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猪"搬家"育肥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试验表明,给育肥猪换圈,可使猪增加食欲,多上膘,生长加快.但换圈不宜过勤,以每月1次为宜.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每组猪群不要任意调换或掺入新猪,否则猪群会感到不安,甚至相互咬头.  相似文献   

2.
给猪“搬家”育肥 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试验表明,给育肥猪换圈,可使猪增加食欲,多上膘,生长加快。但换圈不宜过勤,以每月1次为宜。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每组猪群不要任意调换或掺入新猪,否则猪群会感到不安,甚至相互咬头。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传播速度较快,猪高热病对猪的生长影响很大,如果防治工作做得不及时还会导致猪群死亡。文中建议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猪舍清理工作,降低猪群饲养的密度,保证猪舍通风顺畅,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同时加强免疫接种,提高猪免疫力与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成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部分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猪无名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其剖检变化与治疗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我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多采用直线肥育法。基于此,在具体介绍直线肥育法的基础上,从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去势、驱虫3个方面介绍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为养殖者提供借鉴。1直线肥育现在我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多采用直线肥育法,直线肥育法又称一贯肥育法或一条龙肥育法。采用这种肥育方法,通常将肉猪整个肥育期按体质量分为2个阶段,即前期体质量25~60 kg,后期60~90 kg或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疾病的问题也变得愈来愈突出,已成为制约养猪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orcine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症,体现在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栏1 500头的大群体"吃、喝、拉、撒"进行观察管理,以期找到一些简单易行的指标作为大群体猪群的健康指标,为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大猪群生长性能管理提供经验。[方法]从猪的生长日龄和采食量的关系入手,以整群采食量、头均采食量、头均饮水量、群体健康级别划分,个体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等为指标,研究不同日龄育肥猪的取食量和生长的关系,观察大猪群生长健康状况。[结果]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猪群(1 500头)管理的研究,以猪日龄为核心,观察体重范围、平均体重、日增重、饲喂天数、日采食量范围、日均采食量、阶段采食量、累计采食量、料重比、累计料重比等,建立了一套猪群生长状况动态模型,包括猪体重(y)与日龄(x)模型:y=0.758 9x-19.883(r2=0.993 7);猪增重(y)与日龄(x)幂指数关系模型:y=1.039 5x0.505 1(r2=0.885 4);日均采食量(y)与日龄(x)模型:y=0.0235x-0.334 3(r2=0.991 7);猪料重比(y)与日龄(x)线性关系模型:y=0.022x+0.427 8(r2=0.988 5)等,作为理论值,判别特定日龄下猪生长状况;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猪群的主要病害有:皮炎-痘状斑疹、拉稀-消化道疾病、咳嗽-呼吸道疾病、僵猪-营养不良、眼病-眼结膜炎、外伤-拐脚,未发现烈性传染病。[结论]当猪体重、猪增重、日均采食量、猪料重比实际值低于理论值时,必须寻找原因,加强猪的管理,观察表明,发酵床养猪更加有利于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简称PRDC)是近些年来危害保育猪与生长育肥猪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在南方一些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流行较广,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日增重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保育猪、生长育肥猪死亡率增加,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黑龙江省少数猪场此病也有零星散发,很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前,没有任何一种技术、饲料添加剂或管理措施能够像抗生素一样成本合算地促进仔猪生长。来自生产体系的证据证明,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需要一些联合使用的方法替代抗生素促进仔猪生长。以下介绍无抗生素饲养仔猪方案中常用的几项措施。一、生物安全措施。1、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在低健康的猪群(如采用连续流水式保育舍的猪群)中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1989,(6):20-20
<正> 四、饲养环境要合适育肥猪最好是按原窝群饲,每群最多也不要超过20—30头,群间体重差不超过5公斤。群太大时不易建立固定的位次关系,影响正常采食和增重。不伺窝的猪合联时,最好从断奶后就合群。群养初期要加强管理,可在猪身上涂擦异味物质,这样可以减少咬斗。圈养时每圈饲养头数要适当,每头猪应占有足够的面积,一般封闭式饲养每头猪占地面积木低于1.2m。影响生长肥育的环境,除饲养密度外,还有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微生物、尘埃,以及猪群环境等,其中温度是个重要因素,温度过高、过低对猪的生长肥育都不利。使猪保持最好的增重速度和生产成绩的温度范围叫“等热区”,在“等热区”的温度范围内,猪感觉舒适、生命力强,生产力高。猪的等热区因品种、年龄和体型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异食癖尤其是互相啃咬尾巴的现象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东北民猪和哈尔滨白猪在正常饲养、维持饲养和低维持饲养条件下的肌肉密度,比较了品种、营养水平和生长阶段间的肌肉密度差异,结果是:①品种间:实验前期在正常饲养和维持饲养下两品种各肌群密度差异很小,低维持饲养下民猪大多肌群密度大于哈白猪;实验后期三种营养条件下,民猪的个别肌群密度小于哈白猪。②营养水平间:限制饲养对两品种的肌群密度无明显影响,补偿后,个别肌群的密度略小于正常组,③生长阶段间:民猪低维持饲养的大多数肌群密度前期大于后期,而哈白猪,正常饲养和低维持饲养大多肌群密度前期小于后期。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6,(11)
正蚊蝇携带大量有害机体健康的细菌和病毒,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密度比较大,大量的蚊蝇会使猪群的健康生长受到极大影响。由于蚊子叮咬,会使产仔母猪乳房感染,严重的会引起乳房炎,直接导致生产性能下降。而在育肥舍中,大量的苍蝇影响猪只休息,造成猪群烦躁不安,直接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生长速度,更严重的是苍蝇携带大量细菌病毒,造成猪场病毒、细菌的反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章峰  王超 《油气储运》2008,(2):28-29
环境控制 为处于不同生产繁殖阶段的猪群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卫生条件,消除猪群亚健康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群生长繁殖潜能是环境控制的目的。控制对象主要有:温度,湿度,空气中和地面上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猪群呼出的二氧化碳,从粪尿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聊城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以山东省聊城周边地区的7个养猪场的222份血清为材料,应用ELISA方法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结果]检测发现7个养猪场的猪群都感染过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3.3%~83.3%。发病猪群都为5~10周龄的保育仔猪。猪群在断奶后1周左右,出现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精神差。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病猪和死亡猪全身淋巴结水肿,发黄,肾脏水肿,肺脏肿大,质地变硬。该疾病初步定为由PCV-2感染所致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结论]该研究为制定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养猪如何防制猪咬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尾巴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观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现将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制措施介绍如下,供养猪户参考。一、危害猪咬...  相似文献   

17.
余声春 《福建农业》2008,(11):26-27
随着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群健康成为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生物安全是一个猪群疾病控制策略,通过它来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去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为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因此,猪场必须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才能保障猪群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 2010年7月中旬,盐山县某养猪户从邻村购进重25~35kg的架子猪74头,这些猪入场后,分别注射过猪瘟、副份寒丹毒和肺疫苗,饲养1个多月生长良好,但8月上旬猪群中突发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和跛行的病猪。开始6头,不到3d增至24头。患猪完全不吃食,皮肤出现紫色斑点。  相似文献   

19.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是保育猪、生长育成猪普遍存在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生长育成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治疗费用,推迟上市时间等。发病率通常为30%~60%,死亡率一般为10%~20%,一旦发生将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控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猪场由于猪群数量上升,密度加大,导致猪群感染某些寄生虫,影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甚至造成死亡。介绍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控制模式,采用寄生虫药物控制猪场的寄生虫感染,减少养猪产业链的经济损失,为养殖户养殖效益增加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