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操作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实现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将PBL和TBL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在"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部分内容中,按照设计准备、问题设计、组内探究、汇报交流和考核评价的教学过程尝试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相长,促进"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全新教学环境对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东北林业大学"鱼类分类学"课程组建设了"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文章以"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从教学课件、题库、网络资源库和讨论区的建设及应用,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师生的及时互动也为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渠道。  相似文献   

3.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及理论性强,使教师和学生深感"教"与"学"均不易,尤其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双语课程中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使外语学习与专业教学相脱节,所以我们在组织胚胎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职业就业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了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全面地应用到实践教学模块单元的改革与实践,增加了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应用、检测、维修传感器的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抽象的传感器检测的基本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5.
孙慧明 《河南农业》2016,(24):18-19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于"原理"课程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加上理工学生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强。理工专业"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创新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恶补理工生薄弱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答疑解惑;使用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教学法化解课程抽象性;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激发理工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MOOCs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理论,其特点是开放化、网络化,更加适合社会学习。针对当前高校《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形式欠科学、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等诸多问题,引入MOOCs教学理念,将传统的《GPS原理与应用》课堂教学与MOOCs教学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考核形式等几方面进行尝试,改革《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并在测绘卓越工程师班进行实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发挥该课程的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对《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根据"线性代数"的课程特点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增设应用实例以及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通过将应用实例和数学实验引入线性代数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授课效果,最终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8.
以涉农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需求为导向,以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物学为例,将"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在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科学思维理念、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9.
传感层是物联网系统构架的底层核心,利用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可以实现物联网传感层的数据采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职物联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中引用企业研发传感器产品的模式,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革新实践,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型教学设计方法是跨界教育理念在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在近年来备受推崇。此方法的课程结构形态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系统的学习情境为载体组织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并就其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的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细则和方法。最终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工作"与"教学"一体化的综合发展,学生能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更有利于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自动化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基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融合的案例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传感器课程教学中,设计了基于线上和线下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线学习资源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传感器课程教学中去。教学效果表明,该模式能够一改传统课程教学的弊端,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的整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驱动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315-316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采用"知识众筹"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方式,以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学校开展的教学范式改革要求和多年的该课程教学实践,总结该课程教学经验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海滨  薛伟  邢涛  辛颖  戈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5,(1):344-345,348
结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根据森林工程专业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试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旨在通过采用“理论先行、实验验证”的理论实践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三位一体”的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传感器在我国工业化发展中起着极其很总要的重要,《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作为机电类、自动化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借助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化教学手段对课程进行了整体性改革法,旨在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性学习、重实验轻理论、课时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理论部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实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理论实验分开考核的改革思路,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型,以"发动机原理"课程为例,设计了较为完整的基于"发动机原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方案,从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予以实施。在教学实际中,以"发动机原理"课程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学应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践证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大学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单元和研究项目设计、教学资源整合、课上学习交流和课程成绩评定等4个方面对河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介绍,并通过调查研究对"水土保持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水土保持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表明,研究性学习课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课程资料、课程项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更广泛课前准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教学中应当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比例,以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以"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和"分析化学测定方法的比较"两大主题12个具体任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7个本科班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任务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在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是可行的。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关系,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学生查阅文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制作PPT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化学测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