉多阴雨,冬暖少霜雪”的气候特点,极适宜畜禽繁衍和饲草生长。有可利用的各种草地75万余亩。天然植被可食牧草30余种,年产草量76万余吨。年产农作物秸秆66万吨,农副产物糠、麸、糟、粕、饼34万吨。二是品种优势。达县猪、牛、羊、兔、鸡、鸭、鹅、蜂等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不少是优良品种。三是区位优势。达县位于达州市中心,地处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是川东北地区交通枢纽,秦巴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无疑为达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达县紧紧抓住省、市建设长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这一发展机遇,计划10年内建设好“三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三大工程”的实施,将为加快达县畜牧业的发展助推加力。  相似文献   

19.
南川区石墙镇是典型的“粮猪”二元结构的中等农业镇,四年前生猪养殖处于全区中下水平,年出栏生猪7000头左右。几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以生猪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探索出“六轮并进”的生猪发展模式,到2007年底止,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60户,年出栏生猪跃居全区第一,达到人平2头以上,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生猪产业发展重点镇”的称号。其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关系着农林牧渔增收致富,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重要基础。深入分析猪周期发展历程,研究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短板,进而推动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