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必武 《农业工程学报》1997,12(A00):269-27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耕地建设是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耕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法律,政策,科学手段等措施,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堤垸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洞庭湖区堤垸人口、耕地资源时空特点入手,分析了堤垸耕地资源形成、发展变化趋势,耕地利用现状。洞庭湖区堤垸在“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生态恢复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土地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针对湖区社会、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6条堤垸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及其保护对策。(1)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使耕地利用制度逐渐和耕地资源变化特点相吻合,保持耕地生态环境及其持续性。(2)据堤垸生态环境条件,采用避灾农业。(3)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国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重要内容之一。(4)加强对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审批与管理。(5)加强环保意识,提高耕地质量。(6)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3.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建设和监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可以反映全市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和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施肥水平及耕作制度等农业生产条件对土壤养份的影响。通过建设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全市范围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带动市县两级耕地质量管理体系和职能建设。把耕地质量评估、验收、预警机制和耕地质量的中长期培肥等纳入监督管职能,使耕地地力培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重点阐述了利川市耕地质量出现的主要问题,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利川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重要基础。对广西百色市田阳区耕地质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从耕地保护、质量建设、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观的演变与再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耕地质量对农业效益、粮食安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耕地质量概念、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加强耕地质量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梳理当前3种主要耕地质量观、剖析质量与土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的耕地质量观。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主要存在基于耕地自然属性、自然-经济双重属性和多重属性的3种耕地质量观,他们既存在先后演化关系,又同时并存、互有区别;2)质量是产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满足某种利用类型特定要求的能力和程度;3)耕地质量是耕地本身的特性满足农业生产并获取经济利润,以及满足人类福祉的程度,包括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美学与文化质量;4)耕地质量具有生产性、内在性、综合性、空间性和时间性,耕地质量受到自然要素、工程要素和社会因素及其组合特征的影响。在耕地质量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耕地质量的综合性,防止以偏概全;应将耕地质量的客观性与耕地质量需求的主观性有机统一;应根据耕地评价目的、监测的空间尺度和时间频率,科学构建耕地质量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地评价耕地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土地限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变化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3-2002年耕地数量变动.结果表明耕地总量波动但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从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禀赋差异、耕地退化弃耕与可耕地用途改变、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耕地数量变动的原因;利用1990~2004年的人口变动资料建立二次曲线模型,预测2010年和2025年人口数量并讨论其对耕地的压力。综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用地质量限制性的现状,分析边地耕作、风蚀与水蚀、化学与物理性因素、有机物投入、信用限制与灌溉面积比重等因素对农业用地质量的限制以及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对农业的影响。最后讨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强农业用地管理以应对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的概念和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耕地质量概念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认为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偏低,其中肥力质量、管理质量及经济质量逐渐趋好,但是健康质量和环境质量却日趋恶劣,部分区域耕地质量问题严重。文章还提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耕地质量建设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耕地对未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农业生产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选取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地貌特征的子长县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研究单元,基于核密度估计、GIS空间分析、多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结合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耕地利用条件及两者的空间组合特征划分4种整理区域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对策。结果表明:集聚发展区应引导农户的集中居住,加强耕地的规模化利用;内部改造区应立足于自身的挖潜,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合并组建区应引导农村居民点跨界迁移和撤并,并引导耕地的集中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生态迁移区农村居民点应采取整体搬迁的形式进行整理,耕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区结果和差异化利用对策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和耕地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运用积造有机肥、秸秆还田、河底泥还田、测土配方平衡配套施肥等综合建设措施,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生产潜能,以保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针对坡耕地存在的问题,通过坡改梯土地整治、测土平衡施肥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土壤改良,从而改善了土壤生态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探索》2014,(5):64-64
近日从财政部、农业部获悉,2014年国家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修复治理,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稻米达标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财政部农业司卢贵敏巡视员表示,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湖南省试点地区给予补助,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让农民种上安全粮,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0.051亩。并且,农业基础脆弱,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地比生大,高产称产基本农田不足。耕地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多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国民经济发必的社会长治久安。为此,必须历实农业基础,大搞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产称产基本农田,增强家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农业农村工作,而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新型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更加突出。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存在耕地人为破坏、闲置、改变用途、污染等情形,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政府需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完善保障机制;统筹规划,谋求双赢;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法;加大耕地建设投入,提升品质;创新发展理念,助力推动首都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丘陵山地面积大、耕地中低产田多、天然降水量少而集中的自然地理特点,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先天不足。加之长期以来农业投入偏低,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基础地位弱化。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加强财政扶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对策是:加大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区决策树的省级耕地地力评价——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耕地地力评价对快速准确掌握大区域耕地地力水平,有效的进行农业区划并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山西省2005~2014年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数据、测土配方施肥采样点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尺度指标分区方法将山西省划分为5个区域。基于决策树方法构建了隶属各区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与分级,将山西省耕地划分为1~10等地。其中,1至3等地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1.56%,该部分耕地地力较高,为山西省的优质耕地;4至6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1.22%,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以提升粮食产量;7至10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7.22%,该部分耕地生产障碍因素突出,应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继续开展农田建设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评价结果可为省级耕地资源管理及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生存过程中,耕地是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更是会直接影响粮食的安全性,提升耕地地力质量对于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的,结合如何提升耕地地力质量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此,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全局规划、基础设施维护机制、质量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退化严重、耕地浪费严重和耕地保护措施不力;耕地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人为因素是加剧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可防止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能有效地改善耕地环境状况,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