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4年我国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同年11月发布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2008年1月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笔者对承担动物防疫工作三类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都规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监督机械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  相似文献   

3.
对《动物防疫法》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与1998年实施的<动物防疫法>相比,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不仅明确了分工及职责,确立了许可证制度、补(赔)偿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和法律责任,还增加了疫情报告和认定、发布制度,增加了动物诊疗的监管、体制和投入保障等重要内容;在监督执行方面,明确了执法主体.但是,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动物防疫执法的工作人员,通过仔细阅读该法,笔者感到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现总结如下,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省各县在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对检疫执法主体、检疫与检验、收费等问题的不同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笔者将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明确相关规定,供决策部门、相关检疫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5.
1卫生防疫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和有关动物防疫法规.建立规范的消毒制度,肉牛场出入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室.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共十章八十五条,与现行<动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三章二十七条,修改了大部分条款.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重点对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处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风险评估、预警、认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管理及动物防疫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动物防疫法>的修订,对于整个兽医工作意义重大,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对此,我想谈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兽医导刊》2007,(11):6-9
在本社主办的首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执法培训与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动物防疫法>进行了逐条解读.专家在讲解中介绍了各条的修订情况、修订目的,并就条文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深入剖析.由于版面有限,本刊仅将新增加的三章二十七条的修订目的和修订情况部分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审批<动物防疫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是<动物防疫法>授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一项行政许可权力,同时也是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场(户)依法享有的一项合法权益.由于动物防疫相对人在申办其相关营业执照时申报<合格证>是第一步(即前置性).因此,要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审批<合格证>时必须做到"简便快捷、规范有序、严格合法."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畜禽及其产品防疫检疫收费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是1992年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农业部根据<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公布实施以后,<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其有关配套规章、制度、办法均已废止,而<畜禽及其产品防疫检疫收费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却一直沿用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不仅与动物检疫工作不相适应,也制约着动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兽医导刊》2007,(11):4-5,9
11月2~4日,由本社主办的首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执法培训与研讨会在北京市河北饭店顺利召开.会议由本社社长叶志刚主持.全国各地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福建省于2002年1月15日首次以政府令(第71号令)的形式出台了<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属于政府规章.<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在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期间,需从县境外调入与该类动物疫病传播相关的动物、动物产品的调运人应当事先向调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取得准调证明(福建省动物、动物产品准调证明的简称)后方可调入.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中的罚款是对违法行为采取救济手段之后,对相对人科处的额外负担,直接关系到违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第六章、《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章在法律责任中对罚款专门加以了设定。罚款与其他处罚种类相比,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自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级动检部门以该法为依据,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放心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动物检疫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后,一些省市先后制定并颁发了本省的实施办法或地方配套法规,相当多的省市也在抓紧制定,本人在参与本省实施办法起草和立法调研中,深感动物防疫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此,谈一谈个人对动物防疫立法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兽医导刊》2007,(11):10-10
11月2~4日,由本社主办的首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执法培训与研讨会在北京市河北饭店顺利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组织了专家与代表们的互动交流.本刊现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话题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欢迎大家来信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这一规定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机关,处于法定领导地位,同时也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履行法定的领导职责.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近几年,世界上频繁发生的动物疫情,成为世界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引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发生疫情的当事国及其邻国象爆发战争一样,动用军队、警察封锁边境、牧场,采取果断的扑杀、严格的检疫、严厉的限制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传入,足以说明各国政府对动物防疫的重视程度.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经过广大动物防疫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我国先后消灭了牛瘟、牛肺疫和马鼻疽.但是,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领导的力度,加速提高我国的动物防疫水平,是应对加入WTO的迫切需要.根据<动物防疫法>和<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认真履行以下法定职责,切实实现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国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同年11月18日发布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2008年1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承担动物防疫工作三类机构的职责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进行汇总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近5年来,为认真贯彻实施该法,我县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于今后妥善解决.笔者近期对我县贯彻实施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于 2 0 0 0年 12月 14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并于 2 0 0 1年 3月 1日开始实施 ,这是全省畜牧兽医战线工作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全省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 ,必将全面推进全省的动物防疫工作 ,更有效的促进养殖业发展 ,保护人体健康 ,使我省动物防疫工作走向依法制疫的新阶段。1 《条例》出台的背景及重要意义近几年来 ,黑龙江省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是省际间和国际间统一大市场初步形成以后 ,动物及动…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及《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的检疫规定,动物从产地到运出县境需办理三个证明:①《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以下简称①证);②《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下简称②证);③《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以下简称③证)。①证、②证"畜主"一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