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播种期,施氮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探讨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沪油15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20日前后,在高肥(337.5kg/hm^2)条件下,适当稀植(10.5万株/hm^2),沪油15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青杂4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4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种植密度为田间种植密度40.5万--45万株/hm^2,尿素施用量112.5--15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69--200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3.
以早籼稻金早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彬hm^2和24万株/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是金早47增产的关键;在移栽密度为30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83t/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因子对油菜浙双6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双6号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虽然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2,即9月15日播种,10月20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纯氮210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直播密度、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赣两优二号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10日左右,最适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最高氮肥用量为270kg/hm^2。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了青杂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5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田间种植密度19.5万~22.5万株/hm^2,尿素施用量146.3-20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281.3-337.5kg/hm^2。  相似文献   

7.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海拔山区审定的类似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毕单16号为试材,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得出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1^2-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kg/hm^2。产量≥7500.OOkg/hm。的农-g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kg/hm^2,氮肥施用量(x2)315.6-620.4kg/hm^2。从而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毕单16号及类似品种的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直播栽培的播种期、密度和氮肥用量3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高油油菜‘浙油18’植株的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浙油18’的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实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实粒数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有效分枝部位,三因子对其他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根据极差和F测验,三因子对‘浙油18’产量影响依次为播种期>定植密度>氮肥用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先增后减,差异不显著.提早播种、适当增加密度,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覆膜免耕冬麦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栽培关键因子播种期、密度、氮磷肥用量及追肥时期进行计算机寻优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旱地冬麦覆膜免耕种植实现经济产量2 25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5.5%、经济纯收益5 250元/h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期10月4~7日,播种密度298.5万~328.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59.7~72.3 kg/hm~2,磷肥施用量78.6~94.5 kg/hm~2,追肥时期为3月20日~3月26日。  相似文献   

10.
以湘杂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及不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施用氮肥180.0kg/hm^2处理的菜植株长势优于施氮肥120.0kg/hm^2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产量最高。各处理油菜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大小顺序为T5〉T4〉T2〉T1〉T6〉T3,处理1至6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2.33%、92.02%、35.51%、94.93%、117.93%、53.16%。结果显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以鲜食春大豆辽鲜1号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辽鲜1号鲜荚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鲜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鲜1号的播种期为4月中旬;种植密度不低于30万株/hm2;追肥尿素用量不少于1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南阳盆地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糯玉米品种"闽糯0018"在闽东高山反季节栽培中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产量大于900.43 kg/667m2的农艺措施方案:播种期5月22~26日、种植密度3757~3988株/667m2、氮肥用量16.97~19.86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总结出了纤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即确定了清水河中游地区纤用亚麻的适宜播种期为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地表5cm土层温度稳定在13℃以上时为宜;种植密度每1hm2为1650—1870万株;氮磷比为1:0.67。亚麻原茎产量达到6159.5kg/hm^2,籽粒产量达1022.5kg/hm^2。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丽芳西瓜营养代谢、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丽芳西瓜营养代谢、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芳长季节栽培的适宜密度为0.45万株/hm^2,此密度丽芳表现早发、稳长、不早衰,早期产量比对照(0.30万株/hm^2)增6.4%,个体和群体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16.
河西砂壤土啤酒大麦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河西砂壤土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磷肥对啤酒大麦产量的效应曲线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密度与磷肥存在显的互作效应,产量大于52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纯氮187.5-225.0kg/hm^2,五氧化二磷112.5-150.0kg/hm^2,密度375.0万-45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育苗移栽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及氮磷钾施肥比例与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磷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初步提出在育苗移栽条件下,云油杂2号以播种密度13.5~15万株/hm^2、施纯氮300~337.5kg/hm^2、纯磷150kg/hm^2、纯钾52.5-90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4000kg/hm^3。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安康烟区采取小区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和叶片大小均增加;不同密度对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和叶片大小影响较大;不同氮用量对产量、产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氮用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产值影响不显著;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均价、上中等烟叶比例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陕西安康烟区合理种植密度在1.5万株/hm^2左右,氮用量在112.5~127.5kg/hm^2,同时应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烟株长势及当年雨水特征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宁志怨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18-10020,10030
[目的]优化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基肥施用量和播种期对江淮地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采用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获得产量高于16320.52kg/hm^2的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6.255万~7.050万株/hm^2,施用基肥(N∶P∶K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1025.4~1211.7kg/hm^2,最适播种期8月17~21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播种时期,其次是播种密度,最后是基肥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调控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生长调节剂、种植密度、收获期和薄膜覆盖5个因素对紫心甘薯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烘干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尿素1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施用多效唑浓度900g/hm^2,栽后150d收获,密度控制在6.75万株/hm^2的畦沟盖膜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氯化钾150kg/hm^2,用膨大素浓度165g/hm^2,栽后150d收获,种植密度5.2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花青素含量;在施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多效唑浓度900g/hm^2,栽后150d收获,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使干率和淀粉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