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解磷菌的降解能力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从大庆多年耕作的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无机磷降解菌1株。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平板培养中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能观察到溶磷圈,但溶磷圈直径较小;在液体培养法中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的可溶性磷得率为10.01%,解磷能力较强。通过研究不同初始pH、温度、气液比对解磷能力的影响,确定分解Ca3(PO4)2的最佳条件为30℃,180r/min,pH7~8。气液比越小越有利于溶磷。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以固体平板上是否出现溶磷"透明圈"为指标来初筛解磷菌时,发现一株霉菌,平板上长势良好,未产生明显"透明圈";经液体摇瓶培养,发现其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上清液中有效磷在第6天达到极值10.66mg/L,p H值从起始7.21下降到4.52。以"透明圈"作为解磷菌的初筛标准,可能会丢失部分解磷菌。  相似文献   

3.
解磷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溶磷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松辽平原玉米带中部的公主岭市贫磷黑土中分离筛选了1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解磷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测定了溶磷圈和发酵液有效磷质量分数,探讨了菌株溶磷机理。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磷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上,能够形成明显的溶磷圈;发酵培养到第4天,发酵液的有效磷质量分数达到420 mg/kg。通过粒子大小分析仪,测定了溶磷菌发酵液中的磷酸钙颗粒大小,对照处理的磷酸钙粒径为132.7~181.7 nm,溶磷菌液处理的磷酸钙粒径为77.5~124.2nm,磷酸钙颗粒明显变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溶磷菌发酵液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溶磷菌最终的发酵产物为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一株溶磷黑曲霉的溶磷特性及溶磷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溶磷黑曲霉ML4在不同的无机磷培养基摇瓶培养时pH的变化和磷浓度的变化。当以KH2 PO4 作为无机磷培养基的唯一磷源时,测试灭菌后的发酵液的溶磷能力,发现其溶磷量只有5 6 1.99mg/L。用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成分,发现发酵液中含有草酸、α-酮戊二酸等有机酸,分析得出:溶磷菌的溶磷机制除了有机酸的溶解作用外,还存在其他的溶磷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 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 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三七重茬土壤中富集筛选解磷菌。[方法]分别于有机磷平板培养测定解磷圈大小,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4 d,测定其溶磷量。[结果]从3株解磷菌中筛选到了1株具有较好解磷效果的菌株P9,菌株P9的菌落直径最小,解磷圈直径最大,接触酶、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葡萄糖产酸、肌醇产酸均为阳性,吲哚试验呈阴性。[结论]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 DNA测序表明,P9为欧文氏杆菌(Erwinia tasmaniensis)。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离保藏的1株高效溶磷真菌PFK的耐盐碱性能及溶磷性能进行研究,并进行盐碱土盆栽试验,研究其在盐碱土中对小麦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PFK菌株具有很强的降解无机磷能力,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培养基中培养7 d时,水溶磷含量达到892.86 mg/L,为对照组的89.60倍;pH值≤9的条件对PFK菌株降解无机磷的能力影响不大;PFK菌株在含10%NaCl的PDA培养基中仍可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解磷真菌PFK的处理组小麦的茎粗、株高、根长、鲜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因而推断PFK菌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侧孢芽孢杆菌降解有机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菌株BL-11、BL-12、BL-21、BL-22是自行分离得到的四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本实验分别以氧化乐果和水胺硫磷为唯一磷源,接种四株菌,在30℃、180r/min条件培养4d后,以钼蓝比色法测上清液中的水溶性磷含量。在以水胺硫磷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菌株BL-21、BL-22的解磷能力显著好于菌株BL-11、BL-12,解磷效率分别为58.98%和75.50%;在以氧化乐果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菌株BL-21、BL-22的解磷效率分别为32.66%和29.10%,均高于菌株BL-11、BL-12。  相似文献   

10.
1株溶磷细菌的筛选及其溶磷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并了解其溶磷机制,从生活垃圾堆积地采集土样,筛选出10株对卵磷脂和磷酸钙均有溶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效兼溶磷酸钙和卵磷脂的溶磷菌LY8,培养6d后2种难溶磷发酵液中水溶性磷质量浓度分别达到647.8 mg/L和26.6 mg/L.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不同难溶性磷源条件下LY8分泌的主要溶磷物质不同,对于无机难溶磷磷酸钙,LY8菌株分泌的主要溶磷物质是有机酸,其次是磷酸酶;而对于有机难溶磷卵磷脂,LY8菌株分泌的主要溶磷物质是磷酸酶,且其分泌的有机酸、蛋白质和多糖可能也具有一定的溶磷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验分别采用以Ca3(PO4)2或卵磷脂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真菌(F2),在25℃,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32h,通过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培养液的pH、速效磷含量、菌丝体重和菌体所吸收的磷含量,研究真菌F2的生长动态及解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逐渐降低,溶磷量逐渐增加,菌体重量增加;菌株的溶磷量、菌丝体重量与培养液的pH存在负相关关系;F2解无机磷(Ca3(PO4)2)的能力要强于解有机磷(卵磷脂)的能力;F2菌株在摇床培养108h时,菌丝体重量达到最大值,其解磷效果也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昌吉市室外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多种细菌,筛选出30株具有解磷效果的菌株。经PVK培养基平板初筛后发现,其中6株菌在平板上的透明溶磷圈较大,分别为A12,A14,A16,B1,B5,C5;经摇瓶复筛后发现,菌株B5的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为519.66 mg/L;16S r DNA序列测定鉴定B5为假单胞菌,并进一步经过生理生化测试,发现当初始pH值为7、盐浓度为0.5%、温度为27℃时,该菌株的溶磷量最高。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时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为523.45 mg/L;磷源为磷酸铁时溶磷效果较差,溶磷量为6.38 mg/L;该菌株对有机磷的溶磷量为24.85 mg/L,解磷菌株的溶磷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运用溶磷微生物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溶磷真菌PFK-1的解磷能力及其对油菜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体、液体培养法测定溶磷真菌PFK-1的解磷能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油菜的促生作用及对土壤磷素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参试菌株PFK-1,在28℃、120 r/min条件下培养144 h溶磷量高达768.1 mg/L;液体培养基中pH值随溶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在144 h时液体培养基pH值降至1.87,以后仍继续保持在低pH值水平;盆栽试验表明,与单施硝基肥的处理相比,1%、2%微生物与硝基肥复配的处理,油菜鲜重和干重增长率分别为7.19%、22.15%和33.11%、40.88%;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了30.27%、52.36%。  相似文献   

14.
一株烟草根际溶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磷微生物可以加速土壤磷素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无机磷为唯一磷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烟田土壤中筛选具有溶磷功能的细菌,同时分别运用钼锑抗显色法、Salkowski显色法对其溶磷能力、产IAA能力进行检测。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测序对溶磷效果较好的菌株JP6进行鉴定。通过模拟试验验证JP6对土壤中有效磷释放的影响;运用单因子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和无机盐,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培养基配比优化。结果显示:菌株JP6具有较好的溶磷能力,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为50.1 mg/L,同时该菌株具有产IAA能力,在R_2A培养基中分泌IAA含量为128.9μg/m L,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 RNA序列比对将JP6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在土壤中具有较好的溶磷作用,最佳培养基配比为在10%黄豆芽基础上1.5%葡萄糖,2%豆粕,0.5%NH_4Cl,0.5%Ca CO_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三唑磷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三唑磷生产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三唑磷降解菌C-Y106,并根据C-Y106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同源性序列分析进行了菌株鉴定,同时研究了不同营养的培养基对C-Y106降解三唑磷速率的影响。[结果]经鉴定,C-Y106为枯草芽孢杆菌。C-Y106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唯一氮源、唯一磷源生长,其中以三唑磷为唯一磷源时其降解速率最大,且在31℃、初始pH8.0、150r/min条件下,培养60h后,三唑磷降解率为76.8%。[结论]该研究为三唑磷降解酶的分离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三唑磷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三唑磷生产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三唑磷降解菌C-Y106,并根据C-Y106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同源性序列分析进行了菌株鉴定,同时研究了不同营养的培养基对C-Y106降解三唑磷速率的影响。[结果]经鉴定,C-Y106为枯草芽孢杆菌。C-Y106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唯一氮源、唯一磷源生长,其中以三唑磷为唯一磷源时其降解速率最大,且在31℃、初始pH值为8.0、150r/min条件下,培养60h后,三唑磷降解率为76.8%。[结论]为三唑磷降解酶的分离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无机磷酸钙为磷源,对河南省郑州市西流湖界面沉积物中溶磷细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筛选出4株高效溶磷细菌PS-1,PS-4,PS-11和PS-13,在无机磷培养基中28 ℃培养96 h溶出的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580.00,437.98,417.40和283.60mg· L-1,溶磷率分别为28.71%,21.61%,20.58%和13.89%,溶磷能力与pH之间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根据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PS-1,PS-4和PS-11属于Pseudomonas sp.,PS-13为Aeromonas s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花生根际解磷真菌及测定其解磷能力。[方法]利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解磷真菌PFK-2,接种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24、48、72、96、120、144、168 h时测定培养液的pH值、速效磷含量、菌丝混合物重。[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液pH值先降低后升高,菌株的溶磷量先增加后降低,菌丝混合物重量增加,当培养时间为120 h时,培养液pH值最低,速效磷含量最大。培养液pH值与菌丝重、菌株的溶磷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振荡培养120 h时,溶磷真菌PFK-2的解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土壤中的根际溶磷菌,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从福建省南屿林场采集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样本,以磷酸三钙为难溶性磷源,利用浓度梯度稀释法和溶磷圈初步筛选溶磷菌株,共获得10株溶磷细菌。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0株溶磷细菌分别隶属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的5个菌属、9个菌种。副伯克氏菌CX-2、云南微球菌CX-5和苏云金芽孢杆菌CX-7分别对磷酸钙、磷酸铁和磷酸铝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且在pH值为5~6和温度为20~30℃的环境下溶磷能力较为稳定,可以作为杉木微生物菌肥研制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0.
自太湖沉积物中分离高效溶磷细菌,鉴定并研究其溶磷能力。以Ca_3(PO_4)_2为难溶性磷源,传统10倍梯度稀释法结合透明圈定性筛选溶磷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法鉴定分类地位,钼蓝比色法测定溶磷量。结果筛选到1株高效溶磷细菌HXZ-21-Ⅲ,经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该菌最高溶磷量为16.6μmol/mL,溶磷量变化趋势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该菌株能有效提高土壤磷的溶出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