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蔗渣的酶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能源、环境、再生资源利用等同题,对蔗渣的开发利用势必可行。本文介绍蔗渣成分及结构,蔗渣预处理、酶解糖化以及蔗渣酶解糖化高效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预处理棉花秸秆结构及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利用棉花秸秆制备燃料乙醇,分别采用稀酸、稀碱+超声波、稀碱+高压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分析处理前后秸秆的微观结构、主要组成及糖化效果。结果表明,稀碱+高压预处理的效果最好,较好地溶解了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破坏了其连接层,使纤维素更多的活性基团暴露,纤维素含量显著提高,酶解糖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以能源植物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为材料,对其纤维成分、产酶条件和糖化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茅含有纤维素43.77%、半纤维素28.57%、木质素11.01%;对斑茅进行预处理后,纤维中纤维素的含量提高至72.54%,半纤维素含量降低至13.02%,木质素的含量降低至3.34%。利用预处理的斑茅纤维进行固态发酵产酶,其最佳的产酶条件为:茅麸比1∶3,固液比1∶2,氮源(脲)0.75%,初始pH 5.0,32℃发酵培养72 h;相对于利用未经预处理的斑茅纤维为原料,其FPA酶活提高210.9%,达到20.74 U/g,CMC酶活提高239.1%,达到218.26 U/g。以纤维素酶对斑茅纤维进行糖化,糖化率达到40.60%。  相似文献   

4.
以华南6号木薯根尖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和压片法,制备木薯染色体标本,并对其制片过程中的预处理药品、预处理时间、酶解时间等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去壁低渗法能获得较好的染色体标本,α-溴代萘与对二氯苯饱和液的混合液和0.1%的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的预处理效果最好,预处理时间以2 h为宜,酶解时间4 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压片法、酶解去壁低渗法和悬液法等方法,对橡胶树热研7-33-97古铜期嫩叶染色体制片及其过程中预处理药剂、预处理时间、前低渗温度、酶解时间等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悬液法更适合橡胶树叶片染色体制片.最佳预处理药剂为0.1%的秋水仙素和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预处理时间为2 h.酶解温度37℃,时间为5~7 h.  相似文献   

6.
化学预处理对甘蔗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叶为发酵原料,研究采用酸、碱预处理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可提高甘蔗叶沼气产量,碱预处理的产气量总体好于酸预处理,甲烷含量也相对较高,碱预处理发酵后物料纤维素降解率可达56.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蔗叶的表观形态结构,发现经NaOH预处理后,甘蔗叶表面结构遭到较明显的破坏,更容易被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以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及预处理措施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能够酶解出高数量且高活力的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有活力原生质体的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同时酶解时间为20 h、酶液渗透压即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预处理措施为黑暗24 h的咖啡叶片组织得到8.1×105个/g、活力达到73%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碱溶酸沉法从茶渣中提取蛋白,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将茶渣蛋白酶解后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到猪的基础日粮中.试验结果表明:茶渣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12mol/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液料比30∶1(v/w)、最佳沉淀pH3.5,在此条件下茶渣蛋白的提取率为75.47%;选用风味旧白酶酶解茶渣蛋白,酶解产物能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猪的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提高胰脏和十二指肠中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金柑果汁加工中的酶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4.0,果胶酶用量为0.0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金柑出汁率高达83.2%,酶解工艺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香蕉茎秆资源,提高其厌氧消化效率,采用碱法对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进行预处理,探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香蕉茎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OH浓度为8%时,对香蕉茎秆原料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达最高,分别为22.5%、9.1%、13.7%;6% NaOH处理组30 d累积产气量最高可达3 775 mL,比对照组提高24.2%,单位干物质产气量达377.5 mL/g TS。碱预处理可有效提高香蕉茎秆产气潜力。  相似文献   

11.
辣木的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木分生组织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取材部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辣木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辣木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辣木新枝茎尖为最佳取材部位,用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2 h,再用4%纤维素酶和5%果胶酶混合物酶解4 h,制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佳。核型分析表明,辣木染色体属于小染色体,有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n=28m,属于1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60.29%,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辣木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以单枞茶为实验材料,研究复合酶解辅助乙醇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条件,考察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pH、酶解时间、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8个单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3.5%、酶解pH4.8的条件下酶解预处理3 h后,在乙醇质量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50的条件下提取1.5 h,茶多酚的提取率达25.82%,与传统水提法相比,茶多酚提取率提高了69.87%。  相似文献   

13.
香蕉纤维化学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脱胶处理香蕉纤维,对一煮和二煮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残胶率和残余木质素含量为指标对化学脱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煮工艺中,NaOH浓度、煮炼时间、Na2SO3及Na5P3O10浓度是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后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14 g/L、煮炼时间150 min、Na2SO3浓度3%﹑Na5P3O10浓度2.75%,残胶率为9.19%,残余木质素率为7.87%。二煮工艺中确定了NaOH浓度、H2O2浓度、处理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4 g/L、H2O2浓度为8%、处理时间120 min,残胶率达8.85%,残余木质素达4.68%。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法结合Sevag法对金柑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金柑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柑粗多糖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是: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0 U/mL、酶解时间80 min和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5.88%,多糖的损失率为5.45%;再用Sevag试剂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14.1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铁观音杀青叶烟用香料中香气物质的得率,采用生物酶对原料进行酶解增香后再提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先加入柠檬酸酸解再加入复合酶(纤维素酶0.03%、果胶酶0.03%和β-葡萄糖苷酶0.03%)酶解后,芳樟醇、香...  相似文献   

16.
冬巨峰葡萄喷施不同钙质肥料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冬巨峰葡萄喷施不同钙质肥料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钙肥后冬巨峰的黄叶率均比对照低,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的差异则较复杂;与对照相比,处理后果实品质均有明显提高;从处理后对叶色、叶片矿物质营养含量、叶片CAT、POD酶活的影响以及对果实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的综合效果来看,CaNO3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圆果黄麻179为材料,采用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去壁低渗涂片法、去壁低渗悬液法、预先固定去壁低渗涂片法、不同酸解时间下的酸解离常规压片法等4种方法进行制片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根尖用0.002mol·L-1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酸解8.5min的常规压片法制得的染色体中期分裂图片效果相对较好,染色体形态良好、分散度适当、缢痕清晰,背景清楚.  相似文献   

18.
以梅花鹿角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对其蛋白进行提取,利用胰蛋白酶对提取的鹿角蛋白进行酶解,得到鹿角多肽,利用FRAP法对不同酶解时间得到鹿角多肽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并测定了不同浓度鹿角多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1.5mol/L NaOH在pH8.5可沉淀较多蛋白,FRAP测定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4h时抗氧化活性较强,在200μg·mL~(-1)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131.78酪氨酸UmoL·L~(-1)。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菌丝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种制备香蕉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原生质体的有效方法,并在固体再生培养基上实现了原生质体的再生,再生率为22.5%。  相似文献   

20.
温度预处理对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始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phureja-S.stenotomum(PHU-STN)杂种无性系BD10-7和BD29-1的花药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预处理对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过程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的影响。预处理采用4℃低温、35℃热激分别进行暗培养24h、48h、72h,预处理后在22℃条件下进行花药培养,以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指标探求最佳的预处理方法和水平。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48h后接种花药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两个材料接种后进行热激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率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