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根据黑龙江省 1980~ 1999年的林火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 ,对黑龙江省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林火可分为 1980~ 1987年的多发段和 1988年以后的低发段。人为火与总林火规律相似 :次数频谱周期为 16、4 5a和 2 3a ,面积频谱周期为 6a。雷击火次数频谱周期为 9 1a和 3 0a左右 ,面积频谱周期为 9 1a。总林火次数和面积显著正相关 ,雷击火的次数与面积不相关。林火主要发生在 4月、5月。人为火面积集中在 3月、4月 ,雷击火面积集中在 5月。林火由西北向东南呈条带状分布 ,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林火较少。有 5个林火多发区。林火面积、平均蔓延速率、持续时间呈对数正态分布 ,具有自组织特点 ,分数维分别是 0 86、1 0 5和 0 6 8。对火频谱周期、自组织性进行了讨论 ,指出自组织函数将林火的时空特性结合在一起 ,采用负幂函数描述时存在适用下限并给出计算公式。对不同区域的自组织分数维进行了比较。对人为引入火烧的适宜强度和频度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林火规律研究I.林火时空动态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金森  胡海清 《林业科学》2002,38(1):88-94
根据黑龙江省1980-1999年的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黑龙江省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火可分为1980-1987年的多发段和1988年以后的低发段。人为火与总林火规律相似:次数频谱周期为16、4.5a和2.3a,面积频谱周期为6a。雷击火次数频谱周期为9.1a和3.0a左右,面积频谱周期为9.1a。总林火次数和面积显著正相关,雷击火的次数与面积不相关。林火主要发生在4月、5月。人为火面积集中在3月、4月,雷击火面积集中在5月。林火由西北向东南呈条带状分布,具有自组织特点,分数维分别是0.86、1.05和0.68。对火频谱周期,自组织性进行了讨论,指出自组织函数将林火的时空特性结合在一起,采用负幂函数描述时存在适用下限并给出计算公式。对不同区域的自组织分数维进行了比较。对人为引入火烧的适宜强度和频度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2000-2009年林火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林火年际变化的分析,总结出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黑龙江省10年间发生的林火以人为火为主;林火发生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即林火脆弱带的分布区域为大兴安岭、黑河及伊春部分;10年间森林火灾次数随年际时间呈下降趋势;其年均林火面积在105 hm2附近震荡;森林火灾发生所产生的危害程度,2003年和2006年危害指标最重;10年间森林火灾扑救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18年的浙江省MODIS-MCD64A1森林火灾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斯蒂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地形、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因子对浙江省的林火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 866次,年均发生林火104次,林火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及与丽水市交汇区域、丽水市中部和北部区域、衢州中部、台州和宁波东部区域及金华、杭州和湖州的小面积区域;(2)时间上,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在年际间的波动较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月火点分布不均衡,林火在10、11、12月和次年的1、2、3和4月的火点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以上;(3)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9个林火发生重要因子,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年均温度、高程、年降水量、河流密度、月植被覆盖度、坡度、前一年植被覆盖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公路密度;运用逻辑斯蒂模型方法计算出林火发生与日平均气压、月植被覆盖度、坡向指数、坡度、日最大地表气温、公路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点密度、河流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和高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年landsat5 TM数据和地面火烧记录信息,在Envi5.3平台下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连续火斑数据,提取火斑数据dNBR指数。结果表明:1988—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之前,大兴安岭地区林火以低烈度火为主,1998年之后低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1998年之后高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1)。月均最高气温与高烈度火占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月平均风速与高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通过对比分析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林火特征和气候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林火烈度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林火时空格局分析—时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黑龙江省10年的林火数据库,以起火年度和起火日期为线索,分析不同类型火源林火的频次和过火面积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得出如下结论:黑龙江省林火年际变化波动性很大而周期性很差,反映出林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人为火的次数和面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雷击火的次数和面积不具有相关性;人为火和雷击火之间不具有相关性;春季林火和秋季林火不具有相关性;黑龙江林火表现出非常清楚的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具有春、秋两个火险期和冬、夏两个安全期,春季存在危险期和极危险期;由于人为防火措施,使人为火高峰和过火面积高峰不同步;引燃条件和雷电活动共同作用使雷击火发生高峰出现在6月份;特殊年份的伏旱能引起局部地区的夏季林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省2000年-2015年的林火年际费用、人力、面积、次数等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林火扑救费用和人力的变化趋势是随时间推移下降;林火均次扑救费用呈现频繁波动;林火均次扑救人员的变化趋势由升到降;单位面积投入林火扑救费用和人员数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8.
黑河地区林火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河地区1987~2006年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黑河地区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近20年林火次数、林火面积随时间发展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并明显分成1987—1999年的低发阶段和2000—2006年的高发阶段,爱辉区和嫩江县是黑河地区林火次数的主体。黑河地区及各区火烧轮回期均小于黑龙江省的平均值,为黑龙江省火灾高发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0~2004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呈现明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1)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只在121°12′~130°16′E和46°53′~53°25′N之间发生过。(2)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主要发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基本都是雷击火,黑河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主要是烧荒。(3)大兴安岭及黑河地区各个县区夏季林火状况有很大不同。(4)6月是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最多的时期,6月15~25日是烧荒引发夏季林火的重点时期。黑龙江省6月15~20日间发生的夏季林火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过火面积也最大。7月1~5日及8月20日以后均没有夏季林火发生。(5)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从林火发生次数、林火面积、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发生原因等方面对滇西保山地区近年来林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滇西保山地区共发生林火145次,林火面积达242851hm3;林火面积与林火发生次数关系极为密切,且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滇西保山林火具有不均匀性和异质性;科学掌握林火发生的年际规律、月际规律、日际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为保山地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以及安全扑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林火发生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了塔河1972—2005年的林火及气象资料,对塔河地区近40年林火的发生次数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塔河年际气象变化与火灾次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越大,分布越均匀,林火越不易发生;风对林火的影响有双重性,在一定范围内,风促进林火的发生和蔓延,超出一定范围会抑制林火的发生;温度的变化与林火发生次数呈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金森 《林业科学》2002,38(4):171-175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森林作为可燃物主体对林火的影响具有尺度性.虽然这种影响与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但在具体尺度上的研究却很多.在实验室小尺度上同质可燃物床层与火行为的关系可用Rothemel模型(Rothemel, 1972)来描述.在林分尺度上关于森林对林火的影响的研究,包括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及其与林火发生和林火行为的关系等,国内外研究都很多.在景观斑块尺度上(GCTE 1990年定义)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关于火作为一个扰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的相互影响.在景观尺度(100km2,GCTE 1990年定义)上,特别是对景观之间的火系统(fire regime)关系研究较少.在景观以上尺度的研究国内尚未进行.介于景观和区域之间的尺度(100~10000km2)与我国的各省区内由不同森林类型形成的异质区的尺度相近.在该尺度上主要是对林火统计特征与区域可燃物、气候等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注重统计规律,较少考虑自下而上的机理.它与区域尺度上的研究是进行大尺度规划,如国家火险等级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林火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火是全球大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 它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林火与气候变化是当前林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中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和林火排放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火险期延长, 出现潜在极端火行为的天数增多, 森林火灾更加严重, 特别是北方森林火灾增加显著。未来的研究趋势是, 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在大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 把林火模型与气候模式和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耦合, 构建更为复杂的林火排放模型, 以深入揭示林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8年公布的欧洲、北美部分国家的火灾统计资料,结合我国有限公开发表的资料,从林火发生率、森林燃烧率、林火经济损失以及林火控制和预防费用投资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各国近几年林火损失情况,从中总结规律,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林火对策。一、林火发生率和森林燃烧率分析林火发生率和森林燃烧率是衡量某一地区林火出现频度和火烧林地面积大小的重要指标。70年代末美国和加拿大已开始应用这两个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其具体内函是:林火发生率=(平均10年林火发生次数)/(被保护林地面积(公顷))×100000即:某一地区10万公顷林地每年发生林火次数(次/年·10万公顷)。森林燃烧率=(平均10年火烧林地面积(公顷))/(被保护林地面积(公顷))×100000即:某一地区10万公顷林地每年过火林地面积(公顷/年·10万公顷)表1列出了欧洲、北美和中国的林火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5.
火灾发生次数火灾毁林面积(公顷)国家年均林火损失年度最少次数和最多次数年平均数年度最小和最火面积年平均面积 价值木材(千美元)(千立方米)年均森林防火和灭火费用(千美元)欧洲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芬兰法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南斯拉夫北美洲加拿大美国中东和北非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以色列约旦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土尔其 131一547 25一6 52 67一79 2 25一1 795 4一200 1 71一6942 432一9 800 243一2 480 6 34一5 433 590一1 284 98一689 97一9 19…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1~2009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资料和同期林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月降水量和月无雨日数、月平均温度及14时月平均风速是影响夏季林火的关键因子,其中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温度因子和动力因子,夏季的温湿状况以及动力条件是决定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根据温湿因子综合分析发现,夏季林火多发生在暖干型气候背景下,即气温高降水少的月份,而且这种形势下发生的火灾往往持续时间长、过火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7.
林火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世界上一些国家有关林火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指出林火对土壤肥力影响受火强度、火持续时间、可燃物种类和数量、土壤性质、降雨状况及植被恢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南方林区用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对地力长期维持不利。建议对皆伐火烧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林农复合经营方法,以维持地力,促进林木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18.
林火特性     
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对地表可燃物的火行为进行过预测.在米苏拉,蒙大拿建立实验室,在室内进行火的实验。七十年代把实验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上. 1972年,罗瑟麦尔通过对潜在火行为的评价,建立了火行为的数学模型。之后可尔比尼(1976)和安德鲁斯(1980)在现场进行广泛应用,并进了修订。但是,仅靠利用模型即公式中各项来阐述林火强度等来控制林火是非常困难的。帮助解决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林火动态研究与林火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火动态是一个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稳定指标, 准确掌握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特性是制定合理林火管理策略或规划的基础。林火动态与可燃物积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森林可燃物积累过程是开展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综述了林火动态及可燃物变化的研究进展。林火动态受地形、植被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 许多区域林火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并影响可燃物积累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会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变化, 林火管理对策也需要相应调整。我国重点林区的林火管理策略也应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可燃物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变化的气候和植被条件。  相似文献   

20.
应用线性方程确定林火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作为燃烧系统,和森林可燃物的数量,含水量以及分布状态有关,也和当时的蔓延速度和可燃物的燃烧速率有关。按照不同的要素,包括初始燃烧速率,蔓延速度和地表杂草枯枝落叶层单位面积上的负荷量,以确定林火强度。火爬坡时,蔓延速度增加,火强度相应地增加;相反,下坡火的蔓延速度减缓,火强度也相应地变小。根据计算结果,林火强度不超过1×10~3千瓦/米~2是低强度,这时1立方米内的可燃物被烧掉的数量不超过3公斤,地表杂草枯枝落叶层的可燃物数量(W_0)不超过2.5公斤。即便地表可燃物保持在2.5公斤以下,蔓延速度大于3米/分时,火强度均将超过1×10~3千瓦/米~2。地被物数量大,火蔓延速度也大的林型中将产生最大的火强度,这和过去的经验是完全符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