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周修亭 《蔬菜》2008,(3):38-41
一、农产品品牌使用的基本策略 农产品品牌使用策略主要是指农产品企业要不要使用品牌,使用谁的品牌、使用品牌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保护和发展品牌的系列决策方案.农业品牌有效使用策略,是指一件农业品牌的一般有效使用要求,即农业品牌的具体使用方式,它包括农业品牌使用的稳定性,农业品牌专指商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农业品牌使用中位置上的显著性等方面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志伟  张玉鑫  王萍  赵鹏 《蔬菜》2010,(12):36-39
开展了几种硝酸盐调控剂种类、组合、使用浓度、使用时期对西芹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西芹采收前使用双氰胺、硫酸锰、钼酸铵、硫酸锌、赤霉素等硝酸盐调控剂,均可降低西芹的硝酸盐含量,其中以双氰胺、硫酸锰效果佳;双氰胺与硫酸锰、钼酸铵、硫酸锌、赤霉素的组合对西芹硝酸盐积累的抑制效果优于单施双氰胺,可使西芹硝酸盐含量接近WHO/FAO规定的限量标准。钼酸铵最佳使用浓度为600mg/L,硫酸锰最佳使用浓度为0.05%,硫酸锌最佳使用浓度为0.15%,赤霉素使用浓度可控制在25~50mg/kg。从使用时期来看,采收前10d为最佳使用时期。  相似文献   

3.
阳艳华 《广西园艺》2008,19(3):43-44
大白菜是春秋冬季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有些菜农为了经济利益,把禁用农药拿到蔬菜上使用,如甲基异柳磷、呋喃丹、杀虫威等。在使用农药时不合理用药,盲目使用,过量使用,使用频率过高,使用方法不科学,在使用时不注意安全间隔期和最高残留量允许标准,致使害虫的抗药性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4.
李文林 《北方园艺》2017,(15):207-208
果园经常发生病虫害,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现通过调整用药时间、改进用药方法、施用选择性农药、农药交替使用与混用及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果品农药的残留量,达到绿色、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5.
于向华 《蔬菜》2017,(6):36-38
为推进农用肥料的科学施用,促进肥料使用管理的法制化,通过收集与肥料使用管理有关的文件、档案等资料,对辽宁省肥料使用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问题和经验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肥料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小刚 《现代园艺》2013,(21):70-70
从园林景观使用农药的特殊性入手,针对农药对园林景观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适用于园林工作者的农药使用对策,以期达到花美、景美、污染少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7.
1喷施时期与用量1.1氮肥一般应在果树生长前期、后期使用,适当配合磷、钾肥。喷施浓度适当可有效促进新梢生长,提高果品产量,有利于花芽分化。尿素前期使用浓度0.2%~0.3%,后期使用浓度0.3%~0.5%;腐熟人粪尿前期使用浓度0.5%,后期使用浓度10%。1.2磷肥喷施应掌握前期少,中后期多的原则。以磷酸铵效果最好,浓度为0.5%~1%;磷酸二氢钾使用浓度为  相似文献   

8.
1 果园用药的禁忌 1)膦胺.桃树对其敏感,使用易产生药害,应禁止使用. 2)敌百虫、敌敌畏.对核果类果树有极大的药害,不宜使用;对金冠、红五、元帅、倭锦、鸡冠等苹果品种有药害;在其他苹果上使用,宜在幼果期(花后及生理落果期)喷施.  相似文献   

9.
Solomon  P.  Wasser. 《浙江食用菌》2014,(2):67-70
以问答的方式,给出蕈菌的营养价值,药用菌膳食补充剂的来源、类型及其应用;人体安全使用的不同剂型和所需的使用时间。介绍药用菌膳食补充剂的传统使用方式和现代用法,以及监管状况、不良反应和在什么情况下不推荐使用等,涉及1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1用药原则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对允许使用的农药,每种每年最多使用2次,施药距采收期间隔应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青霉素、农用链霉素、头孢霉素混合使用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均以50mg/L浓度混合使用为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在此浓度下,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最高,为96.7%,而且植株高大,生长健壮,叶片多,生根最好,根的条数多,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浓度青霉素、农用链霉素、头孢霉素混合使用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均以50mg/L浓度混合使用为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在此浓度下,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最高,为96.7%,而且植株高大,生长健壮,叶片多,生根最好,根的条数多,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3.
金粉是以SF8-9-12为母本,以HB1-4-5为父本组配成的杂交种。在贵州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为,株高158.6 cm,第1穗果节位5.4节,节间长度6.16 cm,第1花序至第2花序节数4.8节,茎粗11.5 mm,叶片展开度76.8 cm,无限生长型;平均每穗坐果5~6个,果色为粉红色,颜色亮丽,果实正圆形,单果质量250~280 g,单株产量3.82 kg,果实硬度极佳,耐裂果,商品果率极高,平均产量138242.7 kg/hm^2,比对照超红宝石2号增产22.48%,耐粗放管理,适合贵州全省露地及早春冷棚栽培。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出植株形态、果形、皮色、种片大小一致,抗病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籽用南瓜杂交优良品种梅亚雪城2号。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浓绿,分枝性较弱,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第9~10节。果实扁圆形,果皮银灰色;单瓜产籽量100~117g,单瓜籽数300粒,每hm2产量1400kg;种片横径12mm,纵径22mm,百粒重36.52g;蛋白质含量35.39%,较常规品种增加8.35%;籽粒长椭圆形,雪白,商品性好。全生育期105d。于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娘青核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8 a生娘青核桃为试材,对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娘青核桃坚果为卵圆形,干果单粒重11.2 g,壳厚1.27 mm,取仁尚易,能取整仁或半仁。仁重5.7g,出仁率50.7%,种仁充实饱满、具有特殊的淡紫色或明显的紫色脉络、食味香甜、无涩味,含油率74%,是核桃仁精加工的优良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市售杏、桃、枇杷、山楂4种蔷薇科植物种仁中苦杏仁甙含量的测定,发现苦杏仁甙含量大约在2%~4%范围徘徊,其中枇杷中含量最高,平均为3.61%,桃仁含量次之,平均为2.87%,杏仁中含量平均为1.63%,山楂籽中苦杏仁甙含量平均为1.15%.最高和最低相差2.59%.  相似文献   

17.
陈银  孙仲序 《北方园艺》2007,(6):158-159
通过方差分析结果看出花毛茛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呈现显著性差异,通过T测验证明品种的发芽率高的是2、3和1号品种,显著优于其它品种.处理来看以浓度3%、6%、9%和15%较为合适,综合考虑还是用9%的浓度较好一些.花粉活力最高的是8号为94%,最低的是6号,为54%,两者相差40%,大部分品种是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翡翠绿2号是以9413-2-3自交系为母本、以1219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第1坐果节位9~10节,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棒形、果形直、匀称;果皮绿色,果肉淡绿白色,肉质紧密;果面平滑,光泽度好,果长29.5~30.3 cm、横径3.98~4.15 cm;单果质量194.70~217.10 g,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商品率高。大田抗病性和抗逆性调查表明,翡翠绿2号抗青枯病,耐寒、耐阴、耐热性较强,适宜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对几种在郑州地区新引进的德国彩花鸢尾进行了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朽白和黑骑士生长较旺,花朵较大,但开花率低,花期较短,繁殖系数低;黄娃娃和血石长势中庸,花朵中等,开花率高,花期较长,繁殖系数也高;金娃娃与黄链长势中庸偏下,花朵较小,但花期较长,金娃娃繁殖系数中等,黄链繁殖系数最低;紫边白植株矮小,长势较弱,花朵也小,但花期较长,繁殖系数较低。无论任何品种在郑州地区均能良好生长,且其生长、开花、繁殖均与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绿芦笋加工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蒸汽爆破对绿芦笋废弃物膳食纤维改性的最佳工艺:蒸汽爆破料腔比为5:8,蒸汽爆破时间为70 s,蒸汽爆破压力为1.0 MPa,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92.5%。对蒸汽爆破绿芦笋样品进行理化特性研究,其水溶性指数为14.27%,持油力为2 mL/g,堆积密度为0.43 g/mL,松密度为0.29 g/mL,溶解度为91.63 g/100 g,比表面积为0.299 m2/g,与空白样品相比,均有所增加;而持水力、膨胀力、中位径、休止角、滑动角与空白样品相比,则有所下降。将各项指标与空白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此试验为绿芦笋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