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庄浪县处于甘肃省中东部,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为促使地区脆弱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自2015年开始,庄浪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每年造林绿化面积在5336hm2~6670hm2左右。2020年,庄浪县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0%,地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应用3S技术进行了拉萨市森林资源调查,并对拉萨市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市现有森林面积352 637 1 hm2,森林覆盖率为7 3%,以天然灌木林为主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4 9%.拉萨市森林植被处在西藏森林分布的北界,呈沿河谷坡地零星的间断分布,森林少,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作者提出把"保护性林业"作为拉萨市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确实保护好现有天然灌木林;实行多层次、多林种、多形式的绿化造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复合生态系统,依靠科技兴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历次清查和全国历年造林面积统计公布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造林贡献率:1950—1962年、1963—1976年、1977—1981年、1982—1988年、1989—1993年、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间造林贡献率分别为:15.0%、33.1%、19.3%、47.1%、46.0%、53.9%和46.9%;1950—1981年、1982—1993年和1994—2003年3个时段造林贡献率平均为24.9%、46.8%和50.1%;1950—2003年的54a间,造林至少增加森林覆盖率9.38个百分点,而其中被采伐和征占用等消耗达41.83%,保存面积占59.17%,54a造林贡献率平均为37.33%,但保存面积仅占造林总面积的22.1%。另一方面,我国森林采伐利用数量较大,1950—2003年森林采伐蓄积总量达130.57亿m3,按平均每公顷蓄积量85m3计算,折合森林覆盖率约16个百分点。即,建国初的森林全部被采伐过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多次择伐。可见,人工造林在稳定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62—2003年,人工造林成林面积占期间森林面积增加值的78.43%。但经长期采伐利用,我国森林质量变低,林相状况变差,到2003年,森林的平均郁闭度仅为0.54,平均胸径仅为13.8cm,与1962年比,单位面积蓄积量由98.87m3/hm2下降到84.73m3/hm2,下降14.3%;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46.84%下降到32.14%,下降31.4%。指出:随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稳定和扩大人工造林数量的同时,应提高造林质量,彻底解决重造轻育、忽视森林资源经营问题,并重视人工造林在碳汇交易、绿色GDP测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抚顺市以科学造林为指导思想,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青山工程、野生动植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了森林资源质量,使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均实现较快的增长。本文旨在通过对抚顺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进行汇总,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潜力进行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5.
按市委、市政府决策及<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围绕到2005年全市退耕造林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到2020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3发展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郊区至少在35%以上这一目标以及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城市生态环境所提出要求.上海城市森林建设及城郊林业建设已成为生态环境的主战场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对上海林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 IPCC 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610.53×104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 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康桥镇面积40.6km2,总人口40754人.目前,镇区范围内拥有3.3hm2开放性公园;全镇村村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村村实现农田林网化,农田林网控制率78.8%;镇区河道绿化占宜绿长度的91%;绿化覆盖率达33%,绿地率达21%,人均公共绿地5.1m2;新建居民、农民新村的绿地率达32%,有林地面积2931.1亩,森林覆盖率为11.5%.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生态发展,应大力推广林业经营.但是,在推行林业经营和造林绿化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对策,提高造林绿化效率,促进林业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原州区结合生态建设工作实际,系统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特色产业和城乡大环境绿化等工程,原州区累计完成营造林9.80万hm2,森林管护资源面积由6.53万hm2增加到11.11万hm2,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现在的12.7%。下一步将围绕市委、政府推进城镇化工作所确立的“3412”园林绿化体系建设思路,规划建设的四大主题公园,四条生态山脉和四大水库湿地等3个类别各4个项目共12个重点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0.
1双鸭山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的条件双鸭山农场拥有林地1.3万hm2,现有林业职工近500人,林业管理干部21人。资源分布如下,天然林7333hm2,人工林2000hm2,林业耕地近2000hm2,草塘及其它2000hm2,森林覆盖率达27.8%,森林蓄积量为65万m3。林内蕴含着品类繁多、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如何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喀左县不断加大林业产业结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合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林下中药材强林兴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喀左县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1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2.4%,现有林下野生中药材封育1.5万hm2,人工林下种植0.4万hm2,而且每年以400 hm2左右递增,实现林农人均年增收1500元。随着产业扶贫的不断深入,林下中药材在林业精准扶贫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理论系统,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森林蓄积量、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3个指标进行动态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灰色预测建立的模型,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在未来30 a,整体呈增加趋势;到2018年,森林蓄积量达到1.33×109m3、有林地面积达到1.74×107hm2、森林覆盖率达到82.28%。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河源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河源市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时间上,1985-2004年近2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林业用地面积减少761.1×10^3 hm^2 有林地面积减少171.2×10^3 hm^2 森林覆盖率提高31.7个百分点 无林地面积减少600.9×10^3hm^2 森林蓄积量增加2 708.4×10^4m^3 消耗量小于生长量。同时力求找到动态变化的原因,并预测其发展方向。空间上,有林地主要分布在河源市的北部和邻近边界山地地区,灌木林与疏林地分布在中部地区,无林地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14.
谈兵  翟文侠  宋成舜  柯新利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9-4130,4164
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分析了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结合Markov模型,分析了土地类型转换特点。结果表明,GTD为0.15%;UTD最大的是园地,最小是草地。耕地去向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来源主要是其他土地和草地;林地去向是建设用地,来源为耕地和其他土地、草地;草地的去向是耕地和林地,没有来源;建设用地只有农村居民点整理为耕地转出,来源主要是耕地,比重占78.49%。总之,2015~2020年间,耕地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减少614.97 hm2;草地不断较少,减少329.91 hm2;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增加567.63 h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东胜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沙地和其它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2000年-2005年增加、2005年-2010年减少,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和沙地面积减少变化显著。景观指数变化特征是: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增(PD)加、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减少,破碎度指数(CI)持续增高,景观格局逐年破碎化;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增加,景观异质性提高;平均形状指数(SHAPE-MN)增加,斑块的形状由复杂趋于简单,环境资源斑块逐渐减少,引入性斑块将增加。景观类型转移主要特征是:①耕地转向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林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806.6hm2、3 679.1hm2和2 109.8hm2;②草地转向林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456.9hm2、3 136.4hm2、2 552.8hm2和1 374.6hm2;③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地转向草地,转移面积分别是2 882.9hm2和3 327.3hm2;④还有638.3hm2水域转移成未利用地,1 064.5hm2林地转移成草地。  相似文献   

16.
基于Quick Bird卫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建筑密度城市森林覆盖率梯度下景观破碎化趋势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状态受建筑物密度的影响较大。建筑物密集区是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敏感区域,建筑物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随森林覆盖率的升高呈现波动性状态响应,森林覆盖率10%~15%是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指数的波动区段,建筑物非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状态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森林覆盖率20%~30%是非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指数的急剧变化区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的精河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的精河林场,占地面积大,它的管理发展与整个县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区划有利于整个林场的管理和发展。采用3S技术手段,对精河林场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基础数据的处理,并进行合理区划,探讨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区划中的应用方法。经过统计分析该林场国家公益林总面积27 588.7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7 363.4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94%;疏林地914.3 hm2,占3.31%;灌木林地9 311.0 hm2,占33.75%。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河上游地区10~27 a的退耕地人工林,其植物体、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平均为111.3、5.1和164.9 t/hm2,分别占同一地区天然次生林的28.6%、13.8%和61.0%.植物体、枯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层次所占总碳密度的比例,对于退耕地人工林来说为39.6∶1.8∶58.6,而天然林为57.4∶2.7∶39.9.退耕地人工林的植物体和枯落物层碳密度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呈幂函数增长趋势.这2部分在总碳密度中所占比例随林龄而逐步提高.退耕地人工林目前的总碳密度平均为281.2 t/hm2,相当于同一地区天然次生林总碳密度677.4 t/hm2的41.5%,但年均碳密度却高达15.2t/(hm2·a),较天然次生林的13.6 t/(hm2·a)提高了11.7%;与全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8年)人工林的年均碳密度1.95 t/(hm2·a)相比,提高了6.8倍.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较天然次生林及荒山人工林具有更强的生长及碳储量优势.总之,科学有序的退耕还林工作,对于形成碳汇、减轻温室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屯溪区2009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GIS10.0为数据加工与分析平台,建立不同林地类型遥感影像解析标志,进行林地小班界矢量化数据采集,生成.Shp格式小班图形数据,与小班属性数据链接,形成屯溪区林地小班图形与属性数据库,并对林地结构、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及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屯溪区林地面积5 364.35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 451.43 hm2,疏林地面积13.86 hm2,灌木林地面积536.44 hm2,未成林地面积327.88 hm2,苗圃地面积10.93 hm2,宜林地面积19.14hm2,其他林业辅助生产用地4.67 hm2,以有林地居多,占林地面积的82.98%;林地保护等级共有3级,各等级林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Ⅳ级林地面积>Ⅲ级林地面积>Ⅱ级林地面积;全区林地分为4个主体功能区,包括北部生态公益林区、西部与南部休闲游憩观光风景林区、东部重点旅游风景林区和东南部城郊防护林区。该研究为制定屯溪区林地1张图、实现林地资源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利用湄潭县优良狭叶方竹资源,采用作业设计调查方法对全县狭叶方竹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湄潭县狭叶方竹林呈469个斑块状分布于岩溶山地,生长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面积1372.1hm2,其中生长正常面积631.5hm2(46.02%)、退化面积740.6hm2(53.98%)。分析发现引起狭叶方竹林退化的原因是立地因子适宜性选择和群落环境因子适应性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不适宜土壤瘠薄和海拔极值过渡区气候条件、不适应群落上层林木郁闭度大于0.70或0.10以下环境条件、不承受人为过度采笋伐竹干扰,其它因素为局部损害。由此提出狭叶方竹林退化防治对策,一是调控上层林木郁闭度到0.20~0.50的合理区间;二是通过间伐或补植,使立竹度、竹龄结构趋于合理;三是积极改善山区竹林经营条件,引导林农自觉养林护竹;四是退耕还竹增加狭叶方竹林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