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健康促进在社区控制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荆州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选择社区中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重点目标人群,未患高血压的社区居民为一般目标人群,设计并开展以社区、家庭、患者为中心的系统的健康促进活动。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91.4%,控制率达69.9%,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率达94.5%;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为296.22/10万,较2004年下降7.86%。结论:将健康促进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的控制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结构化健康教育,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末梢血糖水平、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社区院前急救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9家社区服务中心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所在社区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试验组5家社区服务中心162名观察对象,进行为期1a院前急救的试验性干预;对照组4家社区服务中心156名观察对象,按原有的方式进行常规的社区干预.干预前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由试验前的5.6%,增加至试验后的16.2%,对高血压急症、并发症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升高至63.6%,高血压急症、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至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社区院前急救干预是急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并发症或急症的发生率,值得在社区服务体系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小莉  王燕青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93-194,19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社区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于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生活方式、心理、用药指导和血压监测等护理干预,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2组血压控制效果,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危险性认识和服药依从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系统地掌握疾病知识,改变了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达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规范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20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由护士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向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规范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定期监测B型利钠肽(BNP)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卫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一定标准筛选8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每月随诊1次。对照组依据症状、体征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每月检测BNP 1次,然后重点强化健康教育,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两组均观察1a,对比两组的再住院及病死人数。结果:观察组再住院人数为9人,对照组再住院人数为25人;观察组1a内死亡人数2人,对照组死亡人数9人。两组的再住院人数及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监测社区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根据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及时调整方案,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对慢性疾病实施健康管理的成效。方法:以慢性疾病中高血压为例,选取了永州市冷水滩区肖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3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管理方法。实验组使用信息化技术平台进行健康管理。就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自身疗效的满意度、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对全科医生医疗团队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的控制率、治疗率、疗效满意度和对全科医生医疗团队的满意度都有很大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对患者和医疗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将在门诊就诊的300名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门诊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可延伸门诊无缝隙服务的范围与服务时间,灵活应用;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组健康教育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6名患者分为观察组650例和对照组6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组健康教育要好于普通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翠娥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94-295,30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床分娩的影响。方法:2009年1~4月的临产妇350例作为观察组,在进入产程后采用自我效能理论实施护理;上年同期273例临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以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产妇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满意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实施产时护理,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喉癌全切喉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干预组(n=4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2)对照组(n=40)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40例均于5d内掌握套管护理技巧,而对照组只有25例(P<0.05);干预组有32例于6周形成食管音,而对照组只有12例(P<0.05);术后并发症干预组为0例,对照组有8例(P<0.05)。出院前两组均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在同样的治疗下,教育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糖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在健康教育前及干预期满1年分别对两组改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教育组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治疗依从性、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和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防低血糖反应健康教育对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hPG、餐后高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对患者血糖和血压进行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3、6、12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疾病复发情况、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充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胸腔镜检查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66例胸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指标的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拟采用碎石术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78例,根据其治疗的时间,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术后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其排石效果显著,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在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适合于本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健康教育进度表对在我社区接受输液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教育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另设未进行健康教育3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教育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良好率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教育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控制良好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5或<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患者做输液治疗的同时,采用自制进度表、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理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活习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心态和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饮食情况、睡眠质量和运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家庭护理干预达到提高社区癌症患者的自护能力,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癌症康复.方法:采用抽样方法把242例社区癌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1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自护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功能锻炼及对症状的认识、自护技巧、预防并发症、安全管理等自护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癌症患者的自护能力、巩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治疗的162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微信持续性健康教育分为2组,78例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患者为微信组,84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接受健康教育3个月后,微信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率(91.03%85.71%)、健康教育总满意率(96.15%88.29%)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明显高于本组健康教育干预前,微信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神经内科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水平,对疾病康复效果、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