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荧光定量技术研究Kiss-1mRNA和GPR54mRNA在30、60、90(初情期)和120日龄五指山母猪下丘脑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中FSH、LH、E2、P4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初情期前,Kiss-1mRNA表达量随着五指山猪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到初情期(90日龄)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120日龄(初情期后)时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GPR54mRNA表达不受影响。血清FSH、LH、E2、P4浓度变化的趋势大体一致,初情期前各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至初情期(90日龄)时显著升高,且达到一个峰值;血清FSH、LH和E2浓度在90日龄和120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P4浓度在90日龄时显著高于120日龄(P0.05)。结果显示:Kiss-1基因是五指山猪初情期启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测定苏姜猪仔猪初生,15、30、45、60、75日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初生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尿素氮(UN)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而淀粉酶(Amy)、白蛋白(A)则随日龄增长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峰值出现在30日龄.测定苏姜仔猪及其亲本初生~75日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两组仔猪生殖器官从60日龄开始表现快速生长,尤以卵巢最明显.苏姜猪卵巢75日龄时有三级卵泡出现,亲本则发生60日龄,发育比亲本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亲本品种性成熟早的优点.测定苏姜猪初生~75各日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含量和肌肉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初生~60日龄)而逐渐减少,60~75日龄又有所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断奶前较稳定,断奶~60日龄下降,此后又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总游离脂肪酸中含量较高,这是该品系猪肉质优良的种质特性指标之一.肌原纤维直径从出生至15日龄期间生长迅速,此后各日龄段增长缓慢,到75日龄已接近成熟.肌节长度到45日龄时已基本分化成熟:A带长度从出生到60日龄呈逐渐增加趋势,60日龄时基本分化成熟;而I带和H带长度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I带和H带宽度胚胎期已基本成熟而稳定.  相似文献   

3.
沼泽型水牛发情期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应用RIA法对沼泽型水牛发情期的血清生殖激素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同期发情的水牛在处理后至发情当天均有2个E2峰出现,第1个在发情前,第2个在发情后并与LH峰同时或之前2 h;②PMSG(肌注)+PG(肌注)处理的水牛出现发情前E2峰、发情后FSH峰和LH峰的时间为处理后24、60 h和63 h,而PMSG(肌注)+PG(子宫灌注)+LH(肌注)处理的水牛出现发情前E2峰、发情后FSH峰和LH峰的时间为处理后48、80 h和82 h;③各组水牛P4水平在发情后48 h内均低于0.8 ng/mL;④与自然发情水牛对比,同期发情处理可显著影响其发情期的FSH和LH内源性分泌水平(P<0.05);而对E2和P4均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产单、双羔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中FSH和LH均呈脉冲式分泌,单、双羔母羊FSH在发情后的1小时都出现1个峰值(P0.001),LH在发情后的12~24 h出现峰值;经方差分析,双羔羊FSH水平在发情后1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12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双羔羊LH水平在发情后12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24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说明巴美肉羊产羔数增加与血清FSH和LH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究蜂花粉对公鸡外周血浆促性腺激素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6周龄公鸡90只,采用单因素方差随机试验,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0(对照)、0.5%、1%、1.5%、2%蜂花粉日粮,试验期65 d。结果显示:公鸡外周血浆FSH浓度,0.5%、1%、1.5%、2%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FSH浓度逐渐增加;公鸡外周血浆LH浓度第65天1.5%组与2%组,0.5%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浓度增加;公鸡体外培养垂体细胞分泌FSH、LH对照组与0.5%、1.5%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蜂花粉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公鸡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热应激雌性雏鸡主要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将72只1日龄文昌鸡母雏随机分为对照组(CK)、热应激组(HS)和抑制剂组(HS+I),从第三周开始,每天中午12∶00对HS、HS+I组雏鸡进行热应激2 h,每周龄末在热应激前30 min给HS+I组雏鸡腹腔注射SB203580(5 mg/kg体重)。采用ELISA对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S组GnRH含量在3周龄时比CK组显著上升,而在4、5、6周龄时显著降低,HS+I组在3、4周龄时比HS组显著降低(P<0.05);HS组FSH含量在3周龄比CK组显著增加而在6周龄显著减少,HS+I组在3周龄比HS组显著减少(P<0.05);HS组LH含量在3周龄比CK组显著上升而在4、6周龄显著下降,HS+I组在3周龄比HS组显著减少(P<0.05);HS组E2含量在3周龄比CK组显著上升而在5、6周龄显著下降,HS+I组在3周龄比HS组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扰乱血浆中GnRH、FSH、LH、E2的正常水平,SB203580可抑制热应激雏鸡体内GnRH、FSH、LH、E2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外源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在诱导绵羊超数排卵过程中子宫和卵巢形态、卵泡数量及8种生殖激素浓度变化情况,试验选取30只健康经产多浪羊,随机均分为超数排卵(DC)组和同期发情(DT)组,同时埋植孕酮缓释硅胶栓(CIDR),记为第0天;DC组在埋栓后第11,12,13天依次递减注射FSH,DT组不做处理;在埋栓后第13天两组均撤栓并注射前列腺素(PG)。从埋栓第11天开始每组屠宰3只多浪羊,至第15天结束,摘取子宫和卵巢,观察子宫和卵巢形态,记录卵巢优势卵泡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外源FSH处理后多浪羊血清中8种生殖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PG、抑制素(INH)和瘦素(LE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浪羊经过埋栓处理后卵巢中优势卵泡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少,DC组的平均优势卵泡数量高于DT组。第15天DC组个别卵巢表面可观察到“红体”出现,而DT组未发现。在注射FSH后,DC组中FSH和LH激素浓度持续增加,第13,14天时显著高于第10~12天(P<0.05);E2浓度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热应激对雄性文昌鸡雏鸡垂体-睾丸轴(PT axis)中主要生殖激素以及其受体的影响,将72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热应激组(HS),饲养6周,每周龄末用ELISA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雏鸡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雏鸡血清中LH、FSH、T水平分别在26~40 ng/L、6~13 IU/L、179~309 ng/L之间波动,且HS组LH和T低于CK组(P0.05),FSH则相反(P0.01);LH受体(LHR)和FSH受体(FSHR)阳性细胞在垂体随机分布,而T受体(T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腺垂体中部及边缘,且初期垂体FSHR较多,LHR较少,后期反之,TR分布较少且较为稳定,受热应激影响具有时间效应;LHR、FSHR、T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睾丸间质,第3周起,HS组LHR、FSHR、TR阳性细胞数低于CK组。结果表明:热应激干扰雏鸡PT轴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阻碍LH、FSH、T受体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发情旺季母水牛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了发情周期血样中的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4种激素,并分析了这些生殖激素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血清中FSH和LH的含量均由排卵前的第4天开始缓慢上升,排卵前达到峰值,在排卵后又明显下降;E2的含量在排卵前1天出现峰值,在排卵后第9天又出现1个小波峰;P4的含量在排卵后的第5天明显上升,第13天时达峰值,在排卵前3天出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日粮中蜂花粉的添加量对塞北兔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7~8月龄、体重为4 kg左右的公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第1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第2,3,4组饲喂添加1.0%、1.5%、2.0%蜂花粉的日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5%蜂花粉能提高塞北种公兔促卵泡素(FSH)浓度水平,促黄体素(LH)、血浆睾酮(T)水平也有升高趋势,其中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率均与FSH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子畸形率与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T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液量、精子活率和精液密度与LH呈负相关。说明精液量和精子活率可以作为评定精液品质的重要指标,FSH是评定精液品质的主要生殖激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的产蛋规律、繁殖激素分泌及生殖轴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200只3岁伊犁鹅(年龄、饲养管理水平一致及体重相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及公鹅饲喂鹅场自配料(粗蛋白质水平11.20%),试验组母鹅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86%、15.20%和16.48%的日粮,其余营养指标基本一致。预试期1周,正试期9周。结果表明:①试验期内伊犁鹅的产蛋率呈波动变化,对照组伊犁鹅的产蛋率在第1~2周逐渐上升,第4~5周出现小幅度增长,其余阶段表现为下滑趋势;各试验组伊犁鹅的产蛋率在第1~2、4~5周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且在第5周时达到产蛋高峰,此后逐渐下滑。15.20%粗蛋白质组伊犁鹅就巢率显著低于11.20%、13.86%粗蛋白质组。②与对照组相比,13.86%粗蛋白质组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且血清雌二醇(E_2)、促黄体素(LH)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15.20%、16.48%粗蛋白质组血清GnRH、E_2及LH浓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血清促卵泡素(FSH)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催乳素(PRL)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5.20%粗蛋白质组下丘脑GnRH、LHR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PRL、PRLR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垂体中LH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卵巢中LH与ESR2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综上所述,基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的产蛋率、就巢率、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及生殖轴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影响的综合评估,建议产蛋期伊犁鹅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20%。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测定了姜曲海瘦肉型品系亲本母猪初生、15、30、45、60、75日龄的体重和体尺。结果表明:姜曲海瘦肉型品系亲本母猪的平均日增重随着日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是相对生长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初生、75日龄的胸围指标与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而30日龄的胸围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75日龄的体长、管围、体高、胸围各指标与体重均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西藏高原环境条件下内江母猪性周期FSH、LH、E2、P4的含量,探讨了高原环境对母猪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内江母猪LH峰出现在周期1d,在3d可见LH的上升,达到另一小峰;FSH的分泌无明显规律,在周期15d出现FSH峰,在2d出现另一小峰;E2在LH峰前1d达到最大值(20.509±6.636)pg/mL;P4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P4峰产生于13d, P4基础浓度及峰值均显著高于平原其它猪种近2~3倍.  相似文献   

14.
同窝北京黑猪10头(公6,母4),自5日龄起每20d通过前腔静脉采血一次,直到185日龄.每头猪共采血10次.每次采血均在上午10:00~10:30之间进行.用天津德普公司(DPC)的LH双抗体放免试剂盒测定血清LH浓度.结果表明,北京黑猪母猪在5日龄时LH浓度较高,之后下降,25~65日龄之间保持低水平,85日龄时显著上升,至105日龄上升到高峰,之后又下降,125~165日龄之间LH浓度相对稳定,且显著高于25~65日龄之间,185日龄LH浓度较低.公猪在45日龄以前血清LH维持在低水平,65日龄开始上升,至105和125日龄时达高峰,之后又降低,直到165日龄,185日龄LH浓度又上升.5日龄和165日龄母猪血清LH浓度显著高于公猪,而25~65、125、185日龄则相反.85、105和145日龄两性的LH浓度无差异.由此看出,北京黑猪出生后性成熟过程中血清LH浓度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番鸭等级前卵泡发育过程中主要生殖激素及卵泡发育的变化规律,试验以同批孵化、饲养条件相同、体况相近的产蛋期番鸭为对象,分别采集小白卵泡(SWF)、大白卵泡(LWF)、小黄卵泡(SYF)、大黄卵泡(LYF)。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测卵泡的发育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在等级前卵泡发育过程中,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呈现上升的趋势,且LYF时期浓度最高,差异不显著(P0.05);而孕酮(P4)和雌二醇(E2)均呈现下降趋势,从SWF至SYF时期极显著下降(P0.01),SYF至LYF时期,下降不显著(P0.05)。伴随卵泡的发育,颗粒细胞层和卵泡膜层不断增厚,且卵泡膜厚度在LWF至LYF时期增长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FSH、LH、P4、E2在番鸭等级前卵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且SYF阶段是番鸭等级前卵泡发育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补饲精料诱导非繁殖季节哈萨克母羊发情,解析绵羊非繁殖期发情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为利用营养因素调控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提供激素方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用成年哈萨克母羊36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在2—6月份补饲精料,在非繁殖季节(4—6月份)对发情绵羊及不发情母羊(对照)颈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外周血液4种重要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中E2和P4呈现波动式变化,FSH和LH呈现规律性脉冲式变化。说明E2和FSH与绵羊的非繁殖季节发情有关,高浓度的P4和LH对开启或维持绵羊的发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生殖激素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与卵泡波之间的关系,试验对已探明卵泡波类型的6头沼泽型水牛采集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分析比较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个卵泡波青年水牛的促卵泡素(FSH)水平在发情周期第15 d后明显高于表现为2个卵泡波的青年水牛(P<0.05);黄体素(LH)水平则相反,在第15 d前,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黄体素(LH)水平明显高于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E2、P4水平要高于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在表现为不同卵泡波类型的水牛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比较了放牧与舍饲两种养殖方式下滩羊母羊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4)等主要生殖激素全年及季节性分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FSH、LH、E2、P4全年及四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分泌量放牧养殖明显高于舍饲.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分析陕北白绒山羊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研究幼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连续20 d每天对8只10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母羊出现发情表现记为发情第0天);在发情期当天和发情间期第5天,从08:00开始,每间隔15 min连续采血3 h,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发情期、间情期和发情周期血清中FSH、LH、E_2和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连续3 h内,FSH、LH、E_2和P_4均呈波动式分泌,FSH发情期比间情期波动频率快。LH发情期较间情期的波动频率低;在发情期血清内E_2含量较间情期高(P0.05);间情期血清内P4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在测定的20 d内,FSH、LH、E2血清中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P4浓度在发情当日和发情次日低于发情间期(P0.05)。  相似文献   

20.
进行两个试验,研究了初情期前不同日龄的枫泾和长白母猪LRH-A_2诱导的LH水平和不同剂量的LRH-A_2对LH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77日龄枫泾猪,85和202日龄长白猪在诱导前血清中LH含量分别为1.70±0.17、0.74±0.10和1.40±0.14ng/ml,前二者和后二者间的差异极为明显(P<0.001)。除枫泾猪的5μg和10μg剂量外,其余各剂量在注射5分钟后血清中LH含量均显著高于注射前的LH值(P<0.005~0.001)。枫泾猪诱导的LH峰值与LRH-A_2的剂量无关,而长白猪的峰值出现时间和峰值高低均因剂量而异。诱导的LH值随初情期前的小母猪日龄而变化。枫泾猪和长白猪诱导的LH峰值出现的日龄分别为30和60天,峰值分别为5.55±0.63和16.14±2.74ng/ml,差异极明显(P<0.005)。枫泾猪在30~60和75~90日龄时诱导的LH值分别显著低于长白猪在60和95日龄的诱导值,但接近初情期时,两猪种间的差异则变得不明显。可结论如下:甾体激素的负反馈机制,枫泾和长白猪分别在30和60日龄开始建立,并在初情期时达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