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渔业动态     
远东拟沙丁鱼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完成攻关任务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舟山、大连、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等生产单位参加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远东拟沙丁鱼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专题,三年来,经海上综合调查、探捕和生产验证,开发了东海外海渔场两个,黄海渔场两个,初步评估资源量为60万吨,并了解了中心渔场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其鱼发特点,较熟练地掌握了鱼群映象判别和灯光诱集技术及使用声纳探鱼仪进行瞄准捕捞的技术.1986~1988年三年投入东海外海进行探捕和生产的船只42组,总产4.57万吨,盈利1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新开发黄海两个拟沙丁鱼渔场也取得6000多吨产量的好成绩.本刊摘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海小黄鱼渔场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渔业捕捞统计资料,描述了该时期小黄鱼渔场空间变化、不同渔场的产量的年间变化,并与近年来小黄鱼渔场的资料做了比较,对小黄鱼的空间分布、渔场变化和各渔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小黄鱼渔场可分为3类,即春季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及江浙沿海;夏季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近海;冬季越冬场渔场,主要集中在黄海中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1974年后渤海区小黄鱼产量明显下降,自1979年后东海小黄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了黄海区的产量。在本文所统计的水域范围内,不同渔场小黄鱼贡献率分布格局显示出两种模式:冬夏(12、1-2月和7-9月)季模式,渔场位置稳定,鱼群密集,产量集中,其中冬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夏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近海和东海北部近海,这些水域往往是专门捕捞小黄鱼的优质渔场;另一种是春秋季(3-6月和10-11月)模式,以洄游过路鱼群为主要渔获对象,鱼群相对分散,在这些水域,小黄鱼往往是兼捕对象。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  相似文献   

3.
东海外海渔场带鱼延绳钓探捕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开群 《海洋渔业》1992,14(1):16-20
<正> 一、前言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历史悠久,最高年投产机木钓船520艘,最高年产量3.45万吨。70年代后期起浙江渔场带鱼资源逐年下降,近几年产量均处低水平。为了稳住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值,从1985年开始钓带打出外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1986年省水产厅先后组织4~10艘具有较好通讯设备、大马力的钓船,对东海外海渔场进行带鱼延绳钓生产性探捕。通过三年探捕,初步摸清了东海外海带鱼资源状  相似文献   

4.
沈惠民  倪勇 《海洋渔业》1983,5(5):195-199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查开始后的第2年即开发利用了东海南部绿鳍马面鲀资源,当年产量即达4.5万吨,从而为底拖网渔业打开了一条出路,渔轮由此跨出了80米等深线进行作业。以后,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加,马面鲀产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现状与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有关调查、生产和文献资料,较系统地阐明:东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共有78种,隶属4目,20科,38属;产量变动呈上升趋势;其中剑尖枪乌贼的主要渔场为东海南部、中部外海和五岛对马海区渔场,渔期为5~10月;该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文中还分析了头足类资源前景,提出了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6.
葛允聪 《海洋渔业》1988,10(1):33-34
<正> 烟渔公司1987年在东海北部渔场带鱼、杂鱼生产不好的情况下,大胆提出开发长江口鱿鱼资源的设想,经多次派船进行探捕,终在6月21日在长江口渔场找到鱿鱼.在6~7月份内的13天中,共投网821次,捕获鱿鱼24680箱,实卸528.5吨,平均网次产量30多箱,鱿鱼产量占6~7月份总产量的30.3%,  相似文献   

7.
<正> 舟山市普陀区针对近海水产资源严重衰退情况,合理利用外资开发外海渔场尝到了甜头。从1989年初至1990年5月底,利用外资建造的14艘600马力国内较先进的艉滑道钢质渔轮,已在东海外海渔场捕捞各类水产品22170吨创产值29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2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 鉴于东海中部的上层鱼类和浙江中南部外海以及钓鱼岛渔场的绿鳍马面鲀等鱼类资源尚有生产潜力。因此,1983年浙江省科委、省水产局经研究决定将《群众渔业向外海发展渔船、渔具和渔法的研究》列入省重大科研项目。技术要求:新建两艘外海对钓机帆渔船,春汛进行外海探捕马面鲀,产量250吨;秋汛钓多种经济鱼类和起钓机研制,产量34吨;冬汛参加带鱼生产,产量125吨。在省科委、省水产局领导下,由台州地区水产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岭县水产局、温  相似文献   

9.
渔业动态     
南朝鲜将去阿根廷外海捕鱿鱼近两年来,南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外海水域的鱿渔场突然热闹起来,由于这里荧乌贼产量急增,引起有关各国捕鱿渔船的关注。据估计1985年在这里作业的各国捕鱿鱼渔船增至220~240艘,与1984年相比增加约一倍左右。其中规摸最大的波兰渔船队拥有50艘以上的捕鱿鱼渔船,其次是中国台湾省为40艘(渔期2月下旬~7月初,一艘450吨的钓船,实际作业天数为83天,共获1,707吨,平均一天渔获量为20  相似文献   

10.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1):38-38
<正> 东海区渔业指挥部于1984年6月19~22日在大连召开了外海渔场安全管理总结会。根据会议统计,1984年东海马面鲀获得丰收。全国12个主要国营海洋渔业公司1984年1~5月的产量为201,540吨,比1983年同期产量增长1.86倍,其中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名列首位,其产量为61,011吨,比1983年增产4万9千吨。舟山、烟台、青岛、大连、江苏也分别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黄、东海鳀鱼资源量逾300万吨,可捕量约50万吨,是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情况下唯一有较大承受能力可供开发的鱼类资源,主要分布在烟威、石岛、连青石、大沙渔场。每年的11月中、下旬,渤海、黄海北部的鳀鱼群开始南下越冬,在黄海北部冷水团的西部、南部边缘(即烟威渔场的中东部)滞留集结,鱼群较厚。进入12月至翌年1月,随着冷空气频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自1974年开发利用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作业渔场又扩展到东海外海及对马海峡海域,年产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成为海洋捕捞仅次于带鱼的第二大鱼种,亦是我国机轮拖网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现全国主要的国营企业已将马面鲀生产的丰歉,直接作为考核全年渔捞产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志。现将青渔公司历年马面纯产量在全年渔获量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朝鲜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尤其是东侧沿海海域寒暖流交汇,又与世界上3大渔场之一的西北太平洋渔场相邻,渔业资源十分丰富。2004年朝鲜首次开放其东部海域,与我国合作共同开发鱿鱼资源,捕捞渔场确定在朝鲜东海北纬39°以北,从海岸线起12海里海上警戒线外的朝鲜经济水域。  相似文献   

14.
今年来,海南渔业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动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渔业生产稳步、持续发展,鱼、虾、蟹、贝、藻均获得全面增产,预计1—6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8.2万吨,产值9.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和10.8%,主要特点是: 一、扩大外海生产规模。各地贯彻“控制沿海,稳定近海,开发外海,拓展远洋渔业”的生产方针,注重科技进步,狠抓渔船更新改造,增强渔船开发新渔场、新资源的捕捞能力,进一步扩大外海生产规模。上半年全省投入生产的机动渔船约8000多艘,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艘,海洋捕捞产量14.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其中外海捕捞产量3.5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9%。琼海市1—5月组织渔船75艘赴南沙渔场生产,比上年增加30艘,捕捞产量1455吨,产值1161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0%和43%。  相似文献   

15.
开发东海外海拟沙丁鱼资源是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攻关课题。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调查船《东力号》为了执行上述任务自1986年起每年春季都要前往东海外海进行海、渔况调查,经过三年来的试捕,已初步查明在济州岛南部海域有个立刻可以利用的同时可获得经济效益的拖网渔场。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鱿鱼已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对象,在远洋渔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西北太平洋是世界重要鱿鱼渔场之一,也是我国鱿鱼产量的主要来源。然西北太平洋是范围十分广阔的渔场,从日本近海直至160°E,从40°N至44°N的广阔洋面都可发现柔鱼的踪迹,皆可形成渔场。航速为11节的捕鱼船,航行两昼夜,才能到达渔场。因此,西北太平洋光诱鱿钓中心渔场的寻找和发现对提高鱿钓产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寻找其中心渔场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通过接收各种水温图确定渔场的大体  相似文献   

17.
杨德康 《水产学报》1991,15(1):77-81
太平洋丛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年产量,在八十年代高达四、五十万吨,占目前世界头足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最重要的头足类资源。丛柔鱼的分布区局限于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周围海域,其群体密度最高;在黄海北部和东海外海的分布区,也有一定产量,主要为流网和底拖网所兼捕。本文论述东海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内太平洋丛柔渔资源的分布密度以及它与不同水系交汇形成流隔的密切关系;五、六月份柔鱼鱼发适温为16—17℃,柔鱼群体栖息活动水层与浮游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之一。它在1960年渔业产量即超过600万吨,至1972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之后一直保持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从1960年至1972年的12年间,所以年产量提高了400万吨,主要与发展远洋渔业有关,把渔船队派到白令海、新西兰、非洲近海、西北太平洋,以至世界各个渔场。至1973年,仅远洋渔业产量即约400万吨,占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8%(表1)。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区渔业作业调整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十年来,南海区各地根据海洋水产资源的状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针对海洋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渔区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沿海近海渔业,更新改造渔船,开辟外海渔场,多渠道多层次发展增养殖业和产后加工业,积极调整拖、围、剌钓、定置网作业结构,使海洋渔业获得较好的收成。海捕产量从1978年的60.5万吨,迅速增加到1988年的116.7万吨,1989年将超过120万吨。十年来,作业调整已见成效,外海渔业规模逐步扩大,资源增殖放流逐步展开,远  相似文献   

20.
1世界的底鱼生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69年世界的底鱼产量为1,425万吨,约占总产量6,310万吨的1/4。这个数字比10年前的1959年的产量约增长了两倍。拿鱼种来说,鳕类占了底鱼的60-70%;拿渔场来说,已开发的渔场都位于北半球,特别是集中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拿各国来说,苏、日、英、挪威、西班牙、加拿大、丹麦、法、西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