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荣 《农业与技术》2013,(1):130+138
以宾川某红提葡萄生产基地生产的红提为试验对象。在塑膜大棚内分别采用石灰氮、芽灵、朵美滋对其进行催芽试验,并设置清水处理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大棚红提主要物候期的影响,对大棚红提萌芽情况和坐果情况的影响以及对大棚红提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法,使用3种化学药剂对塑膜大棚栽培的4个欧亚种葡萄(Vitia vinifera L.)品种在深度休眠期进行了催芽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氯(CaCN2)和芽灵处理后,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红高和香妃4个品种的果实提前1~4d成熟,GA3处理的品种延迟1~2 d成熟;各品种的萌芽率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处理后果实单粒重有所提高,有机酸含量有下降趋势,二者在品种、药剂两因素中皆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明显提高,品种间、药剂间、品种与药剂两因素互作间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石灰氮处理可使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红高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提早3~4d,植株最终萌芽率下降轻微,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明显提高,是塑膜大棚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催芽破眠的安全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苏南丘陵地区不同生态型、不同熟期葡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从9株生长相似的5年生植株上,选取葡萄主枝上前、中、后部的3根枝条,调查主要物候期,测定萌芽率、新梢长度、新梢直径、落花落果情况、花序长度、果实品质等。[结果]中早熟品种的萌芽期均早于晚熟品种,白罗莎里奥和夏黑萌芽率高于巨峰和魏可,白罗莎里奥的花序最长;魏可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高于其他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苏南丘陵地区葡萄生产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在塑料大棚内,研究不同浓度单氰胺、破眠1号对葡萄主要物候期、萌芽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氰胺、4倍破眠1号处理可以使藤稔葡萄萌芽提前10 d,提高萌芽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对果实品质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赤霉素(GA3)对巨峰葡萄冬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地区巨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巨峰葡萄冬果修剪催芽后约15 d、新梢展开5~6叶时,分别用不同浓度GA3喷施新梢,以喷清水为对照(CK),定时测量各处理花序伸长情况;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和果肉硬度,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2.0、4.0、6.0、8.0和10.0 mg/L GA3处理均能明显拉长巨峰葡萄冬果的花序,喷施后15 d,分别比CK增长31.58%、28.96%、55.26%、50.00%和56.14%.果实成熟时,2.0、4.0、6.0、8.0和10.0 mg/L GA3处理的果穗长度分别为19.7、19.9、19.6、21.0和20.8 cm,明显长于CK的16.2 cm;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巨峰冬果果实的外观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其总酸含量(P<0.05)、明显提高固酸比等内在品质;4.0和6.0 mg/L GA3处理的花序卷曲率较低,分别为4.60%和1.92%.[结论]喷施GA3可有效拉长巨峰葡萄冬果花序和果穗,明显提高果实的部分内在品质,以在冬果新梢展开5~6叶时喷施1次4.0~6.0 mg/L GA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葡萄在南方某些区域不能正常打破休眠,破眠剂(单氰胺)可以适时打破葡萄休眠,促进萌发且萌芽整齐,但目前生产中对此药剂缺乏规范、合理化的使用方法。为此,笔者于2016年以福州基地避雨设施栽培5a生的‘红亚历山大’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氰胺不同浓度涂抹其冬季修剪后的枝条芽眼,观察对物候期、萌芽、果枝率、果皮着色及果实内外在品质等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破眠剂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均对促进‘红亚历山大’内外在品质积累具有积极意义,以单氰胺30倍液处理效果最优,可使‘红亚历山大’葡萄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9d,萌芽整齐,萌芽率达到81.2%,果皮着色更早更均匀,果形更美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达到18.17%,总糖质量浓度0.178g/mL,维生素C质量浓度0.236mg/mL,固酸比值42.45,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提升果实内外观品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山葡萄主栽品种双优、双红、左优红、北冰红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栽培试验,明确其生长发育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山葡萄品种,为吉林省西部地区山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双优、双红、左优红、北冰红4个山葡萄品种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营养生长、结实力、物候期、抗性、丰产性、果实的质量性状表现等的观察,筛选适合吉林省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的山葡萄优良品种。[结果]4个主要山葡萄品种均表现出了萌芽率高、萌芽势强、枝蔓发育旺盛、成熟度高、产量和品质优良、物候期较其他地区提前等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8.
杨梅大棚设施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进苏州地区杨梅提早成熟。[方法]以苏州引种的4个杨梅品种为材料,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成熟期和物侯期的影响。[结果]大棚栽培可以提早杨梅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但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杨梅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9.
谢海霞  何帅  侯振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04-15806
[目的]研究全球红葡萄氮素吸收及氮肥施用对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新疆全球红葡萄种植中氮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素单因素田间小区试验及室内分析试验。[结果]全球红葡萄在萌芽及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是生物量增加的重要时期,也是对氮素吸收量最多的时期,叶片中氮素积累量最大。施肥试验表明,施用氮肥葡萄单粒重增加,产量增加,产量与施肥量的回归关系为:y=-0.214lx2+93.2160x+23086,R2=0.9884,此时最大施用氮量为217.69kg/hm2。同时,施氮会提高浆果可滴定酸含量;当施用量在73.97~330.86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舍量增加;氪施用量在116.40~292.97kg/hm2时,固酸比随氮施用量增加而提高。[结论]施用氮肥可促进全球红葡萄果实产量形成,但生产中要适当控制氮施用量,防止因氮肥施用过多而引起的葡萄品质降低,同时萌芽及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是全球红葡萄对氮素需求的2个重要时期,此时氮素营养要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10.
葡萄大棚栽培前期促成、后期避雨(简称促成-避雨栽培)模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模式。试验通过对弗蕾无核枝条生长量、物候期、果实品质及病虫害防治等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棚栽植可以有效的规避晚霜的伤害,提早萌芽,新稍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物候期比露地栽培的早7d左右。且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防病次数少于露地栽培,药品也多用于预防病害发生,浓度较低。大棚栽培的葡萄果面干净、果实鲜红靓丽,单粒重、单穗重均比露地栽培的高,可溶性糖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和商品性都好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室葡萄不同受光架式和冠位叶片组织结构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为温室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的棚架、单篱架、双篱架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不同架式和冠位叶片的显微结构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温室葡萄棚架受光优于篱架,篱架下部叶片受光极差,阴天对篱架受光的影响比棚架大,对下部影响比上部大;温室葡萄叶片的总厚、栅栏组织厚、组织密度CTR值及栅栏海绵组织比值等光合组织结构有所退化,但不同受光架式间和冠位间有差异。棚架的叶片质量均匀,光合组织发达,篱架的下部叶片结构严重退化;叶片总厚、栅栏组织厚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葡萄棚架叶片和篱架上部叶片的叶绿体数、基粒数、基粒片层数明显高于篱架下部的叶片。【结论】温室葡萄采取棚架栽培时整体叶片的叶绿体发育正常,而篱架下部叶片因长期弱光胁迫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文阳  时侠清  徐建军  张涛  冯百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88-1488,1549
[目的]探明种子催芽处理对晚播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晚播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方法]选用安农0305,设置2个晚播时期,并设浸种催芽播种处理与干籽播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小麦苗期特性、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催芽处理小麦单株叶片数、叶片干重、根数和根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2个播期处理趋势一致。在小麦籽粒不同灌浆阶段,种子催芽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催芽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1(播期为11月27日)处理较对照增产34.9%,S2(播期为12月11日)处理较对照增产32%。[结论]种子催芽处理有利于促进小麦苗期叶片、根系生长,提高旗叶光合生产能力和延长旗叶功能期,进而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月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盛楠  吴志强  闫立奇  肖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9-3560,3574
[目的]了解北方地区整个春季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征。[方法]选择佳木斯城郊的一农户家为观测地点,于2009年3月10日-5月30日观测棚内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而研究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的月变化。[结果]3-5月,与棚外最低气温相比,在夜间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最低气温升高了7℃多。3-5月,大棚内的湿度明显高于外界,其中,3月,从17:00开始至次日6:00,棚内相对湿度基本都维持在100%;4-5月,棚内湿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外界。3-5月塑料大棚的平均光强透过率达50%以上,棚内光强高于喜温蔬菜的光补偿点和喜凉蔬菜的光饱和点的时间为6-8 h。[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农民合理安排春季塑料大棚农事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苦瓜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出出苗快,移栽成活率高,开花早,产量高的苦瓜综合育苗技术。[方法]对苦瓜按烫种与否、催芽与否、用穴盘与否、用农家肥与否、加轻质疏松物与否、用河沙与否等多个因子形成多个处理育苗,根据其出苗快慢、移栽成活率及开花结果等情况比较筛选好的育苗技术。[结果]烫种后先催芽再播于装有锯木屑的穴盘与烫种后先催芽再播于装有猪粪、苞谷胡粉(即栽食用菌用的玉米芯子粉)和河沙(比例为5∶4∶1)配成的基质的穴盘为苦瓜两种好的育苗方法。[结论]烫种后先催芽再播于装有猪粪、苞谷胡粉和河沙配成的复合基质的穴盘进行育苗,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向日葵芽菜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不同处理对向日葵芽菜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浓度1.0%NaCl溶液浸种培养的芽菜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抑制种子萌发,而超声波处理、NaCl和KNO3溶液浸种都不同程度地促进种子萌发,其中以浓度1.0%NaCl溶液浸种效果最明显;浓度1.0%NaCl溶液处理的种子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结论]向日葵芽菜在浓度1.0%NaCl处理下氨基酸和蛋白质动态变化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方法]按蛇行路线采取廊坊市郊大棚温室、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对其土壤肥力、盐分积累及盐分离子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防治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探讨。[结果]廊坊市郊大棚温室土壤肥力水平属中等略偏高,但存在高氮、高磷、低钾现象。大棚温室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比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高。大棚温室土壤中的盐离子含量明显高于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其含盐量已达盐渍化土标准。大棚温室土壤盐分以K+、Na+、Mg2+、Ca2+、HCO3-、Cl-、SO42-为主,其中Na+、SO42-积累量远高于其他离子。[结论]施肥不当及人为调控下的耕作管理措施是导致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紫香无核葡萄适宜接种时期及培养基。[方法]以紫香无核葡萄为母本,红提、克瑞森、弗雷无核为父本杂交,另外选择紫香无核自交,对杂交和自交胚珠进行培养挽救。[结果]在授粉55 d后接种,4个组合的胚珠均达到最大发育率和萌芽率,胚珠发育阶段采用ER+半胱氨酸盐酸盐1.0 g/L+水解酪蛋白0.4 g/L+活性炭3.0 g/L培养基发育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无核葡萄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浓硫酸和GA3浸种及其交互作用对榛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平榛为试材,将榛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浸种0、10、20和30 min,对酸蚀处理的种子,分别用0、100、300和5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经与用湿沙自然层积3个月后在恒温箱中催芽。[结果]浓硫酸酸蚀可提高榛种子发芽率,且随着浓硫酸酸蚀时间的延长,榛子的出苗率逐渐升高,但酸蚀时间过长则容易使种胚受伤,影响发芽,以20 min的酸蚀效果较好。GA3能有效打破榛种子休眠,以300 mg/LGA3处理效果较好。浓硫酸和GA3对促进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以浓硫酸酸蚀20 min和300 mg/L GA3的处理组合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浓硫酸酸蚀榛种子配合赤霉素浸种能够打破榛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
金太阳杏设施栽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金太阳杏高产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3~5月研究了金太阳杏在塑料大棚内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大棚内光照度(I)与外界光照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棚内低于棚外。透光率晴天为41.2%~49.6%,阴天为61.1%~69.2%。棚内气温(Ta)旬变化为13.5~26.6℃,0cm地温(Ts0)为12.5~23.3℃,20cm地温(Ts20)为9.8~20.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RH)旬变化为55.4%~80.3%,日变化晴天为44%~88%,阴天为53%~94%。晴天和阴天,T、Ta、Ts0先升后降,峰值和谷值均出现在14:00pm。在不同因子变化中,T起主导作用,Ta、Ts0与I呈正相关,RH与T、Ta、Ts0呈负相关。Ts0在1天内较为平稳少变,受Ta影响较小。[结论]塑料大棚内的环境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