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是孵化育雏的黄金季节,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户养鸡都没有自繁自育,而是购买专业养鸡场繁育的周龄雏鸡来喂,介由于引时气温还比较低,雏鸡抗性弱,加之饲养不当,因而农户饲养雏鸡死亡率较高。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饲养中必须做到“八适”。1、温度要适宜。温度适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育雏室可用电炉等方法调节温度,1~2周龄28~30℃,3~4周龄26~28℃,5~6周龄24~26℃,7周龄以后可适应自然温度。温度适宜,雏鸡精神活泼、食欲旺盛、睡得安宁。然而有的农户育雏时无热源加温,达不到适宜温度。由于低温,雏鸡常密集在一块并发出尖叫声,时间一长影…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5,(3)
<正>1.温度关温度是蛋鸡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雏鸡对外界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方式,供热方式和养育密度不同,所需的育雏温度也稍有差别。掌握育雏温度的原则是幼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如,散布均匀,采食正常;温度偏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不断饮水;温度偏低时,雏鸡趋近热源相互聚拢,不断尖叫。常规的育雏温度为:1周龄31~30℃,2周龄30~27℃,3周  相似文献   

3.
雏鸡刚出壳后,身上绒毛稀少,抗寒能力极差。由于雏鸡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健全,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少,自身热能不能维持生理热的需要,因此保持育雏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是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1温度、湿度和光照1.1温度育雏必须搞好人工保温工作,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育雏温度要的基本原则: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高夜间比白天高  相似文献   

4.
胡昌辉 《当代农业》2001,(10):27-28
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预温。育雏第1天舍温控制在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调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调温,即白天温度低、夜间温度高,晴天温度低、阴雨天温度高。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雏鸡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  相似文献   

5.
麻鸡雏鸡的培育是其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育雏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发育及鸡群的成活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育雏工作,掌握育雏技术。1、温度由于麻鸡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弱,保温御寒能力差,因而,0~1周龄的雏鸡育雏舍内温度应在33~35℃。每隔1周减2℃,要确保温度平  相似文献   

6.
<正>一、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对提高肉鸡育雏成活率极为重要。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自控能力差,因此,必须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育雏舍温度过高,雏鸡容易脱水;温度过低,雏鸡易挤压而导致死亡。育雏舍湿度过高,有利于微生物及寄生虫卵的存活;湿度过低,则舍内尘灰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二、及时饮水和开食雏鸡进舍3小时后应让其自由饮水。水的温度应和舍内温度接近。第1次应在饮水中加葡萄糖粉和适量水溶性维生素,以后可在饮水中加入少许抗生素。初次饮水3小时后  相似文献   

7.
一、掌握适宜的温度 乌骨鸡体型小,初生雏鸡体重仅有31-33克,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育雏室的温度要稍高一些,在育雏的第一、二天育雏室内温度要保持24℃以上,育雏器温度可采用35℃。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器温度要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直至育雏器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可停止育雏器给温。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雏鸡的早期营养采用两种方法:尽早开食和使用育雏前期料。尽早开食是指雏鸡出壳后尽早放入育雏区域,立即供水供料,同时饮水开食。一是为了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和消化器官的成熟;二是可以减少残余卵黄内不饱和脂肪酸、母源抗体等蛋白质作为普通营养素的消耗量,而用于合成细胞膜和中枢神经膜结构,提高被动免疫水平。此外,尽早开食还可以减少雏鸡误食垫料而引起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的风险性。二、采用"温差育雏"法温差育雏有两大特点:一是育雏温度比传统标准低;二是育雏空间相应扩大。从热源中心向外周,温度呈阶梯状,离热源越远,温度越低,让体质不同的雏鸡有一个与自身适应的温度环  相似文献   

9.
育雏是养鸡生产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培育好雏鸡,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抓好雏鸡的饲养技术,包括饮水、开食、饲喂等;掌握好雏鸡的管理技术,包括育雏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通风换气、断喙、疾病预防、转群等.  相似文献   

10.
家庭饲养肉鸡,所需雏鸡大都靠外购,而购入的雏鸡好与坏,对育雏的效果影响很大。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购雏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挑选雏鸡时,除注重品种优良外,还必须保证来自非疫区。  相似文献   

11.
雏鸡在育雏过程中,其管理措施首先是温度调控,在确保温度适宜的基础上准确把控通风管理,但必须处理好调控温度和调控通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沈慧乐 《饲料博览》2004,(10):54-54
1育雏保温雏鸡需要保温,低温育雏使死亡率上升、体重降低、饲料转换率差,而且受冷应激鸡的体重永远也赶不上正常育雏温度下的鸡。更严重的是,育雏温度低可引发以后的问题,如腹水症、猝死症和腿病,同时当雏鸡因尚不能调节自身体温(0~14日龄)而体温下降时由于免疫系统的削弱也容易引发细菌性的疾病,如坏疽皮炎、大肠杆菌病等。美国农业部1996年的研究表明:接受低温的雏鸡在21日龄的总死亡率与腹水症明显的高于正常温度组。2氨气养鸡人员都知道鸡需要清洁的空气,可是在生产中人们往往对鸡舍中的氨气浓度持“习以为常”的态度。布赖恩·费查特博…  相似文献   

13.
<正>保温雏野鸡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成活率高低,这是育雏技术核心。保温标准:出壳两天内的雏鸡以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内均匀睡觉为准;两天后以在箱(室)内非常活泼、精神好为准,保温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此为标准。如温度太低,雏鸡轻则啼叫,重则往热源下相挤打堆,易造成堆死、压死或白痢、感冒;太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部  相似文献   

14.
《饲料博览》2002,(1):50-50
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热量、通风,使雏鸡便于饮水采食,最大限度地使雏鸡达到预期的生长和发育。一、理想的育雏条件●一日龄时,雏鸡需要育雏伞下方温度为32~35℃,舍内温度为26~27℃。●每个电育雏保温伞最多养育500只雏鸡,红外线育雏伞养育1000只。建议不要使用整舍保温(中心供热)育雏,该方式无法使垫料加温且舍内温度不均匀,易使雏鸡脱水。●许多国家采用育雏-育成-产蛋鸡舍。即鸡群在同一栋鸡舍内度过整个一生。如果这种鸡舍2/3为棚架且棚架在育雏育成期间无法移出,建议在棚架上育雏。在棚架上先铺上纸或塑料…  相似文献   

15.
鸡在6日龄以前的饲养阶段,称为育雏期。育雏期是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这是因为首先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雏鸡一般到3周龄体温调节机能才发育齐全。具有御寒能力.因此,育雏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其次,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差雏鸡胃肠容积小,所以要提供营养齐全。易消化的日粮,少喂勤添不断供水.再次,个体小,自卫能力差。较过敏.易受惊。  相似文献   

16.
高树铭 《农家致富》2005,(15):44-44
1.怎样利用沼气灯育雏鸡?答:沼气灯可以用于育雏鸡。沼气灯育雏方法简单,投资小,效果好。具体方法是:(1)选择一些旧纸箱、木箱、竹筐作育雏箱,每箱最多放雏鸡30只.以防小鸡过多上堆被压死。(2)将点燃的沼气灯置育雏箱上方70~80厘米处。(3)经常检查箱温,1周龄小鸡的适宜温度是30~33℃,  相似文献   

17.
<正> 肉仔鸡“流水式”快速饲养,是指育雏、育肥分舍饲养,即雏鸡在育雏舍内饲养至4周龄后,转入育肥舍内饲养,这样循环往复地饲养,既加快了肉仔鸡周转批次,又提高了鸡舍利用率,还减少了疫病发生,经济效益颇为显著。实践证明,该饲养法一年可养8~9批肉仔鸡,而育雏、育肥同舍饲养,一年只能养4~5批。现将该饲养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春季育雏     
温度。雏鸡出壳第1周内应保持育雏室温度在35~36℃,该温度有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到第4周温度控制在25℃左右,4周后可根据天气情况给温或停温。  相似文献   

19.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一、育雏期(0~21日龄)的管理 (一)雏期温度要求 雏期温度要求1~7d适宜温度为30~32℃;8~14d适宜温度为27℃左右;15~21d适宜温度为23℃.三周后室内不低于21℃.雏鸭活泼、饮食正常,说明温度正常,若雏鸭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说明温度偏高;如果雏鸭往热源拥挤,相互压堆,说明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