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微观层面厘清生猪规模养殖户污染防治的行为逻辑,对宏观层面优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为分析养殖户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福建省406个生猪规模养殖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养殖户心理认知对其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心理认知-防治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生猪规模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行为是其在心理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下,并由环境规制的综合调节而形成的理性选择。2)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行为决策源于其对责任意识、生态理性、治污能力自我评估等的认知,是对其他养殖户的参照和对政府、非养殖户环境诉求的积极响应,也是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3)激励性和引导性措施是对约束性环境规制的重要补充,约束性规制措施对无害化处理行为具有更显著的调节效应,激励性规制对资源化利用行为更具调节作用,引导性规制对污染防治行为具有综合调节效应。4)据此,提出加强对市场激励性规制和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手段的应用,充分考虑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依赖性及其污染防治的行为控制能力,兼用引导弃养、产业转移扶持和警示惩戒手段等促进生猪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意愿,旨在了解公众对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态度和探寻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路径选择。[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5个主要废弃矿区的872份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基于公众个体行为视角,从公众需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4个层面划分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影响程度及其间的影响差异。[结果]①公众需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6,0.56,0.34,-0.62,公众需求是影响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的最主要因素;②公众需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表现出显著正效应,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表现出负效应;③在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公众需求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④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潜变量的各个可测变量对其潜变量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结论]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应在公众自身需求得到解决,自身权利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得到维护的基础上编制复垦方案与组织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丹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区管理分类控制,将进一步确保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以陕西省丹汉江流域27个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水质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方法,进行了污染源敏感性评价和污染类型识别,进而实现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区。结果显示:(1)丹汉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可分为5级敏感区,且敏感区等级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干流为轴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分布格局。(2)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类型主要包括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生活排放3种基本类型。(3)敏感区等级越高,污染类型越复杂。  相似文献   

4.
重要水源地水质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针对重要水源地水环境和水安全问题,以福建为例系统分析了主要河流及水源地水质现状、污染程度以及水质变差的主要问题与动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应加强水源地水质污染影响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科学规划、推广山地水土保持新技术,建设生态果园;加大投入,建立水源地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态意识的综合治理体系与生态调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污染者及时交纳污染处理费既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要求,也是第三方治理持续运转的关键。但实践中存在养猪户不及时交纳污染治理费的现象,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福建省南平市炉下镇7个村117个养猪户的第三方治理费用支付行为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支付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探讨"污染者付费原则"在农村难以执行的原因。结果表明:(1)"污染者付费原则"在农村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中难以执行,养猪户缴费比例较低,严重影响了第三方治理的正常运转。虽然73.50%的养猪户认为应该交费,但只有61.54%的养猪户交纳了治理费。其主要原因是农户以自身对生活环境要求作为判断依据,忽视本地养殖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性;养猪户没有真正理解"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内涵和要求;农村熟人社会中从众、攀比和法不责众心理;养猪户对第三治理成效的感知与其预期相差较大;基层政府缺乏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手段和机制。(2)生产经营特征、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对养猪户交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经营类型平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养殖资金的外来比例养殖场面积养殖净收入。(3)由于个体的外部因素差异不大,对养猪户交费行为影响不显著。因而,需要增强养猪户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企业化经营,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并严格执行"污染者付费"的基层落实机制,进而促进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猪养殖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规模养猪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是防治生猪养殖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污染,避免废弃物末端治理带来的弊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山东省17地市509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如何看待清洁生产和对生猪养殖污染熟悉度组成的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态度,以及由年龄、受教育年限和生猪养殖出栏量组成的规模养猪场户禀赋特征对清洁生产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政府对清洁生产支持力度和经营组织对清洁生产的要求组成的外部规范对清洁生产认知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认知对源头预防行为、过程控制行为和末端治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态度、禀赋特征及外部规范约束对清洁生产行为有间接影响。其作用机理为: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受制于认知程度,而认知程度又是行为主体态度、外部规范和主体自身禀赋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三者产生的作用条件又归因于外界环境(政府机构、经营组织、上下游企业等)与行为主体间的不断沟通。可见,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作用机理并非单个因素间简单的线性作用,而是全产业链参与者与其所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当根据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提高规模养猪场户对清洁生产的积极态度,加强外部规范性,强化主体自身良好的禀赋,通过较高的认知水平正向作用于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并最终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原理及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6项建设内容和15个构建技术。提出了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思路,并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植物过滤带建设、水土保持效应监测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水库水源地评价中,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出发,根据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区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筛选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及干旱作为风险源。结果表明,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的生态风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还发现,对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生态风险值贡献较大的因子为N元素和P元素,二者的权重分别为0.224 7和0.195 4。研究结果可为环境管理和生态风险决策提供数量化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流域农村养殖废物是区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制约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养殖废物产生及污染水环境特点,结合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资源化和生态控制养殖废物污染的工程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建宁县是福建省中央苏区县之一,地处闽江源头,是我省重要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同时也是我省林区。大南小流域地处建宁县城关西部,是建宁县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是建宁县城关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建宁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采取水土保持植物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计资产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风险感知是养猪户对农村环境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是风险应对行为的基础,而生计资产又是养猪户抵御风险、提高脆弱应对能力的保障。为研究规模养猪户生计资产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关系,在对湖北、河南、广东、广西、江西、天津6省(市)规模养猪户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产差异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规模养猪户对环境污染、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感知水平有明显差异。2)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环境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较小。3)人力资本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1.784和2.686;自然资本中地形对环境风险感知影响最显著,相关系数为1.813;社会资本中与周围农户的合作以及与周围农户关系的友好程度对环境风险感知有显著负向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和?0.973;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则较小,模型估计仅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建立科技示范与培训、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拓宽收入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旨在促进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和环境风险防御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但现有环境法规作用有限,可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融合当地的非正式制度。本文在研究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村规民约进行考虑,以湖北省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村规民约对规模养猪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探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对规模养猪户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的资源化利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规民约对规模养猪户的资源化利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村规民约在环境规制对规模养猪户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约束型环境规制借助规范性村规民约间接影响规模养猪户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引导型环境规制借助文化性村规民约间接影响规模养猪户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应当完善环境规制、规范村规民约,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使环境规制"合礼"化、村规民约"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沼气工程对畜禽粪便污染环境成本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沼气工程是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主要方法,可提供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本研究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方法(ACM0010)和环境成本估算方法,分析了沼气工程对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成本的控制潜力。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洞庭湖区的畜禽粪便均采用沼气项目进行污染治理条件下,年出栏5 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均进行沼气发电,其他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全部用于畜禽养殖场及周边居民的供热和照明使用,则2006年可减排温室气体2 891 614 t CO2当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成本为4.52亿元;同时,可减排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微生物污染控制的环境成本分别为4.56亿元、1.69亿元、5.32亿元。因此,要支持和鼓励养殖户利用沼气工程处理畜禽粪便,实现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路径有效是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中核心问题之一。现有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大多是对乡村环境治理模式及多元治理模式中社会资本因素探讨,缺乏多元治理模式中环境治理失灵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首先基于利益相关理论,从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定性分析了农村环境目前现实困境,调研梳理出农村环境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次为降低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估法(DEMATEL)模型中专家打分建立关联矩阵的主观性,引入灰数理论,基于Grey-DEMATEL定量识别影响泉州市农村环境协同治理的原因、结果和综合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方保护主义、城市发展汲取农村资源是农村环境协同治理的根本制约因素,忽视农村环保技术有别、重视事前环保技术研发而忽视之后的应用和改进是起关键驱动作用的原因因素;城市污染企业为转嫁排污成本转入偏远农村、农村承载城市发展中一些污染转移是直接障碍因素,是短期内有效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的结果因素;农村基本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容易影响其他因素,也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是农村环境协同治理实施的核心因素。最后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综合影响程度分析结果,厘清农村环境治理行动中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明确农村环境治理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提出泉州市农村环境协同治理的长短期和重点措施等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创设利益均衡的农村环境多元协同治理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撑,也需农户积极配合。针对农户层面研究较少的情况,该研究以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区的茶陵县为研究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参与休耕行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发现农户参与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的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基本路径。农户的休耕行为响应受其行为意向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前置因素的影响。农户行为意向在其认知和行为响应之间起到中介效应。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强调,实行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需以尊重农户意愿和稳定农户收益为基本原则,对乡村干部和农户加强休耕相关宣传培训,并增加农户参与休耕治理的工作机会,以提高农户行为积极性,提升休耕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期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农业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在保障了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过去10 a,中国面源污染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业源的贡献仍居高不下。该研究阐述了新时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以"生态循环、流域统筹"为核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思路;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卡脖子技术,提出了以"种养结合、产业链循环"为核心的污染治理实现路径;深入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运维机制不通畅的原因,提出以"农民和农业企业为主力军"的多元主体治理及运维机制;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现路径和应用效果,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潘丹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254-259
[目的]测算和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土壤环境承载力及其污染风险,为合理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实现可持续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4个县(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土壤环境承载力及畜禽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和评估。[结果]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在0.7左右,总氮耕地负载警报值为0.5~0.6,总磷耕地负载警报值超过了1,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威胁。畜禽养殖污染风险较高的地区为高安市、东乡县、余江县、德安县以及南昌县。[结论]污染风险较高的地区应强制实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消减措施,而湖口县、都昌县和彭泽县畜禽污染风险较低,可以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