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类型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3~2017年调查了生态观光茶园和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蜘蛛、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并分析了两类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观光茶园的有益生物数量多于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常规茶园的;生态观光茶园的主要害虫数量明显少于常规茶园的;在生态观光茶园中蜘蛛量与小绿叶蝉若虫量的拟合优度高于常规茶园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观光茶园作为生态观光农业中的一个新亮点,已经成为集茶园观光、茶艺表演、自采和自制茶叶、餐饮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新型休闲观光场所。以四川名山牛碾坪的667hm2(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为例,阐述了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建设计的内容,指出生态观光茶园应具备茶叶生产、观光休闲、茶树科学栽培管理以及园林美学要求,从而实现茶叶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20132017年调查了生态观光茶园和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蜘蛛、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并分析了两类茶园主要益害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观光茶园的有益生物数量多于常规茶园的,益害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常规茶园的;生态观光茶园的主要害虫数量明显少于常规茶园的;在生态观光茶园中蜘蛛量与小绿叶蝉若虫量的拟合优度高于常规茶园的。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茶园是闽东茶叶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回顾五、六十年代开山种茶,广种薄收;七十年代茶叶大发展,强求集中成片,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环境恶化,土壤贫瘠,病虫猖獗,单产低下,效益不高。这批数万亩茶园在闽东沿海人多地少的区域可算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如何保持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沿海地区茶叶生产持续发展是21世纪闽东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霞浦县生态茶园的典型为例子,谈谈闽东沿海茶区建设生态茶园以及实施“生态工程”改造茶园的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现代元素的特点及应用方法,并以安溪观光茶园为例,分析现代元素在观光茶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6.
观光茶园中茶文化的发掘与表现是观光茶园的特色所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基地的规划设计中,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各个要素出发,全面的、深刻的发掘、体现了茶文化,进而得到了茶文化在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茶园须同时满足人们所提出的观光的物质功能和茶文化的精神感受这两方面要求,并且以这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基本内容而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园林形式。通过分析"中国著名茶乡"陕西西乡县的枣园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实案,探求如何使观光茶园在功能性设计上与艺术精神得以完美结合,并针对观光茶园的空间序列安排和节奏韵律的把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宋勇 《中国农垦》2013,(11):36-37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亦称闽东,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中心城市.闽东垦区现有14个国有农(茶)场和1个农垦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是闽东垦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曾为闽东垦区的经济发展、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1994年全省农垦实施企业改革,推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闽东垦区的茶园承包到户.此后垦区茶叶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规范,茶园老化低产,企业加工规模小,缺乏品牌和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持,致使茶叶市场陷入无序竞争,极大影响了垦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至2010年,茶园面积仅为1万多亩,较1994年减少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9.
针对闽东茶园的经营现状,围绕提高茶叶品质与效益提出闽东茶园应加强人工生态园建设、规范肥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认识,加快手采茶园的机采改造和机采茶园的培育,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机采;建立以名茶为主,先名后炒,适当发展碎绿茶、卷曲茶等多茶类制作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普洱农业观光茶园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介农业观光园的产生原因、种类、发展趋势及分析思茅观光茶园建立的各项条件,从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角度探索普洱农业观光茶园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俗称闽东,是福建省最大的绿茶产区,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总产量的1/3强,其茶园面积、产量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目前全市已有适制乌龙茶或绿乌兼用良种茶园面积4600多hm2,约占茶园  相似文献   

12.
观光种植文化旅游融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等于一体,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如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园茶园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大促进了茶叶消费,弘扬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开辟观光旅游茶园,那里的年收益超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李武强 《吉林农业》2010,(11):246-247
以往的茶叶生产方式已经逐渐不适用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所以生态观光茶园的出现就成了一种必然。但是如何对这种新型茶园进行管理呢?文章就茶园管理及游客管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伍家台村生态观光茶园为例,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茶园景观美学功能进行了评价,并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度、辐射热等方面测度了茶园生态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茶园景观美学功能和其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美景度与茶排优美程度、建筑物美观程度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同游步道与环境协调程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茶排优美程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度、天空辐射热、地表逆辐射热、空气温度、地表温度、风速则没有显著相关性;茶园建筑物美观度、游步道与环境协调程度均与生态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茶行排列是生态观光茶园建设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人们对茶园需求不仅局限于采摘茶叶,而是观光科普、互动娱乐的新型旅游形式,所以要调整茶园结构,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由单一的生产基地功能,转变为游乐性丰富的观光园。茶园景观设计离不开园林设计相关内容,无论是在茶园的种植还是功能分区等方面,都需遵照景观设计相应的原则。从茶园景观的概念、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研究以及开发和管理研究入手,梳理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武平县松花寨生态茶庄园的茶园生态建设技术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休闲观光功能开发的内容及做法,以期为庄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台湾观光农业发展历程 1970年台北市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了53户茶农,推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观光农园"的先河.1983年,台湾农政当局实施"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89年,台湾"农委会"举办第一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和设想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赖春银 《福建农业》2012,(12):22-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无公害的要求日益强烈,无污染、无防腐剂和品质优良的无公害茶叶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空间广阔。永定县西溪乡充分发挥原有农场优势,从2006年开始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走无公害茶叶发展之路,到2011年建立了近500亩的生态型茶园,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成为附近乡镇群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观光农园是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但目前国内对其规划设计缺乏系统化理论和方法指导,其规划建设只注重功能立项而忽略对农业文化、园林景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产生"千园一面"的问题,使观光农园不能充分体现特有的人文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园区综合发展能力相对薄弱,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小,这是学术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观光农园规划设计中文化、景观、产出完美融合的角度出发,整合大量文献资料和各学科理论、结合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茶溪谷观光茶园总体规划与设计实例,对观光农园中文化、景观、产出完美融合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为业内的农园规划设计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