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网络阅读的现状及网络阅读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不良影响,并给出了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网络阅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对上海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农民工培训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上海新生代农民工"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发展需求。目前,由于二元社会结构等原因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面临种种困境。必须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发展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并从立法、执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的角度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低的现状,并从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本身3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低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迫切性。对此提出了加快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城镇化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政治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心理,需要拓展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途径,提高其政治认知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国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政治情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为端正其政治动机奠定经济基础;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实践的渠道,明确其政治态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的有效转移。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转移的素质困境,并从新生代农民工和政府两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升进行了相关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的八零后、九零后农民工,而在用工大省江苏,民工荒缺口大大超过了往年,以江苏省农民工流入地南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研究江苏省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具有典型意义,并对目前"民工荒"现象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错位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63-16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要素。因此,从新生代农民工成婚难问题、婚姻稳定性问题、阶层内婚姻问题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婚姻困境,并从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社区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困境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工作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从调查来看,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为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要,必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道素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充分保障其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在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并由此提出必须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消除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障碍;改革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关系转接机制;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现有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归属感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现代职业"的培养,应从职业发展视角出发,主张政府、企业、社会各尽其责,从而实现现代职业期望,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从处于双向边缘化位置转变为拥有双向选择权的主动位置。  相似文献   

12.
刘俊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95-4897
基于我国特殊国情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特定群体的特征,研究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内涵,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内涵应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力、适应力及环境力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就业能力内涵指标的分析,得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严重弱势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和改善就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成都市266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高阶测量结构方程模型(HCFA)。研究结果表明:报酬待遇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解释能力下降,劳动时间安排、工作环境的解释能力上升,社会保障的解释能力最差,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对报酬待遇的关注降低,对劳动时间安排、工作环境等的关注加强,而对社会保障的关注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gradual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spe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th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s increas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is group in cities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are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his study took the migrant work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ook the representative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s the respondent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se aspects, such as nature information, employment selection, employment quality, and social security, etc. Finally, it provided valuable ideas and methods on the reasonable solutions of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to better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improve their living qualities.  相似文献   

15.
选取广东省服务业480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的工作满意度量表测查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状况。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工作略偏向满意状态,位于平均满意水平以上的达34.9%,均值得分3.22,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的依次为:人际关系满意度(3.51)>自我发展满意度(3.41)>工作本身满意(3.12)>工作条件满意度(3.06)>工作回报满意度(3.04);(2)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和拥有的土地要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满意度越高,未婚者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已婚者,拥有土地要素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民工城乡双向流动性的差异,将农民工划分为市民化农民工、候鸟式农民工和季节性农民工3个群体,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对这3类农民工回流的分层促进,以及这3类农民工回流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分层推进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将吸引外出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回流就业、创业又会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军  李鹏  郑希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38-20740
首先基于动态粗集理论对农民工群体进行建模,将农民工群体动态的划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农民工群体、现实农民工群体、边缘农民工群体和非农民工群体。其次提出依据农民工个体属性的迁移系数判定他位于农民工群体的层次。此过程不仅充分考虑了农民工个体在社会中的动态表现和各种不确定因素,还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公司农民工群体结构分析的应用举例验证了研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秦秀清  胡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7-12430,12446
通过2010年6月23~27日在赣州市于都县工业园就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相关问题对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的择业就业发展情况及职业理想。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用人不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生代农民工欠缺职业规划,学习培训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的融入务工所在地。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竞争力;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权利保障,提高他们的话语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杜毅  王孔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10-15710,15772
农民工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社会保障仍然不充分。由于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以及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差异性需求,因此提出应将全体农民工纳入强制性工伤保险,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分类实施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就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及社会救助,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北碚区返乡农民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雪亚  邵前程  魏昭林  黄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64-15966,15969
[目的]对重庆市北碚区返乡农民工生活、思想、就业等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并就返乡农民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方法]按行政区范围将北碚区划分为3个不同类型区,采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座谈法、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返乡农民工状况。[结果](1)返乡后农民工生活质量明显下跌,但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别;(2)返乡农民工大多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提高自身技能,以便就业、创业。[结论]政府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