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1-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 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 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相似文献   

2.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丘林滴定法与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对自动电位滴定法做了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试验。同时进行了用自动电位滴定法与手工滴定法标定硫酸亚铁标准溶液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标定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结果一致,并无显著差别;丘林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均能满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分析要求,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自动电位滴定法显示了很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加标回收率在98.43%~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3%~0.936%,可见自动电位滴定法是一种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苯硼钠为滴定剂,双电解池正反馈示波计时电位法确定终点测定土壤中钾含量,滴定在pH大于7的NaOH-NaAc碱性底液中进行,将溶液加热煮沸后,铵离子没有干扰.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9.5%~100.5%,准确度与火焰光度法接近,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测量条件易于控制,适用土壤中全钾和有效钾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自动电位滴定法与佛尔哈德法对有机肥料样品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自动电位滴定法不受溶液颜色干扰,测定更为快速、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7.1%。此种方法缩短了前处理时间,使实验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该法适用于植株中的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季国亮 《土壤学报》1980,17(2):165-171
在测定土壤中的硫酸盐的各种方法中,重量法较为费时,使用指示剂的滴定法因难于找到合适的指示剂,不易看出滴定终点。有人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用过氯酸铅进行电位滴定,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2],但因为硫酸铅的溶解度较大,必须加入大量的有机溶剂,这时如果溶液中的钙或氯离子过多,可以引起测定误差或使曲线的转折点不明显。近年来随着热敏电阻的发展,有人[1,3]用热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硫酸盐。本文是将热滴定法应用于土壤中硫酸盐测定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本硼钠为滴定剂,双电解池正反馈示波计时电位法确定终点测定土壤中钾含量,滴定在pH大于7的NaOH-NaAc碱性底液中进行,将溶液加热煮沸后,铵离子没有干扰。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9.5% ̄100.5%,准确度与火焰光度法接近,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测量条件易于控制,适用土壤中全钾和有效钾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研制的pHS-3C型精密pH/mV计与自动电位滴定计,并叙述了它的特点、组成及与设计有关的问题;还重点介绍了在测定电极电位后,利用可存计算公式的计算器计算溶液中的pH值与离子浓度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肥料和土壤中氯离子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肥料和土壤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采用了简单的前处理步骤,与佛尔哈德法及莫尔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精密度高的优点,且不受溶液颜色和浊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张鑫慧  张甘霖  杨金玲 《土壤》2014,46(2):347-354
本研究选取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不同发育时间的土壤进行研究,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土壤的电荷零点,并结合XRD衍射测定土壤中的黏土矿物,探讨热带地区电荷零点随土壤发育程度的变化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热带地区土壤电荷零点随土壤发育时间延长而升高,土壤中黏土矿物含量的变化和金属氧化物的增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黏土矿物的种类和结晶程度也会影响到电荷零点的大小。电位滴定曲线的数据表明,随着土壤发育程度的加深,土壤永久负电荷减少,土壤的缓冲性能和保肥能力下降。对比其他指示土壤发育程度的指标,电荷零点大小能更好地表征热带地区土壤发育时间的长短,评估土壤发育程度强弱。  相似文献   

10.
方建安 《土壤》1989,21(4):225-225
DAB-1型数字自动滴定管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江苏电分析仪器厂共同研制的。仪器采用先进的无间隙传动机构和微型换向阀,数字显示滴定体积。仪器具有自动终点输入插口和计算机联用插口,可与任何硬件滴定仪及计算机滴定仪联用,实现滴定的自动化,仪器还具有定值加液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改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称取适量土壤置于长管消解系统中进行消解,然后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滴定,直接获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该方法测定的土壤标准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均在保证值以内,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精密度测试,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1.03%。该方法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的实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稻在铵态氮营养下分泌氢离子的机理,采用不同浓度的铵态氮(0.1~1.0 mol/L)处理水稻幼苗根系,4h后用1 mol/L NaOH滴定培养液,计算氢离子的分泌量;同时,将水稻根系用多聚糖PEG-DEXTRAN两相系统分离出细胞膜囊体,并测定细胞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质子泵活性。另外,利用毛细管微电极测定水稻根细胞在上述不同铵浓度下膜电位的变化,以阐明水稻根系吸收铵态氮后分泌氢离子与细胞膜电位及细胞膜质子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铵离子浓度的升高,根系分泌氢离子的量随之增加;分离细胞膜后,离体细胞膜囊体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质子泵活性也相应增强。原位测定细胞膜电位时,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亦随NH4+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氢离子分泌量与细胞膜电位、细胞膜H+-ATPase水解活性及质子泵活性之间的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根系在NH4+-N营养下分泌氢离子是由于细胞膜上H+-ATPase主动泵出氢离子造成的,这与根系吸收NH4+后引起细胞膜去极化,需要通过提高质子泵活性来维持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土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Ⅱ)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仁  李松华 《土壤学报》1957,5(2):166-174
1.水稻根部的氧化还原电位较根外部者为高。根愈密集,电位也愈高。小麦根部的电位则较根外者为低。水稻根系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随其生理情况而不同。2.在氧化性较强的土壤中生长的萵苣体内的电位较高,在还原性较强的土壤中生长者,电位也较低。3.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低时,萵苣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水稻仍能生长良好。4.叙述了一种甘汞电极的制作方法,用这种电极,可以很方便地作为直接用白金电极测定植物体中氧化还原电位时的对照电极。  相似文献   

14.
丘星初 《土壤》1977,9(1):46-53
由消化、蒸馏、滴定三个步骤组成的测定有机氮的克氏(Kjeldahl)定氮法,仍为土壤全氮测定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硝酸镧溶液为滴定剂,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测定磷肥和复混肥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滴定适宜的pH值范围为4~7,在此范围内钙离子没有干扰.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9.5%~100.5%,准确度与重量法接近,装置简单,测定一份浸取液仅需数分钟,适用于含磷肥料中总磷量、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李忠意  徐仁扣 《土壤学报》2014,51(2):513-519
为方便准确地表征大颗粒包被物的带电特征,采用自制的流动电位测定装置测定了包铁石英砂的流动电位,并计算获得其ζ电位。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测定包铁石英砂在不同液压差(ΔP)的流动电位(ΔE),二者具有极好的直线相关性,因此能保证由ΔP与ΔE拟合得到的流动电位系数(C)的准确性。由C计算得到包铁石英砂的ζ电位能够很好地表征其表面电化学特征。在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包被物ζ电位的绝对值随着包被度的增加而减小。低离子强度下双电层厚度占毛管孔径的比例较大,因此采用流动电位测定包被物ζ电位时必须考虑表面电导的影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包铁石英砂的表面双电层受到压缩而造成ζ电位的绝对值减小。采用流动电位法测得包铁石英砂的等电点为4.6。当溶液pH高于等电点时,包被物的ζ电位为负值,且随着pH升高,其ζ电位向负值方向位移。当溶液pH低于等电点时,包被物的ζ电位为正值,且其数值随着pH降低而增加。流动电位法测得的石英砂的ζ电位与传统电泳法测得的石英胶体的ζ电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动电位法测定的ζ电位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为方便准确地表征大颗粒包被物的带电特征,采用自制的流动电位测定装置测定了包铁石英砂的流动电位,并计算获得其ζ电位。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测定包铁石英砂在不同液压差(ΔP)的流动电位(ΔE),二者具有极好的直线相关性,因此能保证由ΔP与ΔE拟合得到的流动电位系数(C)的准确性。由C计算得到包铁石英砂的ζ电位能够很好地表征其表面电化学特征。在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包被物ζ电位的绝对值随着包被度的增加而减小。低离子强度下双电层厚度占毛管孔径的比例较大,因此采用流动电位测定包被物ζ电位时必须考虑表面电导的影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包铁石英砂的表面双电层受到压缩而造成ζ电位的绝对值减小。采用流动电位法测得包铁石英砂的等电点为4.6。当溶液pH高于等电点时,包被物的ζ电位为负值,且随着pH升高,其ζ电位向负值方向位移。当溶液pH低于等电点时,包被物的ζ电位为正值,且其数值随着pH降低而增加。流动电位法测得的石英砂的ζ电位与传统电泳法测得的石英胶体的ζ电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动电位法测定的ζ电位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对‘BSG223’等9个甜橙品种的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果汁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果实外观、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指标,‘红6—6.1’及‘红6—6.2’可作为‘哈姆林’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9.
氮素形态对茶树根系释放质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青  徐仁扣  黎星辉 《土壤学报》2013,50(4):720-725
为探讨茶树根系酸化土壤的机制,利用水培实验和自动电位滴定方法研究了恒定pH条件下铵态氮、硝态氮及其混合液对茶树根系释放质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供应量相同情况下,纯铵态氮处理茶树根系释放质子的量最多,其次为铵/硝比为1∶1处理,在纯硝态氮处理中,茶树根系释放羟基.随着铵初始浓度的增加,茶树根系释放质子数量增加,且茶树根系的质子释放量与其对铵态氮的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在pH4.5至5.5范围内,茶树根系在初始pH5.0时质子释放量最大,其次是初始pH5.5的处理,在pH4.5时茶树根系的质子释放量最少.用硝酸铵培养验证了茶树的喜铵特性,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茶树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量均增加,且质子释放量也有相同趋势,但在整个培养期内茶树对铵态氮的吸收量均高于对硝态氮的吸收量.因此,茶树对铵态氮的偏好吸收导致其根系释放质子,从而引起根际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20.
蛋白粒子zeta电位是衡量豆乳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电位分析前常采用稀释介质对豆乳进行预处理。为了确保zeta电位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选择合适的稀释介质。因此,该研究采用去离子水、豆乳超滤液两种稀释介质分别对豆乳进行稀释,并比较了这2种稀释介质对zeta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去离子水为稀释介质,zeta电位的绝对值会随着稀释倍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这主要是由于豆乳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解聚导致粒径减小,而pH值的升高和电导率的降低则说明豆乳的离子强度显著降低。相比之下,选用豆乳超滤液稀释豆乳时,体系的 zeta 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都未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改变(*P>0.05),说明此法能够较好地维持豆乳蛋白粒子的荷电稳定性。由此可知,豆乳超滤液可做为豆乳zeta电位测定的理想稀释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