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区域洪涝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江西省鄱阳湖区连年的洪涝灾害对该地区早稻生产造成的影响,采用调和权重法对早稻气象产量进行分析,提出洪涝发生年份,5~6月降水量与早稻气象产量密切相关,且5~6月降水量达600mm 以上,对早稻生产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2.
洪涝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洪涝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对早稻不同熟期、不同受淹时间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取样测产和考种,结果表明:洪涝造成早稻减产,且随受淹时间延长产量损失增大;在孕穗至齐穗期受淹,产量下降是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桂平市早稻生育期间的气象变化特点具有气温由低变高,日照由少变多,降水量由少变多,由小变大.文章分析了早稻的各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和指出影响早稻产量形成的气象因素有烂秧天气、龙舟水与洪涝和后期高温等,根据早稻的各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和影响早稻产量形成的气象因素提出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晒田防病虫害、注意品种选育和品种搭配、改种其他作物等生产措施,以提高桂平市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降水量对湖南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0年湖南省自然灾害历史数据以及同期湖南省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一元回归、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内1961-2010年的水稻受洪涝灾害及年降水量变化影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了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重、频率高,且在2000年后受灾的严重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各降水因子中,暴雨日及大暴雨日产生的年降水量以及它们的雨日数是决定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程度的主要因子;利用时间、暴雨日的年降水量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简便地对某年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程度进行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浮梁县1998年两次洪涝灾害后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因洪涝时间、淹水深度等诸因素对水稻生长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不同类型或生育期的水稻抗逆洪涝的差异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洪涝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选取宜春市宜丰、樟树、上高三个试验点,通过与常年(20122016年)同期平均值对比,分析了宜春市2017年6月21日2016年)同期平均值对比,分析了宜春市2017年6月21日7月2日持续强降水过程对早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的过程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过程降水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显著下降上;抽穗灌浆期间的持续强降水显著延迟了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生育进程,使全生育期延长了47月2日持续强降水过程对早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的过程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过程降水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显著下降上;抽穗灌浆期间的持续强降水显著延迟了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生育进程,使全生育期延长了48 d。  相似文献   

7.
指数平滑法在椒江区早稻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09—2019年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和早稻产量资料,利用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工具计算出早稻趋势产量,并分离出早稻气象产量。同时,将椒江区早稻生育期内各月的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早稻产量预测模型。此外,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并运用该预测模型对椒江区2020年早稻产量进行预测,与2020年早稻实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气象灾害对江西省不同季水稻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86—2014年江西省早稻、中稻、晚稻单产数据以及水稻因不同气象灾害(旱灾、洪涝灾、风雹、霜冻和台风)造成的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不同季水稻单产与5种气象灾害的关联系数,并利用相关数据计算不同季水稻的灾损量和灾损率。结果表明,不同季水稻单产与洪涝灾害的关联系数大,说明洪涝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从时间跨度看,不同季水稻单产受气象灾害影响程度除风雹外都在减弱;不同季水稻由于播种和收获时间不同,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中稻受影响程度高于早稻和晚稻。灾损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气象灾害造成稻谷年均减产162.9万t,相当于年均31.33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的产量。最后,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路渠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旱涝保收,合理规划不同季水稻种植区域等水稻生产和防灾减灾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宜春市宜丰、樟树、上高三个试验点,通过与常年(2012~2016年)同期平均值对比,分析了宜春市2017年6月21日~7月2日持续强降水过程对早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的过程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过程降水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显著下降上;抽穗灌浆期间的持续强降水显著延迟了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生育进程,使全生育期延长了4~8 d。  相似文献   

10.
以1999—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区、泰兴市3地水稻生长季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3地气象因子对各自地区水稻产量年度间变化的影响.针对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地表温度等),对年际水稻生长季尺度,生育关键时期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月雨日数(月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及微量降水日数之和)、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的年际间变化规律及其与3地年度间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泰州市3地产量的影响不同;3地21年来年际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降水量、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日平均地表温度等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日照时数、月雨日数、日平均风速等呈波动式下降趋势;3地其他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年际间均有差异;年际间各气象因子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表现为兴化市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泰兴市产量与日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气象因素对年际间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泰州市21年来水稻单产年际波动较大,单产最高值为2018年兴化市的9750 kg/hm2,最低值为2003年兴化市的7470 kg/hm2;综合分析发现,21年来总体气象条件对水稻单产影响较小,但极端天气如2003年的洪涝灾害和2016年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一、洪涝灾害的基本情况7月27日—8月1日,吉林省部分地区因遭受暴雨袭击,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截止目前,我省吉林、通化、延边和长春地区部分水田遭受洪涝灾害,估计上述地区已造成200万亩以上的水田受灾。二、洪涝对水稻的影响洪涝灾害对水稻中后期影响较大。水稻孕穗初期处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植株受淹后,株高生长加快,节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以浙辐802为材料,在天门市多祥镇开展了早稻翻秋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做好肥水管理的情况下,浙辐802翻秋直播产量可达4714.50kg/hm~2。  相似文献   

13.
近一时期.受暴雨影响。江西、吉林、河南、四川等多省出现洪涝灾害,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2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972.1万公顷。洪涝和多雨低温使南方早稻减产晚稻拖后,北方玉米追施肥受影响。化肥市场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4.
洪涝的形成与发生受气候、地势、土壤、浅层地下水以及河道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年际间波动变化最大、最活跃的因素。本文利用灵璧建站以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反相将洪涝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无涝、轻涝、中涝、重涝和特涝,对本地洪涝类型进行定义和区分,并进一步对洪涝灾害的成因探析,为洪涝治理、防汛抗旱和农业趋利避害提供气候依据,通过本次研究更好的促进灵璧县洪涝灾害防御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早稻结实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小曼  吴炫科  王超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63-3364,3367
[目的]科学地利用气候资源,以保证早稻高产稳产。[方法]应用1993~2008年柳州沙塘早稻生育状况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对早稻开花期、乳熟前期和乳熟后期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早稻各生育期气象要素对早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早稻空壳率随着开花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秕谷率随着乳熟前期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乳熟后期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早稻结实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根据其变化适当地进行人工调节,可降低早稻空壳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海南岛早稻各生育期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分析气象因子在旬时间尺度上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以陵水、儋州、海口、琼中4个站点1998—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和早稻单产为研究对象,对单产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分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早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站点的气象单产对实际单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早稻生育期中,海口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上升趋势,最小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儋州和琼中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下降趋势;陵水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他气象因子均无明显变化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影响海口、儋州和琼中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平均风速,影响陵水早稻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在旬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对海口、儋州、琼中、陵水早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为4月下旬降水量、3月上旬日最低气温、6月下旬日最高气温和1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拟合度较高,4个站点平均误差均未超过5%。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广德县2016年夏季发生的洪涝灾害对水稻生理性状和后期产量的影响,针对当前的受灾情况和水稻生育进程,从科学田管、病虫害防治、肥水运筹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补救措施,为洪涝灾害带来的后续不利影响减小损失,促进水稻苗情改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绿肥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双季稻区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制度下,探讨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进行早稻和晚稻施肥效应试验,探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结果]施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化肥配施绿肥也能够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化肥减量40%配施60%绿肥处理的下茬晚稻产量最高,而2008年晚稻以及2009早稻产量甚至显著高于100%化肥处理,2年早稻平均产量比100%化肥处理增加了247 kg/hm2,提高了3.8%。[结论]种植和利用紫云英可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有机-无机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湘北地区1987~2011年早稻单产和早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早稻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象产量与早稻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筛选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6月中旬降水量和7月中旬日照时数是影响湘北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8~2009年早稻产量进行了预报验证,平均准确率在91.0%以上。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早稻产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10,(8):28-28
6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连降暴雨,部分稻田发生洪涝和内涝,对早稻生产和晚稻育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早稻后期管理和双季晚稻育秧管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