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蒜提取物防治黄瓜黑星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大蒜提取物对黄瓜黑星病菌(C lad osp orium cucum erinum)的抑制作用和对苗期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对黑星病菌在经大蒜提取物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上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0.3 g/mL的大蒜提取物可以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该浓度大蒜提取物能有效预防病菌的侵染,作用效果优于多菌灵,但其治疗作用较差。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大蒜提取物可以有效阻止病菌在叶片上的萌发和附着孢的形成,从而阻断病菌的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发现黄瓜黑星病菌除可侵染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外,还可侵染茄科的番茄、茄子、豆科的芸豆。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CsGPX基因并研究其与黄瓜抗病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黄瓜CsGPX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CsGPX基因在细菌性角斑病侵染0~96 h下的表达情况.[结果]CsGPX基因cDNA序列全长914 bp,包含一个51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0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02 kD,理论等电点是8.66,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sGPX在黄瓜叶中有表达.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侵染下,该基因在黄瓜叶中表达增高,明显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诱导.[结论]CsGPX基因的分子鉴定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在黄瓜抗病机制方面的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1霜霉病1.1发生规律。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霜霉病发病原因:病菌主要在冬季温室作物上越冬。由于病菌在北方设施棚室栽培的黄瓜上可以安全越冬,所以可以周年侵染。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能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接种AM真菌后能减少枯萎病菌在植株根系及根围土壤中的数量,抑制镰刀菌的侵染,降低黄瓜枯萎病菌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感病品种上的应用效果好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黄瓜的安全生产。笔者简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与病菌特征、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归纳了现有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重点分析了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品种的有效成分与配方组合,指出了现有登记药剂品种的不足,介绍了近2年新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品种的特性和防治技术,探讨了黄瓜霜霉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瓜霜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oubensis(Berk.et curt.)Rostowzew)是国内外黄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对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威胁极大。目前国内外对黄瓜霜霉病的初次侵染来源问题尚不清楚,看法也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我国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规律,1979~1981年进行了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对病菌保存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方法与结果一、病叶组织内存在卵孢子在铁岭、沈阳地区的大棚、温室及露地黄瓜上分期采集病叶,用水合氯醛饱和液进行组织透明后镜检,发现病组织内存在卵孢子。以露地秋黄瓜的枯死病斑组织内的卵孢子数量较多(表1)。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的研究进展及登记防治农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黄瓜的安全生产。简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与病菌特征、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归纳了现有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重点分析了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品种的有效成分与配方组合,指出了现有登记药剂品种的不足,介绍了近2年新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品种的特性和防治技术,探讨了黄瓜霜霉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日本菜农越来越多地使用串接法嫁接黄瓜.黄瓜串接后枯萎病菌不易侵染,成活率高,又不必缠条和上夹子,效果优于靠接.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黄瓜栽培由于连作、施肥等原因.导致枯萎病日趋严重,难以控制.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从根部侵染在导管中危害,一般化学药剂很难防治,已成为黄瓜栽培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在以单克隆杭体为第2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基础上,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建立了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ABC-ELISA)检测水稻白叶枯病病菌。比较了ABC-ELISA法和常规ELISA法的差异,表明ABC-ELISA法的灵敏度比常规ELISA法高10~100倍。常规ELISA双夹心法的检出量一般为10~6菌体/ml,ABC-ELISA双夹心法达10~菌体/ml;全菌包被ELISA间接法为10~5菌体/ml;而ABC-ELISA间接法为10~3个菌体/ml。ABC-ELISA法并不影响单克隆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用ABC-ELISA法检测58份水稻白叶枯病病叶,16份病种,病叶全部表现阳性反应,病种稻壳如取样在1g以上,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从已建立的15株稳定分泌抗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中筛选出4株,用其抗体采用琼脂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作者从采集的病叶分离和从各地收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63株,将其分为4个血清型,其结果与常规多抗血清划分的血清型一致.并运用免疫电泳和琼脂双扩散试验比较了各血清型之间的差异,其结果表明,单抗较多抗特异性强,在鉴别血清型方面较优越.  相似文献   

13.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病原细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大棚和温室里发现一种新的黄瓜叶部细菌病害。通过对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认为是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Bryan)Dye]所致黄瓜细菌性圆斑病,此病为吉林省内新病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菌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建立了能准确快速灵敏测定不同类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单抗酶联试剂盒。应用该试剂盒检测水稻白叶枯病病叶样品101份、病种样品10份及水稻白叶枯病病菌65个菌株,结果均为阳性,且重复性好,该试剂盒使用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蔬菜根际细菌R2–2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昆明市郊蔬菜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R2-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R2-2与植物病原细菌(甘蓝黑腐病菌、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海棠斑点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病原真菌(疫霉菌、尖镰孢菌、茄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R2-2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条斑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达6.83 cm和7.03 cm。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JN648098。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从山东泰安、济南、烟台、威海等地采集大白菜黑腐病病害标样25份,室内分离纯化获得6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后选出致病力较强的4个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生物学特性反应表现基本一致,16S-ITS rDNA序列分析表明供试病原菌与Genbank中的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的同源性是99.63%。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反应确认引起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的致病菌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用于检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兔抗X.c.pv.oryzlcola IgG处理标本,用羊抗兔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来自四川7个有代表性的X.c.pv.oryzicola菌株均为阳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3~10~4个/ml。供试的X.c.pv.oryzae和X.1eersiae为阴性反应。检测四川40份稻种,选14份用间接法酶联吸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趋向一致,证明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稻种中的X.c.pv.oryzicola。  相似文献   

18.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的药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6-19417
[目的]筛选出对柑橘溃疡病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方法]选用77%多宁600倍、80%金纳海600倍、3%克菌康800倍、77%多宁600倍+柔水通3 000倍、80%金纳海600倍+柔水通3 000倍、3%克菌康800倍+柔水通3 000倍液等单、混剂,进行田间药效测定。[结果]所有参试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效均达48.00%以上,而添加农药增效剂后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P〈0.05),其中以80%金纳海600倍+柔水通3 000倍和3%克菌康800倍+柔水通3 000倍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效最好,其对叶部溃疡和果实溃疡的防效分别达77.00%和79.00%以上。[结论]80%金纳海600倍+柔水通3 000倍和3%克菌康800倍+柔水通3 000倍2种混剂在田间表现良好,推荐在生产上用于柑橘溃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菌剂对柑桔溃疡病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有效药剂,按大田推荐使用浓度,用抑菌圈法测定17种非铜药剂和5种含铜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毒力,并研究7种非铜药剂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福美双、福美双.溴菌腈、农用链霉素、金核霉素和琥胶肥酸铜.乙磷铝.硫酸锌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福美双.福美锌、大蒜素、络氨铜.络氨锌和盐酸吗啉胍.乙酸铜,过氧乙酸、噻唑锌、春雷菌素、中生菌素、琥珀酸铜和噻菌铜有微弱的抑菌作用,百菌清、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叶青双、复硝酚钠和井冈霉素无抑菌作用。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0%金核霉素WP 500 mg/L和72%农用链霉素WP 200 mg/L处理对柑桔溃病的防效分别为76.34%和74.94%,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处理;80%代森锰锌WP 2000 mg/L、50%福美双WP 400 mg/L和50%福美双.溴菌腈WP 500 mg/L处理对柑桔溃病的防效分别为70.36%、66.55%和69.37%,与对照含铜药剂20%噻菌铜SC 67 mg/L处理无显著差异;大蒜素和叶青双对柑桔溃病防效较差,6%大蒜素EC 120 mg/L和20%叶青双WP 400 mg/L处理对柑桔溃病的防效分别为41.84%和21.8...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ampestris,简称Xcc)hrpW基因的功能及Xcc的致病机理,实验以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以5~6d无菌苗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带柄子叶再生体系,同时探索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各种因素;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rpW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中,经PCR检测法分析,证明hrpW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hrpW基因编码HarpinXcc(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Harpin蛋白),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也为选育高效抗病油菜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